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先海

摘 要: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和高校智慧教學的持續推進,特別是疫情下高?;旌鲜浇虒W逐漸成為常態,智能化交互式數字教材開發和應用迫在眉睫。數字教材作為一種比較新穎的教育出版產品,它在國內外的發展脈絡,其標準規范、內涵特點及發展價值如何,面臨的實際發展困境和現實問題,在后續建設應用上應重視的一些關鍵認識和環節,本文針對以上問題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數字教材;融媒體;教育出版;教學信息化
一、相關背景
隨著5G、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由技術變革帶來的高校師生教學習慣轉變正深刻地影響傳統教育出版的生產內容體系并推動其進行數字生態下的演化?!吨袊逃F代化2035》指出,“加快信息化時代教育變革,創新教育服務業態,建立數字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機制”是我國教育現代化十大戰略目標之一。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教材管理辦法》提出,“組織建設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多種介質綜合運用、表現力豐富的新形態教材”;《職業院校教材管理辦法》提出,教材編寫要“符合學生認知特點”“適應人才培養模式創新,適應不同學習方式要求”“生動活潑,形式新穎等”。
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后,隨著高校混合式教學逐漸成為常態,高校電子教材以“電子書”為主的模式不能滿足當前教學需要,融媒體智能化交互式數字教材建設迫在眉睫。
二、數字教材的發展
在全世界范圍內,數字教材的發展經歷了快速而復雜的過程,至今還沒有一個成熟、統一的解決方案。2000年,法國知名出版社納唐(Nathan)等聯合西門子公司共同研發法國第一代中小學電子書包并在教學實踐中推廣。美國、日本、韓國等在數字教材方面也取得了顯著的成果。在國內,中小學數字教材因具有引領中小學課程教學改革發展的重要價值,在過往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也總是教材改革先行,從而實現大范圍的教學變革。人民教育出版社是最早探索研發中小學數字教材的機構,早在2000年左右,人教版第一代數字教材面世,目前已發展到第三代,國內大部分中小學教材出版單位也都開發了與紙質教材對應的數字教材。
對于本文主要討論的高等教育領域,數字教材的發展呈現完全不一樣的場景,其發展明顯滯后于數字化課程如在線課程的發展。一直到2010年左右,以高等教育出版社為代表的國內出版單位,才推出真正意義上區別于普通電子書的第一代高校外語類、教育類、生命科學等領域數字教材。到目前為止,也只有少數出版單位和藍墨等教育服務公司在嘗試集成化的數字教材生產和運營。
三、數字教材的相關理念
數字教材一般是指以符合課程標準的教學內容為基礎,針對信息化環境中教與學的新需求,以提高教學和學習效果、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為目標,匯集移動學習、富媒體資源呈現、交互式教與學、過程大數據記錄于一體的綜合性融媒體出版物。它將傳統紙質教材內容融合視頻、動畫、音頻等資源重新進行適合各類終端瀏覽的排版設計和互動設計,為學生提供便捷、豐富、互動、學習過程可追溯的全新教材學習體驗。
在當前高校課程教學及館藏資源中,與數字教材概念相關的、容易混淆的出版物概念有“新形態教材”“電子教材(電子書)”“數字教材”等內容。相關概念的特點比較如表1:
數字教材有三個方面基本屬性:教育屬性、信息技術屬性、出版屬性[1]。教材是承載教學內容的載體,數字教材要為教學服務,反映教與學的新需求,其教育屬性是它的最根本屬性。另外,教育和出版都屬于意識形態屬性較強領域,教材是“國家事權”,體現黨和國家意志。數字教材必須遵循國家新聞出版行政部門關于出版物的管理要求和標準,以及國家教育行政部門的相關教材管理辦法和規定。在新形勢下,數字教材的規范和內涵價值等包含以下幾方面:
(一)出版建設規范
數字教材作為數字出版物,其技術標準規范也可參考數字出版物相關技術標準,如ONIX for Books 標準、PDF 標準、EPUB 標準等。必須經正規出版機構編輯、審核,通過嚴格的三審三校程序。數字教材傳播途徑迅捷,復制成本幾乎為零,要注重版權保護問題。要確保內容版權清晰、無爭議,不侵犯他人權益,并注意自身內容的知識產權保護。
(二)基本特性、內涵
規范、強大的系統支撐。數字教材是一種平臺產品,除了滿足技術規范以外,還需要強大的出版系統支撐,該系統要滿足出版流程要求、院校運營服務要求和網絡安全要求。
融媒體呈現。教材內容要實現多元化呈現,資源融合度高,為了方便實際閱讀使用,支持多種導航索引模式。資源豐富,包含大量的圖像、音頻、視頻、3D、VR、AR等資源形態。數字資源直接瀏覽、播放,頁面上所見即所得。
互動性強,體現一定的教學性。教材包含測評、互動模塊,同主流的課程教學平臺便捷聯結,在資源、用戶、功能上方便打通。
學習行為感知及個性化推送。數字教材及其應用系統具備智能化大數據采集與分析功能,能感知學習者個性化需求,為學習者推送動態的教材內容和個性化的學習資源,自動生成學習路徑,從而更好地支持學習者的個性化學習。
適應不同應用場景。數字教材能同時支持個人業余自學、課堂混合式教學應用、圖書館藏閱讀等不同場景的教與學需要。
便捷更新。相比于紙質教材,數字教材在滿足國家出版流程的要求下,數字化優勢凸顯,能保證及時修訂或碎片化完善,做到短時更新。
(三)核心價值
促進教育公平。教材是課程教學的重要載體。目前而言,教材的選用、使用、解讀都取決于教師。教師資源不均衡和優質教材能否進課堂,都是影響教育公平的重要因素。數字教材能融入最優質的教師智慧,讓課程知識的獲取和應用不完全受制于課程教師,促進教育公平。
以學生為中心的內容生產,提升教與學效率。數字教材自帶學習大數據系統,配有趣味互動和自我測評等功能,知識以視頻、游戲、動畫、3D 圖片等形式生動地呈現,可激發學生內在學習動機,滿足當今“互聯網原住民”的學習需求。
方便知識的快速迭代。數字教材生產以其全數字化流程,極大地提高了教材內容修訂和完善的頻率。理論上,除了滿足履行出版流程要求的必須環節意外,可以隨時更新,能較好地保證教材內容和前沿及實踐同步。
緩解專業課教材供給的不足。一方面,隨著我國工業4.0和新產業升級,新專業和部分人才緊缺專業急需內容先進的精品教材;但另一方面,出版屬于宣傳意識形態領域,近年來我國新書出版數量一直處于縮減態勢,專業課程教材由于應用面窄、經濟效益較低的特點,導致各出版單位積極性不高而市場供給不足。數字教材因其信息化全流程的因素,產能受傳統出版流程制約較小,能更快、更大規模地推向市場。
四、數字教材發展的困境
從各高校實踐情況來看,數字教材的發展相對緩慢,面臨發展的困境:
(一)宏觀政策與制度制約
高校教材相比于中小學教材,其市場化程度更強,政策的管控和推動更少。政府采購和教改立項激勵直接引領了中小學數字教材的發展。而對于高等教育領域來說,由于靈活性高、非強制性特點,數字教材缺少宏觀政策和制度的支持。對于數字教材的專門指導、項目推動和經費支持依舊欠缺,沒有激發院校教師創作的積極性。
(二)商業模式制約
到目前,從出版發行到院校應用,數字教材的商業模式依舊不夠清晰。相比在線課程如慕課(MOOC)因其清晰的教學應用模式和使用方式,得到了市場的迅速認可,數字教材,在教學上,其教學應用模式及使用方式普遍被忽略或不夠重視;在館藏資源方面,其規?;?、平臺集成度還不高,導致數字教材在高校難以成為“必需”,推廣應用之路依舊漫長。
(三)出版建設能力制約
數字教材因其正規出版物屬性,決定了其必須由具備出版資質的出版單位來生產。除技術運維要求外,數字教材出版流程和對編輯審讀的要求并不低于傳統紙質教材,這對出版單位的人力資源水平、信息技術儲備和出版產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大部分出版單位并不具備相應的技術實施和出版運維能力;實力強大的出版單位,又因其投入產出效益不明顯,風險大而不愿意投入過多進行數字教材研發,導致產出沒有規模效應,推廣難度較大,制約其發展。
五、結語
數字教材的建設推進涉及開發、采用、推廣和運維等,不僅是學校、教師的職責,更是需要多方利益相關者如出版單位編輯、技術人員參與的系統工程。它的實現,需要充分發揮多方協同融合機制。為了讓出版單位更多地投入數字教材開發、應用推廣和運維服務,要積極探討合理的共贏模式,使其在數字教材發展過程中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數字教材的建設是一個不斷吸收各方意見、不斷修改完善的持續迭代過程。要努力探索數字教材開發使用的可持續發展機制。出版單位要和編寫單位一起,協同做好教材的宣傳推廣、教師培訓、用戶反饋等,通過教學實踐發現數字教材的問題和不足,持續迭代改進。
參考文獻:
[1]胡畔,王冬青,許駿,等.數字教材的形態特征與功能模型[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4(02):93-98+106.
[2]張治,劉德建,徐冰冰.智能型數字教材系統的核心理念和技術實現[J].開放教育研究,2021,27(1):44-54.
[3]李林,林巍,等.數字教材建設的認識與思考[J].中國編輯,2021(5):58-61.
[4]李曉鋒,孫燕.數字教材的屬性特征及標準規范體系研究[J].出版科學,2021,29(3):42-49.
[5]劉敏,周政.法國數字教材發展研究[J].出版科學,2021,29(3):115-121.
[6]毛芳.新時代數字教育出版的邊界重塑——論數字教材的內涵與外延[J].傳播與版權,2020(3):55-5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