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世健
聊城魯西骨科醫院手足外科,山東聊城252000
手外傷皮缺損屬于外科疾病,于臨床常見[1]。手部為人們日常生活工作中與外界接觸最常用的媒介,高度的使用頻率以及手部本身缺乏足夠的保護,使得手部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極易出現意外事故[2-3]。手部意外受到較大創傷時需要及時送往醫院治療,盡最大可能恢復手部應有的功能,降低手部受傷對日常生活產生的影響[4]。目前手外傷皮缺損的治療重心在于如何更好、更快地恢復患者的手部外觀以及手部功能,組合小型皮瓣治療方案在手外傷皮缺損的臨床應用中具有選用靈活、肢體功能恢復良好等多種治療優勢[5-6]。該次研究選取了2018年1月—2019年6月在該院就診治療的58例多指手外傷皮缺損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主要目的是分析組合小型皮瓣治療在多指手外傷皮缺損的臨床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58例入選多指手外傷皮缺損患者均于該院就診。以隨機數字表將其均分為研究組(29例)和常規組(29例)。其中常規組男女比例為15/14;年齡22~50歲,平均(36.38±5.28)歲。研究組男女比例為16/13;年齡23~51歲,平均(36.59±3.64)歲。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手部受傷原因主要包括:切割傷害12例,機械傷害21例,爆炸傷害14例,重物砸傷11例。該次研究通過該院倫理標準委員會的批準,所有患者知情且同意參與該次研究。
納入標準:經診斷患者病情符合多指手外傷皮缺損的相關診斷標準[7]。排除標準:治療配合度低的患者,臨床資料不完善患者,存在溝通障礙患者,認知功能缺損患者。
常規組采用常規手術方案,手術流程:于常規清創處理后,根據患者手部創面情況選擇合適的全厚游離皮片進行移植修復,嚴格按常規手術流程對患者手部皮缺損部位進行修復,術后做好完善的并發癥防治措施。
研究組采用組合小型皮瓣治療方案對患者進行治療,具體流程:對中指、食指、環指以及拇指末節指腹皮缺損患者采用鄰指皮瓣修復方案,在常規創口清理后,依次挑選鄰近手指合適部位皮瓣對手指受傷部位進行修復;對小指、食指以及環指末節指指端皮缺損且骨外露患者采用魚際皮瓣修復方案,同樣在創口清理干凈后,依照傷口缺損情況挑選合適的魚際皮瓣對創口進行修復;對中指、拇指、環指、小指以及食指末節指指端皮缺損、骨外露且指腹輕微損傷患者采用指腹“V-Y”推移皮瓣修復方案,常規創口清理后,于受傷手指近端指腹側方或近端指腹掌側行“V”切口將皮膚切口,按“V-Y”推移皮瓣修復方案流程對患者皮缺損部位進行修復。
①統計分析研究組與常規組治療前后病理評分、瘙癢評分以及疼痛評分,評分標準:分值越低,患者病理、瘙癢及疼痛情況越好。②統計分析兩組手術情況以及恢復情況,手術時長為手術情況評估指標,創口愈合時間及抗菌藥物使用時間為恢復情況評估指標。③統計分析兩組不良癥狀發生率,包括皮瓣感染、皮瓣壞死。
采用SPSS 24.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的表達方式為(±s),組間差異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的表達方式為[n(%)],組間差異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病理評分、瘙癢評分以及疼痛評分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病理評分、瘙癢評分以及疼痛評分均低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病理評分、瘙癢評分及疼痛評分對比[(±s),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pathology score,pruritus score and pain scor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point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病理評分、瘙癢評分及疼痛評分對比[(±s),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pathology score,pruritus score and pain scor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points]
?
研究組手術時長、抗菌藥物使用時間以及創口愈合時間均短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手術情況、恢復情況對比(±s)Table 2 Comparison of operation status and recovery status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表2 兩組患者手術情況、恢復情況對比(±s)Table 2 Comparison of operation status and recovery status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
研究組不良癥狀發生率低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不良癥狀發生率對比[n(%)]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symptom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在多指手外傷皮缺損患者的臨床治療中,其關鍵要點在于挑選合適的皮瓣對創傷部位進行修復[8-9]。據有關研究結果表明,適合皮瓣的選擇可以有效提高皮瓣的成活率,降低患者不良癥狀的發生率,且能夠明顯促進患者手部功能快速恢復[10-11]。因此修復皮瓣的挑選在多指手外傷皮缺損患者的臨床治療中極為重要。
該次研究主要采用組合小型皮瓣治療方案對多指手外傷皮缺損患者進行治療,根據患者手部皮缺損情況的不同,挑選不同部位的皮瓣,以不同的治療方式對患者手部缺損部位進行修復[12-13]。患者手部缺損情況主要分為中指、食指、環指以及拇指末節指腹皮缺損,小指、食指以及環指末節指指端皮缺損伴骨外露以及中指、拇指、環指、小指以及食指末節指指端皮缺損、骨外露伴指腹輕微損傷,分別采用鄰指皮瓣修復方案、魚際皮瓣修復方案以及指腹“V-Y”推移皮瓣修復方案對患者進行治療,所有方案的治療關鍵都在于優先固定患者骨折部位,修復患者受損肌腱,隨后根據患者受傷情況設計合適的皮瓣進行修復,保證在皮瓣縫合后,其張力最小化,并且不會對傷口處血運產生不利影響,保障患者的恢復效果[14-15]。在該次研究中,研究組病理評分(1.18±0.41)分、瘙癢評分(1.03±0.24)分以及疼痛評分(2.26±0.82)分均低于常規組(1.73±0.63)分、(1.50±0.47)分、(3.89±0.94)分,手術時長(53.29±20.36)min、抗菌藥物使用時間(6.52±1.84)d以及創口愈合時間(5.94±1.67)d均低于常規組(81.65±24.49)min、(9.46±2.37)d、(8.92±2.14)d,在田前軍[16]的研究結果中,觀察組愈合時間為(6.33±1.11)d,抗菌藥物使用時間為(5.73±1.89)d,均低于對照組(18.27±2.43)、(11.32±2.12)d(P<0.05),兩組研究結果一致,不良癥狀發生率比常規組低(P<0.05),說明組合小型皮瓣治療方案可以明顯改善患者病理、瘙癢情況,降低患者疼痛感,可以縮短患者恢復時間,改善其預后情況。
綜上所述,組合小型皮瓣治療方案在多指手外傷皮缺損患者的臨床治療中表現優秀,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手部受傷情況,加快手部愈合速度,降低不良癥狀的發生率,值得在臨床醫療中廣泛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