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楊生 鄭祿

走進遂溪縣界炮鎮姓方村,一棟棟嶄新的樓房,一條條寬敞干凈的村巷,一間間整齊的牛欄和禽屋,村里的黨建宣傳氣氛也非常濃厚。
年過八十的退休歐觀權告訴筆者,“我們這個村47戶283人,耕地面積300多畝,林地62畝,祖祖輩輩居住的舊村場不規劃,屋向不統一,巷窄彎曲并且高低不平,小車進不了村中,騎自行車都難。飲水方面,村里有一眼20 米左右深的飲用水井,天旱時村民排隊挑水,飲水不安全也成問題。”為改變村民居住生活狀況,2009年,該村經召開村民大會一致同意,決定在舊村場西南方向約500米處建設新農村。第一期規劃建設屋地48座,47戶人家每戶一座,村文化樓一座。從2010年開始,村民陸續搬遷,目前已全部搬進新村場,舊村場進行改造利用。“如今,村莊美麗,空氣清新,村路村巷四通八達,我這輩子就在村里安度晚年了。”
在新農村建設大潮中,該村不甘落后,同樣體現出敢為人先的“革命精神”,切實抓好基礎設施建設。2009年,在遂溪縣水利局的支持下,每戶籌資500元率先打一眼飲用水井,建起水塔,水管接進村巷;2014年投入38萬元建設村巷排污設施;2015年投入40萬元建設村小廣場、籃球場、公廁、安裝路燈和健身器材;2019年利用上級扶持資金和自籌共425萬元搞建設。投入89萬元實行人畜分離工程,建起牛欄、禽屋各48間,實現了村中禽畜集中飼養;投入48萬元建起了二層200多平方米的文化樓,內設黨員活動室、會議室、村史和革命史展覽室、娛樂室、圖書閱覽室等;投入138萬元建設村道水泥硬底化5公里,方便出行和農產品銷售,路通財通;投入150萬元安裝排污設施,確保全村污水有效排放。村里村邊綠化美化,杜鵑、大紅等花爭艷,各種小鳥在樹上飛來飛去叫個不停,給人們增添了新農村的生活歡樂。
在界炮鎮坦塘村委會黨支部的領導下,姓方村的3位黨員抓好自身建設,成立村黨員平安建設小組,由方華春任組長。平安建設領導小組每月召開一次社會治安排查會議,切實解決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積極開展“整村推進”活動。
“本村土地干旱,之前,村民主要種植糖蔗、稻谷、花生、木薯等作物,收入比較低。近年通過抓土地流轉 ,全村共有200多畝土地出租,每畝600—1000元,每年收入比流轉前增加一倍。此外,村里又有20多人在家門口的各個基地上班,每人每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方華春說:“通過廣開門路發展經濟,不僅農民腰包漲了,也學會了多門的種植技術,助力鄉村振興。村里沒有貧困戶,家家戶戶有摩托車、電視機、洗衣機、熱水器、電冰箱,部分家庭也有小轎車”。2020年,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5000多元。
如今,這個貧困老區村,在新時期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脫穎而出。2016年被評為“湛江市創建生態文明五年行動生態文明村”;2018年被評為“遂溪縣新農村建設十大先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