李玉寶
菏澤市牡丹人民醫院超聲科,山東菏澤274000
甲狀腺結節是位于甲狀腺內部的腫塊,當患者進行吞咽動作時,甲狀腺結節隨甲狀腺移動而上下移動,該病是由多種病因引起的臨床病證,可單發,也可多發,且多發結節發病率明顯高于單發[1]。近年來,隨人們對健康要求的不斷提升,甲狀腺結節經超聲等常規檢查診斷,被診斷出來的患者數量正逐年增加[2]。臨床通常使用影像學手段對甲狀腺結節良惡性進行診斷,但由于常規超聲對部分甲狀腺結節難以進行有效鑒別,尋求一種新的檢查診斷方式,對提升甲狀腺結節良惡性鑒別診斷價值具有重要意義[3]。為探討多發甲狀腺結節良惡性在超聲引導下甲狀腺細針穿刺的鑒別診斷價值,該文自該院2019年7月—2020年7月收治的患者中,抽選出80例多發甲狀腺結節患者為研究對象,均接受常規超聲與超聲引導下甲狀腺細針穿刺檢查,現對比兩種檢查的診斷結果。報道如下。
自該院收治的患者中,抽選出80例多發甲狀腺結節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規超聲與超聲引導下甲狀腺細針穿刺檢查,結合患者手術病理檢查結果,對比甲狀腺結節良惡性診斷情況,并對患者并發癥情況進行有效記錄。80例患者中,男24例,女56例;年齡23~65歲,平均年齡(39.68±3.41)歲;結節直徑0.6~6.1 cm,平均直徑(2.75±0.26)cm;病程1.5~10年,平均病程(4.86±1.58)年。患者對該研究內容知情,并自愿參與該研究,且經該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納入標準:患者均經病理檢查手段,確診為多發甲狀腺結節;患者經常規檢查,無心功能、肝腎功能異常;參與該研究前,患者未接受過放、化療治療。排除標準:患有甲狀腺疾病史、甲狀腺腫瘤手術史患者;病例資料不全與超聲圖像不清晰患者;甲狀腺位置伴隨皮膚破潰患者;患有血液系統疾病及甲狀腺彌漫性病變患者。
1.2.1 常規超聲檢查 使用常規彩色多普勒超聲儀器,將其探頭頻率調節為5~14 MHz,取患者仰臥位,在患者肩部部位放置軟枕,調整動態范圍、深度及聚焦區域掃查患者不同切面,并得到不同切面圖像,同時準確記錄患者甲狀腺結節形態、邊界、回聲、大小等情況。觀察患者甲狀腺結節血流分布模式。
1.2.2 超聲引導下甲狀腺細針穿刺方法 待完成常規多普勒超聲儀器檢查后,記錄好轉患者病灶位置與患者周邊血管之間關系,選擇22G×5 cm穿刺活檢細針。適當選擇切面,并將10 mL注射器與7號針頭相連接,隨后消毒患者頸部皮膚,在超聲引導下避開頸部氣管、大血管及迷走神經前提下,將穿刺活檢細針刺入患者甲狀腺結節內,穿刺過程中,保證針尖顯示清晰,并根據超聲圖像調整進針路線[4]。為避免多次穿刺,導致患者局部出血,應控制穿刺次數。當針尖達到患者病灶區域后,并在負壓狀態下,以空針進行抽吸,抽吸1~2 mL,當針帽存在細胞后,解除負壓,并把細針迅速拔除。各個結節各穿刺2~3針,如果患者穿刺細胞不足,可適當增加穿刺次數,當對患者結節存在高度懷疑時,也可適當增加穿刺次數[5]。將細針抽取的細胞均勻涂在載玻片上,靜置30 min后,將其放置在濃度為95%的無水乙醇中加以固定,再送至病理科,做出病理診斷。完成穿刺后,以無菌紗布壓迫穿刺部位,壓迫時間為15~20 min,隨后再次對患者進行超聲檢查,當患者無活動性出血,方允許患者離開。
①參照美國放射學會的甲狀腺影像學(T1-RADS)數學系統與報告評分標準,將甲狀腺分為1、2、3、4、5、6四個等級,分別表示正常甲狀腺、良性結節、可能良性結節、可疑結節(分為4a與4b)、最可能為惡性結節及惡性結節,并分別用1~6分表示,以4級為節點,4a及其以下表示為良性結節,4b及其以上表示惡性結節;②計算兩種檢查方式的敏感度、特異度及準確度。
采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患者經常規超聲檢查,檢查出良性結節104個,惡性結節31個;患者經超聲引導下甲狀腺細針穿刺檢查,良性結節95個,惡性結節40個。見表1。
超聲引導下甲狀腺細針穿刺準確度為95.56%,相比于常規超聲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9.259,P<0.05)。見表2。

表2 兩種檢查方式的靈敏度、特異度及準確度對比(%)Table 2 Comparison table of sensitivity,specificity and accuracy of the two inspection methods(%)
手術病理檢查是甲狀腺結節良惡性鑒別的重要診斷依據,但對于那些并未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來說,采取相應的臨床檢查手段是極為必要的[6]。臨床對甲狀腺結節的診斷方式主要包括觸診、CT、放射性核素、MRI、FNA及超聲引導等多種方式[7-9]。超聲作為影像學常用的一種檢查方式,具有無創性,不僅可有效探查甲狀腺結節的形態、內部回聲,還能顯示出患者血流狀況,雖在甲狀腺結節疾病中應用較為廣泛,但受誤診、漏診率高影響,難以準確鑒別出患者結節的良惡性,所以,臨床診斷效果并不理想[10-12]。CT同樣也屬于影像學常用的一種檢查方式,CT檢查對甲狀腺結節的應用,雖可診斷患者的甲狀腺結節形態,但由于甲狀腺結節病灶內密度欠均勻,結節內伴隨出血、鈣化及囊變情況,難以對不典型甲狀腺結節進行準確診斷[13]。
超聲引導下甲狀腺細針穿刺,雖屬于一種有創性檢查操作,但其對甲狀腺結節良惡性診斷準確率較高。部分患者受甲狀腺結節體積不大等因素影響,當細針對甲狀腺結節進行穿刺時,會出現難以穿刺現象。如果患者甲狀腺結節內部存在一定囊性病變,則會限制細針穿刺檢查的臨床診斷準確性。所以,以超聲進行引導,對患者甲狀腺結節進行細針穿刺檢查,可有效規避患者血管,減少患者細針穿刺出血量,從而有效提升穿刺診斷準確率。
患者經常規超聲檢查,檢查出良性結節104個,惡性結節31個;患者經超聲引導下甲狀腺細針穿刺檢查,良性結節95個,惡性結節40個。超聲引導下甲狀腺細針穿刺準確度為95.56%,高于常規超聲的84.44%(χ2=9.259,P<0.05)。這與葉曉楠[14]研究中患者經超聲引導下甲狀腺細針穿刺檢查,患者診斷準確度97.58%,高于常規超聲的87.90%(P<0.05)的研究結果相符合。這說明超聲引導下甲狀腺細針穿刺的臨床準確率明顯高于常規超聲,并與手術病理檢查診斷結果相符合。
綜上所述,相比于常規超聲,超聲引導下甲狀腺細針穿刺對多發甲狀腺結節良惡性診斷準確率更高,推廣應用價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