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燕林
摘要:單項成本核算對于施工企業來說是控制造價的有力手段。本論文討論了我國施工企業單項成本核算的現狀,施工企業進行單項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以及現階段施工企業提升單項成本核算的策略。
關鍵詞:施工企業;單項成本核算;財務管理;企業管理
前言:在建筑市場有很多施工企業明明盈利,但是最后核算發現仍然虧損,這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在施工過程里沒有進行單項成本核算,使得財務的成本監督作用得不到發揮,造成施工環節人力、材料、設備等浪費。故此,在目前行業競爭白熱化的大背景下,施工企業有必要積極地向單項成本核算轉變。
一、目前施工企業單項成本核算現狀
1.對于單項成本核算缺乏正確認知,忽略了核算具有的管理和控制作用。很多企業在落實單項成本核算,能夠建立相應科目,并將對應的費用等都記錄進來,但是卻忽略了單項成本核算具有的審核、管理和控制作用,只是將其列入相應科目完成了形式上的成本核算。這必然無法去控制施工當中產生的不合理的費用,會導致成本增加。
2.對項目單項成本核算不精確。在建筑工程中施工企業基本能夠對項目直接的發生人工、材料、機具等費用進行單項核算,但對大量的低價耗材,例如多次可利用的模板、鋼管等,在實際當中對這些耗材沒有明確統計,直接將其計入了耗材科目之內。這樣的結果自然會影響核算精準性。而人力成本都是以總體人力成本來計入工程施工的合同成本核算當中,并沒有對人力成本的投入產出等進行進一步計算,不能充分反映出施工過程里施工人員數量是否合理。而人力費用往往占據總成本10-20%,若是人力成本核算當中分析不精確,根本不可能為接下來以及未來的項目提供指導。這樣導致在成本核算的審核當中缺乏指導,不能及時發現各項目存在的數據不符、成本因子不符等情況,失去了單項成本核算對班組施工活動的監督、評價作用[1]。
3.單項成本核算缺乏全員全過程參與和管控。首先是大部分人認為成本核算是財務部門的事情和自己沒有關系。而實際上單項成本核算的目的是從項目招采到施工再到竣工決算的全過程管控,對項目成本使用不當之處,應在下一次將其分離出來,提高成本利用率。若是員工并不認同,就會造成單項成本核算數據不準確,形成的結果對下一步預算也難以發揮很好的指導作用。如何提升員工對單項成本的認可度,這成為施工企業需要考慮的問題。
二、施工企業進行單項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
單項成本核算是精細化管理的一種工具,其可將施工企業的各個成本因子體現出來,并將其損耗計算出來。通過該種核算模式能夠讓企業管理者對成本管理更趨向于微觀調節,保證企業資源的合理化利用。
施工企業單項成本核算的流程是:第一,建立分級核算逐層匯總制度。就是各個施工班組將人力成本、材料成本、設備成本等分別核算,然后匯總到項目經理手中。項目經理在將相同材料、設備、人力等成本進行最終計算。第二,建立正確的匯總表格,指的是能夠在各班組通行費用統計表格,統計內容既可以體現各班組各類成本特點,也能考慮到各班組成本因子存在的共性特點。故此需要建立一個項目臺賬寬表。第三,建立單項成本核算相對應的組織架構。其中包括了項目經理、施工班組兩個層級,每位組長來負責本組單項成本核算表,即項目臺賬寬表的填寫、統計,然后將其上交項目經理,項目經理來進行最終的匯總計算。這種成本核算方法能反映客觀實際,其能夠明確體現人力成本、材料成本、設備成本、直接費用和間接費用等,使得費用更清晰,利于管理者找到費用不合理之處來找相應的負責人來落實責任[2]。
三、提升施工企業單項成本核算能力的策略
1.正確認識單項成本核算,并發揮其審核、管理和控制作用。在施工當中積極落實單項成本核算,并要求全體人員向“業財融合”轉變,能夠通過內部信息化管理平臺獲得各成本因子的單價情況,同時造價人員、技經人員、項目管理人員要能夠積極主動了解材料、人力、設備等市場價格與耗材比例。這種主動工作會確保單項成本核算水平的提升,能夠為施工企業成本管控做出積極貢獻。各個部門的有效溝通與協調,使得信息在各流程高效傳遞,為企業管理者提供充分的管理數據信息,有利于展開審核、管理以及控制工作。
2.設立單項成本預算預警機制,重視項目費用比例。在項目開工前,施工企業應積極利用信息化手段對單個項目所涉及的各項成本費用進行科學的預算。將預算數據錄入業財一體化系統,并設立預警機制。若費用列支超過預算觸發預警,項目經理必須對項目單項成本再次梳理,調整預算并經必要的審批流程后重啟系統。項目竣工之后,再次對項目耗材進行認真統計復盤,分析預算執行差異并找出差異原因,對比同類項目單項成本核算情況,形成標準化成本耗費模板。重點分析各項成本在總成本中占比與同行業平均水平的差異,如在人力成本核算中,必須要充分了解市場行情,并參考類似規模同類工程的費用占比,給出最為合理的人力匹配和薪資水平。可以利用全額計件、分項工程班組承包的形式來遏制人力成本增加。
3.科學建立項目臺賬寬表,并利用其來對單項成本核算工作開展審核。首先寬表的范圍應涵蓋施工項目的合同基本信息、預算控制金額、實施情況、收款情況、費用列支情況、盈虧情況等內容。其次便是做好核算對象的整理工作,需要明白哪些需要核算,以及如何核算,將核算對象予以整理歸類,方便歸集。再次,財務系統設置科目應滿足施工企業單項成本核算要求,核算科目主要有:機械作業科目、工程施工科目、間接費用科目、輔助生產科目等。一般來說,以上科目可以將所有施工企業核算對象融入進來。最后,要求業務及財務相關人員在記錄項目臺賬寬表時需要認真仔細,在單項成本核算中充分利用寬表開展審核與控制工作[3]。
4.積極建立績效考核,保證全員配合單項成本核算。首先,以合同價款為準,將投標前期費用、稅款、企業管理費及利潤扣除之后,剩下價款作為項目成本控制額,然后和項目經理簽訂項目管理責任書,由項目經理對項目的施工進度、成本列支、項目盈虧等全程把控,并與績效掛鉤。這樣自然會促使項目核算過程嚴格進行單項成本核算,確保所有員工也會積極配合。因為只有合理成本管理才能確保最終項目盈利,使得每個人都可以獲得績效獎勵。
總結:施工企業單項成本核算管理要想真正地落地發揮作用,就必須要告別形式化,需要財務人員、項目經理等能夠結合單向成本核算獲得結果來對施工中的工作進行監督、審核、管理、控制,發揮其具有的內部控制作用。為了使得單項成本核算得到所有人支持,必須要創新管理辦法,使得每個人得到激勵。這是單項成本核算管理工作轉化為產能的根本方法。
參考文獻:
[1]張曉蓉. 企業建設項目成本核算與成本管控的探討[J]. 時代經貿, 2019, 468(07):48-49.
[2]張玲. 建筑施工企業工程項目成本核算問題研究[J]. 財訊, 2019(05):109-110.
[3]謝玲玲. 施工企業項目核算管理的必要性[J]. 財訊, 2019(014):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