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金艷 曾卓 廖向榮


莊稼人不怕種地苦,就怕賣貨難,山貨“出山”難一直是制約農民增收的一大堵點。始興縣是全省有名的老區,生態優越,農特產品眾多、質量優良,但受制于地理區位和發展條件限制,老區優質的“土寶貝”難以走向千家萬戶。為破解老區發展難題,助力鄉村振興,近年來,始興積極擴寬渠道,推進電商進農村工作,實現農產品“乘網出山”。
陳景優是太平鎮水南村的農戶。家里種了6年的1000多株貢柑今年迎來豐收,產量達到3萬多斤,然而她卻高興不起來。正當她望著貢柑發愁沒門路賣時,一位來自河南的客商通過村級電商服務站點聯系到她,幫她銷售了一萬多斤,帶動增收一萬多元。
筆者在陳景優的果園看到,一輛掛著“始興電商助力農產品出山”橫幅的大貨車正等著裝滿貢柑就發車。陳景優一家齊上陣,忙著給柑橘打包裝車。陳景優說,往年到了收成的季節,最擔心的就是銷路問題,今年就不一樣了,電商的出現為她的貢柑銷售增加了一條新的路子。“一年辛苦,就等這一天!”望著裝滿柑橘的車開出去,陳景優感嘆道,以前看著果賣不了就心痛,現在通過電商,客商直接上門來收果,感覺心里很踏實了。
近年來,在始興,像陳景優這樣通過電商平臺銷售農產品的農戶可不少。通過電商平臺,可以直接將農產品的詳細信息發布到平臺上。收購商通過平臺了解到農產品的相關信息,與相關負責人聯系后就可以直接與果農進行對接,進而達成收購合作,減少了中間環節,提高了效益。
這些,都得益于始興縣正在開展的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項目。2019年7月,始興縣成功申報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項目,獲國家級財政專項資金總計2000萬元。項目開展以來,始興縣開展了縣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建設、10個鎮級和60個村級電子商務服務站點建設,以及農產品供應鏈管理系統和營銷系統、農村電子商務物流系統搭建,農村電子商務人才培訓體系建設。目前,該縣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已經建設完成,進入試運營的階段,第一批有12家企業入駐,有超過20種農產品在銷售當中。
始興縣農產品電商銷售負責人李燕娣告訴記者,以柑橘為例,自上市以來,陸續有北京、河南、山東等全國各地的水果批發客商,通過電商平臺了解到始興柑橘的信息,并前來采購。“上個星期有老板過來采購了沙糖桔和皇帝柑2千多斤,今天就更多了,達到10噸。”李燕娣說。
此外,為打通農特產品銷售的“最后一公里”,始興縣還加大了鄉村物流體系建設,為始興農產品出山賦能。全縣建成了10個鎮級電商服務站點和60個村級站點,開發完成了電商站點系統及縣、鎮、村三級物流線路規劃、公服中心OA系統、電商站點系統、物流操作系統等。通過各鎮村站點的建設,使得農產品從“難賣”到“好賣”,以互聯網為跳板,變成了“香餑餑”,電商發展成為助力扶貧的“加速器”“新武器”。
始興縣工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始興還將不斷完善“一站式”綜合服務平臺,進一步完善農村電子商務服務體系建設,讓始興的優質農特產品走出始興,助力電商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