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兵
重慶市渝北區人民醫院普外科,重慶401120
急腹癥通常在臨床中表現為急性腹部癥狀,疾病關系較為復雜,在臨床中診斷容易出現漏診或者誤診的情況[1]。一旦患者出現漏診或者誤診情況,就會錯過患者的最佳治療時機,而急腹癥的病情反復,病情進展較快,會導致其他疾病突發。嚴重時,患者會出現休克情況,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極大的威脅,急腹癥患者出現急癥,就會造成患者的焦慮以及恐慌心理[2]。急腹癥分為三種:內臟痛的疼痛定位不準確,一般會出現彌散性疼痛,發生惡心、嘔吐等迷走神經興奮情況,內臟會引發張力變化[3],特別是發生缺血時,疼痛感覺更加劇烈,對于外界刺激反應遲鈍;軀體疼痛患者定位準確,疼痛比較敏銳,疼痛位置與病變位置相同,一般會出現強烈壓痛以及反射性痙攣情況;牽涉痛的引發因素比較復雜,容易發生誤診[4]。該次研究選擇該院在2018年1月—2020年1月期間,一共收治了90例急腹癥患者,將其作為該次研究的研究目標,以隨機數表法作為分組原則,通過對照研究,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收治的90例急腹癥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作為該次研究的研究目標,以隨機數表法作為分組原則,分成45例觀察組和45例對照組。對照組患者通過普通手術方法進行治療,觀察組患者通過普外科腹腔鏡手術進行治療。觀察組中男26例,女19例;年齡為21~62歲,平均(38.79±7.46)歲;其中急性闌尾炎患者24例,急性膽囊炎患者4例,急性潰瘍穿孔6例,急性結石性膽囊炎患者8例,機械性腸梗阻患者3例。對照組中男28例,女17例;年齡為22~63歲,平均(39.71±7.54)歲;其中急性闌尾炎患者21例,急性膽囊炎患者4例,急性潰瘍穿孔5例,急性結石性膽囊炎患者9例,機械性腸梗阻患者6例?;颊咴谕鈺虾炞?,并得到該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所有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簽署同意書患者;臨床確診屬于急腹癥患者。排除標準:精神病患者;心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異?;颊?;拒絕簽署同意書患者。
對照組采用常規手術方法為開腹手術。術前給患者進行全面檢查,對手術室進行殺菌,對患者的皮膚進行常規消毒殺菌,患者保持平臥位,確定腹痛的具體位置,然后進行開腹,切除病變組織后,通過常規抗生素進行抗感染治療。
觀察組采用普外科腹腔鏡治療。術前進行全面檢查,書中采取平臥位,常規消毒殺菌之后,根據患者的疼痛情況,置入腹腔鏡,對患者的病變組織進行觀察,清除腹腔內的積液,切除病變組織后,縫合傷口,手術結束后,通過常規抗生素進行抗感染治療。
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指標(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排氣時間),比較兩組患者的術后需要鎮痛概率以及并發癥的發生概率。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排氣時間、住院時間、術中出血量分別為 (36.1±4.0)min,(27.0±3.0)h,(5.6±1.9)d,(45.3±11.0)mL,對照組患者的手術時間、排氣時間、住院時間、術中出血量分別為:(86.1±6.5)min,(37.5±5.0)h,(9.9±2.4)d,(85.3±14.5)mL,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排氣時間以及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患者,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手術指標比較情況(±s)Table 1 Comparison of surgical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表1 兩組患者的手術指標比較情況(±s)Table 1 Comparison of surgical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
觀察組患者的術后需要鎮痛概率為2.2%(1/45),并發癥的發生概率為2.2%(1/45),對照組患者的術后需要鎮痛概率為17.8%(8/45),并發癥的發生概率為17.8%(8/4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術后需要鎮痛概率以及并發癥的發生概率比較[n(%)]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probability of postoperative analgesia and the probability of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急腹癥指的是患者肚子突然發生疼痛,疼痛情況會持續幾個小時,甚至是更長的時間,嚴重影響患者的情志[5],所以,臨床中應該及時診斷以及治療。診斷方法一般包括:實驗室診斷、診斷性腹腔穿刺、影像學檢查方法[6]。
急腹癥患者在臨床中一般會表現為強烈的腹部疼痛,該病的臨床特點為發病急促,疼痛難以忍受,給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了嚴重的影響[7]。引發急腹癥的因素較多,成功治療比較復雜,且漏診概率以及誤診概率較高。如果患者發生急性腹痛,病情發展迅猛,且患者的腹部疼痛劇烈,需要及時治療,否則會極大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8]。隨著普外科手術水平的逐漸提升,腹腔鏡的應用比較廣泛,因為腹腔鏡手術的優勢較多,包括:減少手術時間以及住院時間、降低術中出血量[1]。而腹腔鏡又可以置入到患者發生病變的腹腔中,開闊手術視野,使主治醫生能夠清晰觀察到患者的腹腔,可以給急腹癥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療[9]。術后可以通過有效護理,包括: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密切觀察、調整體位、禁飲、禁食、胃腸減壓、禁服嗎啡類止痛藥物、禁服瀉藥、禁止灌腸治療、輸液治療、抗感染治療及疼痛護理(針刺止痛、鎮痛劑止痛等)、術前護理、心理護理、生活護理等[10]。
該次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排氣時間以及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患者,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患者(P<0.05),觀察組患者的術后需要鎮痛概率為2.2%(1/45),并發癥的發生概率為2.2%(1/45),對照組患者的術后需要鎮痛概率為17.8%(8/45),并發癥的發生概率為17.8%(8/45)。說明腹腔鏡手術的治療效果比較明顯。陸志明[11]的研究結果表明:實驗組患者的手術時間、排氣時間、住院時間、術中出血量分別為:(36.4±4.02)min,(27.4±2.7)h,(5.9±1.6)d,(45.1±11.4)mL,實驗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為2.5%,與該次研究結果大致相符。
綜上所述,通過腹腔鏡手術,可以對患者的腹部具體情況進行清晰觀察,從而使手術的精確性進行提升。腹腔鏡的治療效果優良于常規的開腹手術,僅需要切開一個小切口,能加快患者的術后康復,改善預后效果以及提高安全性,大大縮短住院時間,并且大量的臨床實踐結果表明:通過腹腔鏡手術方法對急腹癥患者進行治療,可以有效提高治療效果,改善手術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