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芒芒
內容摘要:語音是語言的物質外殼,是語言最重要的表現形式之一。良好的發音有助于漢語學習者無障礙溝通交流,且能促進語法和漢字的學習。對于以英語為母語的漢語學習者,語音學習較日韓的學習者更快掌握。但由于漢英語音存在一些差異,還是會對學習造成一定的困難。本篇論文以母語為英語的英國留學生為例,基于CNKI文獻資料總結英國留學生學習漢語語音上的特點,本文分別從元音、輔音、聲調三個方面入手,然后給出合理的教學建議。
關鍵詞:英國留學生 漢語語音 學習特點 教學建議
語音是語言的物質外殼,是語言最重要的表現形式之一。良好的發音有助于漢語學習者無障礙溝通交流,且能促進語法和漢字的學習。但由于漢英語音存在一些差異,還是會對學習造成一定的困難。本篇論文以母語為英語的英國留學生為例,基于CNKI文獻資料總結英國留學生學習漢語語音上的特點,本文分別從元音、輔音、聲調三個方面入手,然后給出合理的教學建議。
一.英國留學生漢語元音學習特點及及教學建議
1.漢語元音學習特點。漢語普通話中有39個韻母。韻母按結構可分成個單10元音韻母、13個復元音韻母和16帶鼻音韻母;以韻母開頭的元音如果按照發音口形主要分為以下四呼:開口呼、齊齒呼、合口呼、撮口呼。漢語單元音韻母發音和英語元音相似,漢語中發單元音韻母時,舌頭和嘴唇構成的共鳴器自始至終沒有變化,因此聲音時單一的。漢語單元音韻母分為:1、舌面元音;2、舌尖元音,舌尖元音韻母為漢語特有;3、卷舌韻母。
漢語中的復元音韻發音時舌頭、嘴唇和整個共鳴器的形狀要逐漸變動。復元音韻母按成分可以分為:韻頭、韻腹和韻尾,他們在口腔的開度和聲音的響亮度等方面是不同的,其中“韻腹”聲音最為洪亮,是韻母的中心成分。復元音韻母之間發音時不是簡單的相加,而是有機的組合,發音時各個成分相互影響,形成具有特色的音色。這和英語的復元音發音有點差異,漢語的復元音有二合和三合的兩種,且發音時是一個舌頭滑動的過程,英語則沒有這么復雜。發帶鼻音韻母時由于該韻母是由一個或兩個元音后面帶上鼻輔音構成,所以發音時發音器官由元音的發音狀態向鼻音的發音狀態逐漸變動,鼻音成分逐漸增加,最后完全變成鼻音。英語中沒有帶鼻音韻母,這是英國留學生應該著重的一個點。
基于CNKI文獻資料總結的英國留學生學習漢語元音時發生的偏誤,總結一下他們的元音學習特點:
單元音韻母里,一是發音正確率最高的是i,這是因為英語中有基本相同的音相對應。二是a這個音容易和英語中有兩個類似的音很相似,所以英國留學生常用他們母語中的音來代替漢語的這個元音。三是o這個音,發音時唇形不太圓。很多英國學生把字母o發成a這個音,例如hot,也會把這種現象帶入漢語語音學習中,如把潑“po”讀成“pa”。三是e音,英國留學生會讀成英語中相似的音,這個偏誤基本是最難糾正的。四是ü音,漢語特有的音節,很多英國留學生不會發這個音,或者是發的不自然。特別是漢語拼音書寫時,特別容易弄混是否加兩點。五是u音,在英語中有長元音和短元音的差別,因此英國留學生在漢語語音學習的初期容易造成錯誤的發音。六是前舌音i和后舌音i這兩個音,英國留學生分不清哪個前哪個后。
復元音韻母里,英國留學生極易受負遷移的影響,把英語中的發復元音的特點帶到漢語復元音韻母學習過程中,以復合元音ai為例,英語中的ai第一個元音的舌位要比漢語中第一個a在發音的時候舌位偏后,如“老虎”tiger,這也就造成英國留學生在讀“改正”(gǎi zhèng)這類前響復元音時會把英語中的語音習慣帶入漢語的語音中,把第一個音素[a]的響度發的過大,而且音在滑動時過渡非常明顯,產生語音的負遷移。此外,漢語復元音各個音節發音時間短且過度很自然。所以,英國留學生在學習復元音韻母時,最大的問題就是前一個元音發音時間較長,后一個較短,且過渡不流暢。
帶鼻音韻母中英國留學生的學習特點是分不清前鼻音和后鼻音,并且因為英語里也有以[n]結尾的音節,發音略有不同,但英國留學生會把這種負遷移帶到漢語帶鼻音韻母中來。這就會造成帶鼻音韻母發出的音帶有一股濃重的“洋腔洋調”。
2.漢語元音學習的教學建議。對于漢語元音部分的教學建議是:一是先學單元音韻母,再復元音韻母,最后帶鼻音韻母。二是要注意英語的負遷移。三是針對漢語中具有混淆性的音要著重記憶,如不能區分相近復韻母“ai”、“ia”、“ie”、“ui”、“ou”、“üe”。這些偏誤是缺少模仿訓練和強化訓練造成的。老師要強化學生的練習,使用夸張的方式讓留學生深刻感知,有對照性的練習,看自己的口型什么的是否符合發音規范。四是對于漢語里存在而英語里沒有的音一定要多注意,要選擇有可參照性的音。比如“ü”,可以在發[i]的基礎上改變口型,由不圓唇音變成圓唇音。五是老師要深刻的了解元音的特點,抓住發音的關鍵點,或借助工具來完成元音教學。
二.英國留學生漢語輔音學習特點及教學建議
1.漢語輔音學習特點。普通話里有21個輔音聲母,此外還有零聲。可以按照發音部位、發音方法、氣流強弱和聲帶是否震動這四個方面分類。基于CNKI文獻資料總結的英國留學生學習漢語輔音時發生的偏誤,總結一下他們的輔音學習特點:
一是難以區分送氣音和不送氣音,因為英國留學生容易把英語里的清濁相對同漢語里的送氣不送氣音相混,時常區分不出來,這主要是受母語負遷移的影響。在英語里,沒有氣流很強的音,所以導致他們不習慣發送氣音,這樣發漢語送氣音時就會很怪,非常不自然,例如把“同學”(tóng xué)發作(dǒng xuě)。二是舌尖后音與舌尖前音界限不明,例如:在學習zh這個音時,會和英語中的破擦音[t∫]相混,它們發音時舌位結構等都很相似,區別在于漢語里這個音聲帶不震動,英語里這個音聲帶是震動的。三是舌面音j、q、x,因為英語里是沒有舌面音的,他們不會發這個音,發舌面音是是舌前部去觸碰上顎,但英國留學生會使用舌尖去觸碰上顎,所以會把z、c,zh、ch與j、q這三組弄混。四是舌面后音h,英語中也有這個音,但是它的發音點在嗓子附近,而漢語這個音要往前,且音較輕一點。
2.漢語輔音學習的教學建議。針對上面出現的幾個問題,給出的教學建議:一是運用英漢語音對比的方法可以來解決送氣和不送氣難以區分的問題,因為英國留學生學的不好的主要原因就是和英語里的清音和濁音相混淆了,所以把這兩組音進行英漢對比,那么學生就能自然而然的明白他們之間的區別是什么,主觀上感知差異,從而避免發錯音。再一個最簡單的操縱法就是拿張紙條,放到唇邊,看發音時氣流能否使使紙條出現波動,若出現了就證明發的送氣音是正確的,反之,則是錯誤的。二是針對舌尖后音和舌尖前音的界限不明,如果有教學條件的話,可以利用多種現代化教學軟件,比如Praat語音學軟件,錄入語音,然后對比分析,發現差別。然后也可以使用英漢對比的方法,找出差異。三是z、c,zh、ch與j、q這三組易混的問題。針對這個現象老師可以調整教學順序,按英國人發音的特點,找出他們最先能學會的那個音,不用非按照中國聲母表順序來講。三是感知法,在講h這個音時,對比英語h的發音,讓學生把手放到喉頭的位置就會發現漢語h喉頭肌肉不緊張,英語的喉頭肌肉緊張。這樣很直觀的就能感受到差異了。
三.英國留學生漢語聲調學習特點及教學建議
1.英國留學生漢語聲調的學習特點。漢語是有一種有聲調的語言,總共分為四調:陰平、陽平、上聲、去聲。根據趙元任的五度標記法把漢語的四個聲調標成:陰平55調、陽平35調、上聲214調、去聲51調。因為英語是沒有聲調的語言,所以漢語聲調對他們而言是困難的。綜合CNKI文獻中的資料,發現英國人在學習這四個音調時,陰平是最容易學會的,但是達不到漢語55度這個調值,一般在22度和33度之間。陰平的話,最后升不到5度,要么是起的調值太高,生理原因升不上去,要么是聲帶松緊這一塊控制不好。上聲是這四個音調中最難學會的,因為上聲先降后升,對于英國留學生而言轉化太復雜,分不清起始調是多少終止調是多少,把握不住。對于去聲,英國留學生有的是降不下來,本來是51調,降到一半變成53調,或者起始調太低,變成了31調。
2.教學建議。對于聲調教學,一是老師們可以用Praat語音學軟件來輔助教學,老師每教學生學一個聲調,都可以記錄下來輸入到Praat中,然后根據計算,看學生的所讀的調值是否處在相應的調值上,這個方法學生也可以自己使用,來檢測自己的聲調是否符合漢語聲調的規范。二是在課堂上,老師要強化訓練,讓學生形成面部肌肉記憶,可以按順序訓練,也可以不同的聲調搭配在一起對比著練習,多次操練后就能感知到這幾個聲調的不同。三是老師在讀不同的聲調時可以搭配手勢,一個簡單的聲調手勢操可以讓學生直觀的感知到四個不同的聲調究竟是怎樣起伏變化的。
通過總結文獻資料,得出英國留學生在漢語語音上學習特點,包括在元音、輔音和聲調方面,并且給出了相應的教學建議,希望能有助于英國留學生的語音學習,為我國漢語國際教育事業作出微薄貢獻。
參考文獻
[1]林燾,王理嘉.語言學教程[M].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
[2]徐睿智.對外漢語教學中聲調的偏誤及其糾正[J].漢字文化,2019,(2).
[3]趙元任.語言問題[M].商務印書館,1980.
[4]施雯.漢語語音特點及對外漢語語音教學[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0,(7).
[5]李欣.漢語語音對比分析及歐美學生的語音教學對策[R].遼寧大學專業學位論文,2014.
(作者單位:河南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