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忠民 郭敏
摘 要:總體看,中國制造業固化鎖定在全球價值鏈的中低端。面對“去中國化”施壓,中國制造業高端攀升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難?!笆奈濉睍r期是中國制造業產業嵌入GVC高端的重要戰略機會期。華為公司實現全球價值鏈攀升提供了寶貴經驗,中國制造業產業可通過加大創新投入、推行數字化改造、立足國內大循環實施“走出去”戰略、加大新基建投資、加大人力資源投入、優化高端攀升創新環境等,實現GVC高端攀升的重大突破。
關鍵詞:全球價值鏈 價值鏈高端 制造業產業 投資戰略
當今國際分工的突出體現是所處的全球價值鏈分工位置。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的沖擊、發達經濟體重啟再工業化戰略,以及中美兩國經貿領域摩擦,全球價值鏈進入深度調整期,中國制造業高端攀升也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吨腥A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要深入實施制造強國戰略,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成為中國取勝的關鍵。因此,在當前形勢下,基于“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既要以國內需求為導向開辟新價值鏈,同時又要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培育發展新動能,擺脫低端“鎖定”,積極應對全球價值鏈重構沖擊,找出產業嵌入全球價值鏈高端的內在條件,實現中國制造業在全球價值鏈的高端攀升突破。
一、全球價值鏈現狀與趨勢
所謂全球價值鏈(GlobalValueChain簡稱為GVC)是指在產品一系列生產開發過程中最大可能地實現商品的所有價值。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MichaelPorter指出,企業通過設計、生產、銷售及輔助等活動的集合,同相關的生產活動構成了一條能產生價值的生產鏈,即企業價值鏈[1],波特還強調企業的內外價值鏈在同行業的生存競爭中有著重要影響。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全球價值鏈成為經濟全球化和國際分工的新常態,世界范圍內形成了以中國、德國、美國為中心的亞洲、歐洲、北美三大區域價值鏈網絡[2]。一直以來,中國產業都處于全球價值鏈環節中的下游位置,進行著“代加工”、“貼牌”、“再貼牌”等大量的產品低端加工的生產經營模式,以加工貿易的方式嵌入全球價值鏈,有力促進了中國經濟長達30多年的高速增長,促使中國經濟從邊緣區逐漸向半邊緣區邁進,但有由此成為中國進一步實現全球價值鏈攀升的阻礙,也導致了低端的“路徑依賴”,三足鼎立之勢在2015年得到進一步增強[3]。全球價值鏈布局對一國的競爭能力、經濟發展水平、勞動力市場和貿易成本都存在重要影響。由于產品分工制造問題,部分國家在價值鏈環節中發揮著較小的影響,同樣價值鏈中留給發展中國家空間范圍也越來越小,企業所擁有的高技術創新型能力遠不如價值鏈中占據高位的發達國家。
2008年金融危機暴發之后,發達經濟體作為世界增長引擎的作用降低。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2019年世界投資報告》顯示,2018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延續下滑,規模同比下降了13%,中國繼續穩居全球第二大外資流入國地位,實現了逆勢增長??v觀全球經濟,中國的GVC雖然參與指數較高,但GVC地位指數明顯偏低。新冠肺炎疫情暴發與蔓延,世界經濟下行壓力加大,2020年中國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疫情期間采取的停工停產措施,人為的物理隔斷,制造業面臨著產業鏈供應鏈循環受阻,甚至導致全球產業鏈嚴重斷裂的考驗。引發各國對產業鏈布局的反思,貿易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抬頭,逆全球化思潮泛濫,全球經貿格局和全球化進程迎來巨變,GVC處于斷裂邊緣,未來GVC重構中的“去中國化”風險加大,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均面臨重構。中國具有以國內價值鏈環流的“紐帶”協調能力,將因疫情陷入停滯的世界經濟帶入全球產業更廣闊的新的區域價值鏈分工之中[4]。但主要發達經濟體,對中國制造業展開了戰略施壓、規則施壓、科技施壓、市場施壓等,加劇了中國制造業高端攀升的外部風險[5]。全球價值鏈分層逐步形成,附加值獲取日益固化,全球價值鏈呈現多極化、分工精細化、專業化、服務貿易地位日益重要等新的特征,數字驅動的升級正成為全球價值鏈升級的新方向[6]。
二、中國制造業產業的全球價值鏈位置
中國作為世界第一制造大國,是世界唯一擁有全產業鏈的國家。依據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國擁有了39個工業大類、191個中類和525個小類,形成了行業齊全的工業體系,中國日益成為全球制造價值鏈的生產樞紐,被譽為“世界工廠”,是制造業全球價值鏈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量。加入WTO之后,特別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中國制造業價值鏈開始向更多國家和地區拓展,形成了以中國為核心的全球生產體系。據統計,按照產業生產規模,中國多數產業占比都超過全球的30%,甚至電子電器等占比超過全球的40%,如果再加上為中國提供各種配套并形成穩定分工關系的其他生產能力,總體規模占比達到全球的60%以上[7]。然而中國的制造業產業比較優勢目前主要集中于低端的勞動密集型產業以及中低端的資本或技術密集型產品的加工裝配環節,另外還有一些非核心零部件的制造。總體而言,作為發展中國家的中國,2010年以來,雖然制造業增加值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一,高技術制造業發展勢頭良好,2018年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超過12%,但應該認識到,在改革開放后的較長時間內,制造業一直處于GVC的低端“鎖定”狀態。工信部2018年組織了對全國130多種關鍵基礎材料30多家大型企業進行了調研,結果顯示在中國裝備制造業領域,關鍵件精加工生產線上逾95%制造及檢測設備依賴進口,例如:高檔裝備儀器、高檔數控機床、大飛機、航空發動機、運載火箭、汽車等;同時,調查還顯示,制造業中32%的關鍵材料為空白,52%依賴進口,芯片是較為典型的“卡脖子”領域,絕大多數計算機和服務器通用處理器、95%的高端專用芯片、70%以上智能終端處理器以及絕大多數存儲芯片依賴進口。從GVC以及產業鏈鏈條上看,除芯片設計能力外,特別是在高性能芯片領域,國內企業的全球競爭力仍較弱,在生產設備、芯片原材料和設計軟件等方面仍存在較大差距。因此,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中國制造業創新能力薄弱,對外依存度高,整體上仍處于全球產業鏈和價值鏈的中低端,建設制造強國的路還很長[8]。為此,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強調,必須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攻堅戰?!笆奈濉币巹澮约?030遠景目標提出,要推動制造業優化升級,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推動制造業產品“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中國制造業產業要通過強鏈、補鏈,持續增強產業鏈的韌性和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