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子蔚
摘要:當下中國經濟正處于產業轉型升級階段,數字技術正在加速成為激發社會創造力、經濟活力和產業優化升級的驅動力量??萍紕撔屡c數字驅動始終是數字經濟的重要應用場景,所面臨的發展環境變革和挑戰是前所未有的。隨著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和引領作用的日益顯現,經濟發展需要借助數字驅動力量,持續推動戰略轉型和優化。
關鍵詞:數字經濟;發展與創新;研究
全球新一輪信息化技術革命的推動下,特別是隨著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數字創新驅動下,以數據資源為關鍵生產要素,以現代信息網絡為主要載體,以信息通信技術融合應用、全要素數字化轉型為重要推動力的數字經濟呈現蓬勃發展的新勢態,各行各業紛紛利用信息和互聯網平臺,使傳統行業轉型升級,成為數字經濟時代的典型代表。數字經濟的發展在重構市場供求體系的同時,優化了資源配置,促進了科技企業的創新與跨界合作,同時也拓展了數字經濟特征下的科技創新發展空間。加快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加深數字科技創新應用,是我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加快5G、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新技術應用,全面推進“互聯網+”,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
一、我國數字經濟的基本現狀
我國數字經濟目前處于整體規??绯试绞教嵘?,數字產業作為一種新興產業,已經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新引擎。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2020年7月發布的《中國數字經濟白皮書(2020)》,2019年,我國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達到35.8萬億元,占GDP比重達到36.2%,占比同比提升1.4個百分點,數字經濟在國民經濟中地位已經凸顯。數字產業化穩步發展,產業數字化深入推進,數字化治理能力提升,數據產業體系初步形成。
二、我國數字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數字經濟的基礎設施建設不均衡不充分
數字經濟已經成為新常態下中國經濟增長新動力,并將在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建設中大有可為,但數字經濟的基礎設施建設還不均衡不充分。一是在區域的分布上差異較大,特別是中西部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明顯落后于東部發達省份,農村落后于城市;二是在城鄉一體化建設中,通信網絡、大數據、5G等關鍵性基礎設施建設的力度不夠;三是傳統的高速寬帶網絡、互聯網數據中心等基礎設施升級改造亟待加快。
(二)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較少
我國雖然已經成為數字經濟大國,但仍然不是數字經濟強國?,F階段我國數字經濟發展呈現市場驅動為主的特點,應用創新較多,技術創新相對較少,尤其是在互聯網產業。互聯網憑借龐大的網絡用戶基數和廣闊的市場規模發展迅速,而核心技術領域發展較為滯后。在集成電路設計、基礎軟件等領域,尤其是在高端芯片、電腦操作系統和手機操作系統等領域,仍處于積極追趕階段。核心技術的缺失使得我國數字經濟的發展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在信息技術核心領域——集成電路領域,龍芯等自主研發的 CPU 與英特爾仍有較大差距,華為海思、展訊等國產移動設備芯片仍難以比肩海外軟件公司,所以打造中國科技創新的核心技術是目前至關重要的一步。
(三)數字經濟與傳統行業的融合度不深
數字經濟與傳統行業的融合,已經成為歷史發展的必然潮流。數字經濟在發展過程中,能夠有效提升現有產業勞動生產率,培育新型市場空間,實現社會經濟發展的轉型。數字經濟雖然在多個方面已經體現出其內在的驅動力量,但是其基礎建設水平依然無法滿足實傳統行業發展的需要。其次,目前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的融合在技術擴散的效率和范圍還得不到有效提升,上下游企業發展的帶動力不強。再次,從整個行業發展,建立以大數據分析的運行模式不夠,沒有全面在現代產業發展中提供更好的技術支撐,從而降低社會交易成本,提升資源配置效率。
(四)數字化創新高端人才缺乏
人才和數據是數字經濟發展的核心要素,高技能人才是數字經濟發展中最重要的資源。數字經濟是典型的知識密集型企業,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創造性強的高技能人才需求持續上升?,F階段我國從事數字經濟領域的人員總量較為龐大,但高技能人才較為稀缺,尤其缺乏跨界融合型人才。與此同時,隨著數字經濟行業集中度的不斷加強,高技能創新人才集中在上游企業,下游的中小企業缺乏競爭實力。
(五)數字經濟下的管理體系未形成
數字經濟背景下管理體系應由“數據的價值導向能力、技術的應用創新能力、數據資源的整合再利用能力、數據的制度建設與運行能力、環境的協調與數據監管能力”五方面要素構成。當前面臨的數字經濟下的管理問題是:一是存在“數據孤島”,數據在不同部門相互獨立存儲,獨立維護,彼此間相互孤立。二是存在“數字鴻溝”,各地區、各行業、各企業等之間,由于對信息、網絡技術的擁有程度、應用程度以及創新能力的差別,造成信息差異。三是存在“信息壁壘”,應用系統相互之間在功能上部關聯互助、信息不共享互換、信息與業務流程和應用相互脫節。同時數字經濟監管體系尚未健全,由于數字經濟的邊界尚未明確,因此,目前具體產業形態、細分領域和統計計算口徑尚未納入國家經濟監測和統計指標體系之中。
三、推動數字經濟發展與創新的對策研究
(一)加快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礎設施建設
對于數字經濟時代,網絡的質量和速度決定著數字經濟發展的質量和速度。5G是我國數字經濟的重要新引擎,將為互聯網向縱深發展注入力量,為工業互聯網的興起提供新動能,對我國經濟的貢獻和國家的影響十分可觀。穩步推動5G網絡建設,加強人工智能、物聯網及云計算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傳統網絡基礎設施優化升級,加快建設高速、移動、安全的基礎設施,形成萬物互聯、人機交互、天地一體的網絡支撐能力。如現階段在完善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時,可以建設一批高水平行業級、區域級、企業工業網平臺,實施工業技術軟件化行動和“5G+工業互聯網”工程,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新技術融合工業應用場景。同時,數字經濟成為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市通過發展數字經濟形成疊加溢出效應,將更好支撐城市創新轉型,引領城市現代經濟體系和生產方式向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演進。
(二)加大數字經濟發展的核心技術研發應用
著力突破核心關鍵技術,增強數字經濟的發展動力。強化基礎研究,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努力占據創新制高點,取得產業新優勢。堅持應用牽引、體系推進,加快突破信息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提升數字技術供給能力,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的攻堅戰,進一步夯實數字產業化發展基石。
科技創新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環節,應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支撐和引領作用,加快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的創新,加快培育新的發展動能,改造提升傳統比較優勢。通過科技創新驅動力提升全要素生產率,創造新供給,釋放新需求,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助力,實現經濟發展動力轉換。加快推進“互聯網+”發展,有利于重塑創新體系、激發創新活力、培育新興業態和創新公共服務模式,對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增加公共產品、公共服務“雙引擎”,主動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形成經濟發展新動能,實現中國經濟提質增效升級具有重要意義。通過不斷向各行各業“滲透”和“賦能”,推動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信息通信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入融合,培育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支撐經濟全面高質量發展。
(三)深化數字經濟與傳統行業的融合提升
促進數字經濟與傳統行業的融合,可以提升傳統產業水平,并實現產業創新和培育新的增長點。一是要加快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融合發展,實現產業數字化升級改造;二是要持續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三是要積極引導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促進企業解決“不敢轉”、“不會轉”等現實問題;四是要支持核心企業尤其是具有產業鏈帶動能力的龍頭企業搭建網絡協同平臺,帶動上下游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打通企業生產過程各環節的全數據鏈,提升下游企業管理水平、生產效率和市場競爭力,促進產業鏈向更高層級升級;五是積極培育數字經濟的領軍企業,通過打造數字產業園和數字產業集群,突破物理邊界限制,充分發揮企業間的協同倍增效應;六是鼓勵培育發展“互聯網+”的新業態新模式,實現產業融合1+1>2的成效。
(四)加強數字經濟發展的人才隊伍建設
一是要建立以需求為導向的數字人才引進培育機制,通過打造產業優勢、創新生態體系、提供多方面的保障性條件來吸引數字人才;二是加強對數字人才隊伍的統籌協調,實現數字人才發展優先謀劃、優先發展,人才缺口及時填補,適合產業發展布局;三是強化產學研協作培養頂尖數字人才,引進和培養在數字經濟領域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發明專利,技術成果達到國際國內先進水平的數字技術創新創業頂尖人才,是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要整合各類要素,融合更多優勢資源,通過產學研緊密合作,聯合攻關,實現頂尖數字人才的引進培養,力爭取得一批具有原創成果,使創新技術與應用成果達到國際國內先進水平;四是支持企業發揮對數字人才培養的主體作用,提升企業對數字人才開發必要性的認知,注重對融合信息通信技術與專業知識綜合型數字人才的內部培養,鼓勵企業從戰略定位和長遠發展出發,建立綜合型數字人才內部選拔培養和人才開發投入機制。
(五)建立數字經濟發展的管理體系
數字經濟高速發展,是一種新生事物,具有一系列不同于工業經濟的新特征和新問題,對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ヂ摼W創新除新興技術之外大多發生在跨界邊緣地帶,需要行業內、行業間,甚至要跨部門協同、跨部門聯合管理,從長遠看,需要改變傳統的條塊分割的管理模式,建立適應數字經濟跨行業、跨領域發展的管理模式。要充分發揮大數據功能,有效避免“數據孤島”、“數據鴻溝”、“信息壁壘”,有效避免管理活動的“真空”和“缺位”。 構建完善的數字經濟監管體系,實現對數字產業與產業數字化的全方位管理。轉變監管理念和體制機制,加快產業政策從“選擇性”向“普惠性”轉型。夯實信用體系建設,建立多方參與的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健全信息共享互通機制。加強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在監管方面的應用研究,建立健全監管標準體系,加快專業領域有關標準的研究,實現互聯網領域安全生產、網絡安全、數據安全監管等。
結束語
本文從推進數字經濟發展與創新的角度,分析了我國數字經濟的基本現狀和存在的問題,研究提出了推動數字經濟發展與創新的相關對策。得出以下結論:推進數字經濟發展與創新,需要在加快數字經濟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數字經濟發展的核心技術研發應用、深化數字經濟與傳統行業的融合提升、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建立數字經濟發展管理體系等多方面展開,為我國社會經濟的穩定、健康發展提供新的活力。
基于以上研究結論,得到以下啟示:①將數字經濟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加快形成經濟發展新動能。國家可以借鑒發達國家發展經驗,降低中小企業研發成本,充分出發揮對數字經濟的帶動作用。②加強網絡安全控制能力,完善數據資源保護機制。政府可以考慮加快推進數據資源領域的立法工作,維護國家數據主權。③提高全民數字素養,使數字經濟的“紅利”惠及大眾。一是減少城鄉“數字鴻溝”帶來的不均等問題,二是關注就業結構調整問題,三是發展惠民工程。④利用好“一帶一路”等的發展機遇,強化數字經濟國際合作。一方面,將一批高層次人才、先進技術及優質企業"引進來"。另一方面,推動我國數字經濟模式“走出去”,促進國內數字經濟在競爭與合作中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田紅宇,祝志勇,胡曉清.財政分權、地方政府競爭與區域科技創新效率[J].中國科技論壇,2019(11):103-112.
[2]李永紅,黃瑞.我國數字產業化與產業數字化模式的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9,39(16):129-134.
[3]張輝,石琳.數字經濟:新時代的新動力[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18(02):10-22.
[4]湛泳,李珊.金融發展、科技創新與智慧城市建設——基于信息化發展視角的分析[J].財經研究,2016,42(02):4-15.
[5]何江旭.“供給側改革”助推中國經濟轉型的研究分析[J].新經濟,2016(3):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