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鳳 茅健
摘要:學校“互換性與技術測量”課程從教學平臺選擇、線上資源準備、多元化過程評價等方面進行了全面網上教學實踐,探索出一套切實可行的線上教學方法,實現了線上教學的學習目標。
關鍵詞:互換性與技術測量課程;線上教學;教學實踐
學校積極組織線上教學,開展形式多樣的線上教學實踐,互換性與技術測量課程組通過團隊協作、集思廣益,合力研討線上教學模式,精心設計教學內容,科學應用過程評價,形成了統一規范的的授課方式,打造了線上課堂。
一、互換性與技術測量課程定位
本課程是機械工程一級學科各專業的一門主干技術基礎課,它將機械設計和制造工藝系列課程緊密地聯系起來,成為架設在技術基礎課、專業課和實踐教學課之間的橋梁。其主要研究對象是幾何參數的精度設計,依據相關國家標準,合理解決產品使用要求與制造工藝之間的矛盾,運用質量控制方法和測量技術手段,保證國家標準的貫徹執行,以確保產品質量。
二、互換性與技術測量課程目標
(一)了解國外同行業相關標準及國際標準。掌握機械精度設計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則和方法,綜合考慮環境保護以及可持續性發展,培養機械零件設計有關公差與配合的選擇應用能力,培養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職業素養。
(二)掌握產品幾何技術規范(GPS),培養典型零部件幾何量精度設計的能力。
(三)了解常用測量器具的工作原理及正確使用方法,掌握技術測量的一般方法,具有對機械零件一般幾何量技術測量的能力和分析能力,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
三、線上教學實踐
(一)優選教學平臺多渠道并進
線上教學首要的任務是教學平臺的選擇,正式開課之前,課程組先后測試了實時交互工具。課前,教師提前發布每次課主要學習內容、學習目標與要求、學習方法與時間安排,課中,通過進行簽到、授課、測試,根據學生掌握情況,借助直播解決學生共性問題,實時音視頻互動;課后,通過線上討論、答疑解決學生個性問題。
(二)教學以人為本優化內容提高教學質量
對于全方位的線上教學,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方法選擇至關重要。面對的考驗也是挑戰,針對互換性與測量技術課程涉及的知識面廣具有名詞術語多、標準項目多、抽象概念多、符號代碼多的特點,課程組教師制作線上教學課件,精心收集素材、備課錄播。教學中以人為本,既要寓教于樂,更要寓學于樂,讓老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需要在一種和諧共融、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進行,教師的講課就會激情飛揚,而學生則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力求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達到預定目標。對于課程難點內容幾何公差章節中幾何公差的標注這部分內容,極其抽象、難以理解,且枯燥乏味,課堂教學時學生毫無興趣,課程組教師根據多年教學經驗,在線上教學實踐中進行了一些大膽的嘗試和創新,增加例題和習題的數量,在課堂上反復練習講解,讓學生把完成的內容展示給大家,及時點評,也請完成情況好的同學給大家講解,提高學生的獲得感和自信心,同時增加作業量,增加答疑時間,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三)嘗試多元化考核
教學過程中,師生處在不同地域,學生上課情況不好掌控,教學效果難以保證。因此,增加課堂作業和課后作業量,由學生簽到、完成授課、回答問題、主題討論等,完成期末考試,考核內容覆蓋面廣、突出重點,重點考核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應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多元的評價法方法綜合考核和評價學生的能力和成績。
四、線上教學的不足和改進
通過上半年的線上教學實踐,課程組發現線上教學雖然具有可重復性、不受時空限制、豐富的交互性和便捷性等優勢,但同樣也存在諸多不足,值得改進。例如上半年學校只開設重修班,沒有涉及到實踐環節,本課程中公差配合與測量技術相輔相成,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由于線上授課,學生無法正常操作,后續要錄制教師操作視頻,盡可能讓學生了解專用量具如光滑極限量規的設計和使用,增加現代工量具的介紹,開闊視野,培養動手能力。
總之,本文探索了線上互換性與技術測量課程的教學改革,通過課程教學內容改革、課程教學方法創新、課程考核方法改革多方面共同切入,對下一步面授教學使用信息化教學工具進行教學改革、混合式教學探索、慕課、翻轉課堂等新型教學模式提供了經驗,提升《互換性與測量技術》的教學質量,需不斷思考、總結和探索,對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改革迫在眉睫。
參考文獻:
[1]楊瑩,夏秋英,車曉毅,李志剛.應用型本科院校互換性與測量技術課程教材改革研究[J].大學教育2017(7)48-49
[2]李桂明.關于互換性與測量技術基礎課程教學的幾點思考[J].林區教學 2016(4)3-5
[3]昌榮,宮建紅,戚洪濤,劉會剛.《互換性與測量技術》教學質量提升方法的探索[J].教法研究62-64
[4]蔣敏球.高職《互換性與技術測量》課程難點教學技巧與淺析[J].高教論壇2020(31):270-271
作者簡介:
周玉鳳,女,漢族,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副教授,碩士,主要從事機械工程及自動化研究。
茅 健,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教授,博士,主要從事精密檢測與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