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增勛 王曉陽
內容摘要:由于現階段高中文言文教學的整體效率偏低,因此對高中文言文開展分層教學研究有利于實現高中文言文的有效教學,進而解決高中文言文教學的各項實際問題。本文從目標分層教學的基本概念入手,討論高中文言文施行目標分層教學的基本理論內容,并據此提出高中文言文目標分層教學的具體對策,以期為一線教職人員提供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高中語文 文言文 目標分層教學
從目前高考試卷中文言文的整體考察重點及考察方向可知,多數考題的難度處于中等水平,且考察的知識點多以基本知識為主,但文言文考題卻是歷年高考失分的重災區。為提高高中階段文言文教學的整體效率,文章簡要闡述目標分層教學的基本概念,從三個層面分析施行文言文目標分層教學的基本理論內容,并據此以多個角度提出目標分層教學的具體對策。
1.目標分層教學的基本概念
目標分層教學法是指在學生認知能力、知識結構及情感因素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制定的教學方法。該方法最早出現于數學科目教學中,其目的在于將不同層次的學生與各類教學要求進行有機融合,以滿足教學大綱的整體要求。目前,目標分層教學法已經在各個科目中推廣使用。
2.目標分層教學的相關理論研究內容
有關教育目標分類的相關理論最早出現于西方心理學界,其理論內容指出教育目標需正確反映出學生在認知、情感及思想等層面在學習中出現具體變化。該理論還將目標分層教育的相關理論劃分為三個研討層面,分別為認知領域;情感領域及心理運動領域。在認知領域方面,實現教學知識的快速記憶及重點復習是該領域的主要目標,也是目標分層教學的主體部分之一;在情感領域中,合理調整學生情緒及對各種教學方式、知識點的接受程度是該領域的核心內容;而心理運動領域則以提高知識的運用能力及實現知識體系的構建為目標。從宏觀角度而言,上述三類領域具有共通性特點,均為實現目標分層教學的必要條件之一[1]。
3.文言文目標分層教學的意義
3.1增加了教學趣味性。在以往的文言文教學當中,教師側重于講解知識,并未深入挖掘文言文當中的內涵,加之教學目標單一,致使教學流程過于枯燥,因此,在學習當中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實施目標分層教學之后,教師制定了明確的學習目標以及學習計劃,提高了教學的系統性、科學性,可以使文言文教學變得更加細致,便于學生理解以及記憶,從而使文言文學習變得更加有趣。
3.2提高了教學質量。對于文言文教學而言,是語文教學當中的重點難點,一直以來是教學當中的短板,在實現了目標分層教學之后,教師明確了文言文教學計劃,讓整個教學過程的思路更加清晰,教學內容更具針對性、實用性,一定程度上拉近了學生與學習之間的距離,提高了教學質量。
3.3有助于弘揚民族文化。文言文是我國古代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蘊含著豐富的民族文化,可謂是民族瑰寶,引導學生學習文言文,不僅可以了解到我國古代的文化內容,而且有助于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學生的修養,對于學生的綜合發展起著積極作用。現階段外來文化不斷沖擊著我國文化的發展,在這過程當中,教師需要在教學當中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引導學生發揚中華傳統文化內涵,這就需要引導學生學好文言文。因此,在文言文教學當中實現目標分層教學,有助于加深學生對古代文化的理解,引導學生學習古人的精神,從而為學生的綜合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4.文言文目標分層教學的具體對策
4.1情感角度。于文言文而言,其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距甚遠,學生在學習文言文的知識時,難以理解文章的內涵,因此,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適時引導,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情感蘊含在人們的內心世界當中,主要以情緒反應來表達某種情感,教師在教學當中難以對學生的情感變化進行分析,但教師可以通過對學生進行引導,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從而使學生逐漸產生情感方面的變化。新課程標準當中明確指出,教師在教學當中應該發揮語文知識當中人文內涵的作用,利用其對學生的精神領域進行深遠的影響。因此,教師可以通過經典的作品對學生的情感進行熏陶,從而引導學生構建精神家園。在教學當中,教師需要對學生的情感體驗提起重視,對學生的生活給予充分尊重,以此來實現情感教學目標。基于此,教師在教學當中,可以從情感角度出發,尋找合適的教學角度,深挖文言文中的重點知識內容,實現理論與實際的有機結合,進而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實現情感教學的預定目標。以《蘭亭集序》為例,筆者以下列方式從情感角度實現目標分層教學:(1)從作者身世及所處時代角度了解文章創作背景。通過作者及文章的創作背景學習達到疏通文意、情感共通的目的;(2)捋順文章脈絡,尋找情感主線。通過尋找文章中心思想,明確文言文的情感表述,從而引導學生感受文章的情感變化;(3)以文章中的情感主線聯系實際生活,實現情感共鳴。教師應根據學生的情緒反饋引導學生深入到課文的核心思想中,將之與實際生活進行聯系,進而實現學生與文言文核心思想的互聯互通,從情感角度實現目標分層教學[2]。
4.2知識角度。根據西方的目標分類教育理論內容,目標分層教育中的知識是對學生學習內容及具體知識點的系統認知。在文言文教學過程中,掌握文言文的字義、行文格式、語法內容、特殊句式及特殊文化內容是系統學習文言文知識的基礎[3]。由于文言文的整體知識點較為復雜,在學習過程中需運用合理的方式對知識點進行梳理,方可系統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特殊句式等重點內容。文言文是一種古代的語言藝術,講究詞語、句法以及文化等知識的應用,對于學生而言,掌握起來相對困難。雖然文言文的知識相對較多,但是存在一定規律,在明確其規律之后,可以提高答題的準確率。因此在文言文學習當中,教師需要明確知識學習目標,以此來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以及記憶,從而降低文言文的學習難度。例如,在學習《寡人之于國也》時,教師可從知識角度設置如下分層教學目標:(1)了解《孟子》的基本常識內容。從《孟子》中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構建課文的基礎知識體系。(2)明確孟子在文章中表述的重要知識內容。圍繞文章中心思想,理順課文內容,學習課文中的主要知識點;(3)以中心思想為基礎,尋找同類文章,實現知識的發散性應用。以課文的核心思想為基礎,在學習其他文言文的同時聯合本文的中心思想,進而實現知識的發散性應用,以達到從知識角度實現文章分層教學的目的[4]。
4.3能力角度。學習文言文的主要目的是從文中理解作者表述的核心思想,提煉精華內容,進而實現自身思想水平及語文素養的提升。因此,在學習文言文的過程教師應培養學生提煉知識、細化知識、運用知識的能力,將文言文中學到的各類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培養學生理論知識的應用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帶領學生深入文章的核心思想,引導學生盡更作者思路,以全面地掌握文章內容,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因此,在文言文教學工作當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與文言進行對話,在此基礎之上,降低閱讀的難度。在教學當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深入到文言文閱讀當中,并在閱讀當中領會到相應的知識,從而不斷提高自身的能力,積累文言文的學習經驗。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在教學當中,教師應從能力角度出發,對學生的文言文學習進行適當的引導。能力培養是教學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掌握了相應的能力,才能實現知識的轉化以及運用。在實現能力教學目標的過程當中,教師應該積極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可以引入信息教育模式,以此來創設良好的教學氛圍,將教學內容以生動、形象的方式呈現在學生眼前,激發學生的探索欲,使其在學習當中發揮主觀能動性。例如,在學習荀子的《勸學》一文時,教師可設置以下分層教學目標:(1)從寫作技法角度了解文章的基礎內容。通過句式、句意分析研究整理整篇文章的基礎知識;(2)聯系文言文的基礎知識對文章進行深層剖析。通過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提高學生對文言文的分析能力;(3)在深入分析課堂文言文的基礎上發散思維,尋找同類文言文章,構建完善的文言文知識運用體系,從而實現文言文學習能力的綜合性提高。
綜上所述,目標分層教學需以目標分層理論為指導,從多層次多維度合理設計文言文課堂教學的整體流程及各項教學安排,系統全面地提高學生對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將所學知識合理應用到實際生活中,以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水平。文章通過目標分層教學的基本概念引出西方學界對目標分層教學理論的相關研究內容,并指出文言文目標分層教學的具體落實對策。筆者期望通過本文的研究論為相關教職人員的文言文教學工作提供新的思路。
參考文獻
[1]鄭世梅.高中歷史分層教學的有效探討[C].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教育教學創新研究”高峰論壇論文集.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648-649.
[2]李瑤.分層教學在高中思想政治課中的應用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9.
[3]魏林永,鄭舟芬.高中分層異步目標教學研究[C].北京中教智創信息技術研究院.新課改背景下課堂教學方法與手段的有效性研究科研成果集(第二卷).北京中教智創信息技術研究院:北京中教智創信息技術研究院,2016:909-918.
[4]曹澤華.淺議高中語文目標教學的分層激勵[J].現代教育論叢,1999(03):3-5.
課題名稱:高中文言文分層教學的課例研究,編號:(2019)-JKGHYB-1075.
(作者單位:河南省鄭州十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