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婷
根據第46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20年6月,我國網絡視頻(含短視頻)用戶規模達8.88億,較2020年3月增長3777萬,占網民整體的94.5%。其中短視頻用戶規模為8.18億,較2020年3月增長4461萬,占網民整體的87.0%。Vlog又稱視頻日志、視頻博客等,是Videoblog的縮寫,最初流行于YouTube平臺,是指創作者將自身視為敘事主角,通過手機、相機等智能設備拍攝生活場景并事后剪輯為有主題或流水賬式的視頻節目。與其他視頻類型相比,它更具視覺效果和真實性,B站中的熱門Vlog視頻多圍繞日常瑣碎生活展開,內容契合青年亞文化需求。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國受到了后工業化時代的影響,年輕人承受著社會各方帶來的壓力。在快節奏社會中,充斥了各種浮躁、急功近利的元素,街邊隨處可見的速食餐廳,商場中充斥著快時尚品牌。在這樣的背景下,“慢文化”開始流行,“慢綜藝”的火熱影響了一批年輕人,他們使用Vlog記錄日常生活,用Vlog凸顯個人風格。Vlog作品可被分為兩類:一類是超越性的、非日常的特殊事件或體驗,如出國旅游、極限運動或是參加社會活動等;另一類是對庸常的世俗生活的展示,如何做好一頓飯,如何過好獨居生活,帶你體驗全職主婦的一天或是家中寵物的日常。本研究中的慢生活類Vlog指的是后一類,其內容主要以記錄自己的一天為主。
本文選擇B站這一平臺,以生活類Vlogger(視頻博主)“是當歸哦”的Vlog為研究文本,綜合運用個案分析法和內容分析法,從敘事學角度對慢生活類Vlog的建構方法進行剖析,從符號學的角度對“慢”的塑造進行分析,以期為今后的慢生活類Vlog的生產和改進提供一些借鑒。
B站中的慢生活類Vlog,其敘事方式在時間層面上具有“慢”的特點,本研究通過實例,從敘事時序、敘事時限和敘事頻率三方面展開分析。
敘事時序——對客觀環境的真實記錄。敘事時序是視頻敘事的先后次序,故事時序是指講述事實在現實生活中發生的自然排列順序。在一些視頻作品中,為了對特定事物進行強調或者營造氣氛,會打破故事時序進行重組,敘事時序與故事時序不一致。敘事時序可被分為順序、倒敘、插敘、追敘等,為了達到視頻的效果,制作者往往會使用多種敘事方式。
B站慢生活類Vlogger“是當歸哦”于2018年7月入駐B站,發布了第一條Vlog。由于其精致的生活方式以及獨特的審美,很快便吸引了大量粉絲。目前,在B站共發布145條作品,擁有83.6萬粉絲。本研究認為將其作為B站慢生活類Vlog的研究對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在Up主“是當歸哦”(下稱“當歸”)的Vlog中,為營造“慢”的生活態度,通常采用順序的敘事時序,使故事時序與敘事時序盡量等同,為受眾營造沉浸的體驗感。通過觀看其145條視頻,本研究發現視頻中的敘事方式通常以順序展開。比如,在2020年11月最新發布的一條視頻中,以做飯、逛街、穿搭作為片頭花絮展開記錄,視頻時長為55分36秒。視頻內容詳細展示了制作早餐,制作咖啡,吃早飯,對鏡拍攝穿搭,見朋友一起購物,回家的一系列過程。在當歸的Vlog中,通常不會只記錄一天的生活,而是會記錄幾天的生活,所以視頻時長較長。視頻通常以順序進行組織,受眾可以看到從清晨到傍晚的時間跨度,在順序的過程中營造“慢”“精致”的生活態度,營造沉浸化的體驗感。

表1 B站“是當歸哦”視頻統計
敘事時限——運用等述強調體驗感。敘事時限研究的是故事發生的時間長度與敘述長度之間的關系,可以被分為故事時序和敘述時序兩部分。當敘述時間與故事時間基本相等時,將其稱之為等述;敘述時間短于故事時間時,稱之為概述;敘述時間長于故事時間時,稱之為擴述。此外,還有兩種比較極端的形式,即敘述時間為零,故事時間無限大時的省略和敘述時間無窮大,故事時間為零的靜述。
在當歸的視頻中,一條視頻通常以平鋪直敘的等述記錄為主,但也偶爾會出現概述和擴述的表現形式。通過隨機抽樣對當歸的8條視頻進行分析可以發現中,等述在7條視頻中占比最多,達到了76.1%。僅有1條視頻的概述占比超過了等述占比,該視頻中的等述與概述占比分別為35.4%、43.8%,二者相差并不是很大。由此可見,在當歸的Vlog當中,等述占比最大,概述次之。等述最大程度上保證了故事的完整性,在順敘的基礎上,等述敘事的加入最大限度地接近了紀錄片式呈現方式,使視頻的體驗感、日常感進一步增強。而紀錄式的呈現方式的最大特點就是紀實性與藝術性的統一。
敘事頻率——重復敘事體現生活感。敘事頻率是指敘事作品中文本話語與故事內容之間的重復關系,包括事件的重復(即反復出現相似的事件)和話語的重復(即對一個事件反復敘述)兩種重復關系。在慢生活類Vlog中,拍攝者需要構建緩慢的生活感,常會通過重復具有煙火氣的事件來進行生活感的營造。慢生活類Vlog在敘事頻率上,擅用重復性敘事。由于題材的限制,慢生活類Vlog內容重復程度相對較高,前期拍攝上通常使用長鏡頭的記錄方式,擅于使用近景和特寫,表現事物的細節和質感。在后期上,畫面與畫面之間采用硬切的方式,較少使用特效,注重畫面的真實性。音效也使用較少,多使用同期聲,配以輕柔舒緩的音樂。如在當歸的Vlog作品中,每一個視頻中都出現了做飯的情節,大部分視頻都有記錄去超市購物的環節,有出門前的介紹每日穿搭的情節。
慢生活類Vlog描繪了拍攝者精致的日常生活,精致實質上是一個較抽象的詞,通過分析當歸的Vlog作品,發現在慢生活類Vlog中,通過使用一些符號使“精致”這個抽象的詞得以具象化。要分析慢生活類Vlog如何進行“慢”的構建以及精致的表達的,就需要對它的符號系統進行探測和解釋。
精致化的符號展現。瑞士語言學家索緒爾在研究語言符號時認為,符號是由能指和所指構成的。能指即意符也就是語言的符號,所指即意指也就是其攜帶的意義。在當歸的Vlog中,出現了一些代表著精致的符號,如精美的餐具、咖啡機、插花、黑膠唱片機以及香薰蠟燭等。這些符號都攜帶了精致生活的意義,在其視頻中也隨處可見類似“當歸姐姐太會生活了”“這一段好美好”“真的感覺被治愈了”的彈幕,可見在受眾看來其視頻傳遞的是一種治愈、緩慢的認真生活態度。在快節奏的社會中,年輕人每日奔波在通勤的道路上,早飯在路邊匆忙解決,午餐在公司樓下便利店草率解決。當都市白領結束了一整天的工作后,他們已經沒有精力去自制晚餐了。而視頻創作者當歸生活在澳洲,她并沒有一份朝九晚五的通勤工作,拍攝視頻是她的主要工作之一。在視頻中的她經常用鏡頭記錄做飯、走路等日常行為,視頻中展示的物件與器具都在強調其階層與生活品味,如通過她制作食物時所使用的器皿可以發現,這些器皿都不是隨意選擇的。在她的視頻中重復出現的La marzocco GS3意大利咖啡機、Le creuset酷彩琺瑯鑄鐵鍋、Knindustrie鍋、Tasaki珍珠手鏈和Cire Trvdon香薰蠟燭等物品,無不象征著她講究而精致的生活態度。一個人的品位一定程度上代表著階層的界限,當歸所過的這種精致的生活與消費水平透露出視頻拍攝者的生活水準與話語權。在年輕人習慣了快節奏生活的背景下,當歸的視頻中豐富的事物、精心制作并擺盤的每一餐,兩餐之間偶爾烘焙點心帶給朋友品嘗,閑暇時候寫手賬、插花是當代年輕人難以擁有的生活。通過對比,當歸Vlog中的這些符號無不體現了精致以及慢節奏的生活。
細節處理的精致體現。在慢生活Vlog中,為充分調動視聽元素視頻通常以舒緩的背景音樂開始,配以一些帶有精致生活標簽的符號。在視頻內容上,以長鏡頭和固定鏡頭為主,緩慢的節奏配以高清整潔的畫面,刺激觀賞者的視覺,安撫觀賞者的情緒,將其從勞累繁瑣的工作中解脫,獲得沉浸式的體驗。
在當歸的Vlog中,處處體現著精致的細節符號,如出門前的精心打扮。出門前當歸總會有一段對鏡拍的鏡頭,向受眾展現自己今日的穿著,從當歸佩戴的首飾耳飾以及衣服的質感和搭配這些符號上,都透露著熱愛生活、精致生活的意義。視頻中,出現最頻繁的鏡頭是做飯的環節,拍攝者會詳細記錄自己從到超市購買食材,回家初步處理食材,制作午餐,精心擺盤再到最后擺在餐桌上享用的一系列的過程,對每一餐的詳細展現將視頻創作者精致、愛生活的人設得以被塑造。
鏡頭語言的緩慢敘述。鏡頭語言在視頻后期的風格呈現上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在慢生活類Vlog中,視頻創作者通過對鏡頭、畫面的組接、調色、聲音等要素的調整,進一步強調了視頻“慢”“精致”的標簽。在視頻中,鏡頭語言的剪輯調整能對Vlog作品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整,滿足受眾的感官體驗,提供沉浸的視頻體驗。在當歸的Vlog中,采用了紀錄片的拍攝手法,弱化剪輯痕跡,用鏡頭對事物、環境進行唯美的表達。在視頻中拍攝者鮮少露臉,講話也不多,大部分鏡頭都在進行生活化的敘事。其紀實的拍攝手法加上高質量的鏡頭,在鏡頭語言中體現出視頻創作者的生活態度,也折射出其獨特的文化價值觀。
隨著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UGC的模式豐富著年輕群體的生活,慢生活類Vlog作為Vlog的一個分支,通過精致的畫面吸引了眾多年輕人。本文以B站慢生活類Vlogger“是當歸啊”為研究文本,對其Vlog進行了敘事學及符號學的分析,在當下,慢生活類Vlog還存在著同質化現象嚴重、創新性不足、變現困難等問題,如果想要進一步吸引更多受眾,還需要在創作中突出個人特點,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現中國社會主流思想。此外,還須深入了解受眾需求,進行受眾研究和分析,對視頻內容進行不斷的創新,只有這樣慢生活類Vlog才會有更大的上升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