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郭旭,張明宇
自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知識經濟發展迅猛,知識的重要性愈發凸顯,與此同時,國家以及人民大眾對高等教育發展越來越重視。近年來,國內各高校積極響應國家號召,開啟“擴招之路”,2019年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51.9%,2020年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54.4%,意味著我國高等教育已經從“精英化”“大眾化”階段邁向了“普及化”階段,但高等教育快速發展同時所面臨的問題也逐漸顯露。
從普遍意義上來講,高等教育主要分為普通高等教育(普通本專科和研究生)、成人本專科、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和網絡本專科等形式。據《2019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9年我國高等教育入學人數增長迅猛,全國各類高等教育在學總規模達到4002萬人,比上年共增加約158.66萬人,增長率約13.8%。
截至2021年3月,根據《2020年全國教育事業統計主要結果》顯示,2020年,我國共有普通高校2738所。其中,本科院校1270所(含本科層次職業學校21所);高職(專科)院校1468所。各種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學總規模4183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約54.4%。由近期發布的各項數據可見,我國高等教育事業近年來發展速度較快,同時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趨勢較為穩固(如圖1)。

圖1 教育部數據:2015年-2020年我國高等教育在學總規模與毛入學率
雖然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發展迅猛,但其中仍然存在著許多令人無法忽視的痛疾,同時,由于高等教育的高速發展,也帶來了一些新的亟待解決的問題。
姜照勇等人(2019)對我國高等教育資源絕對規模的空間分布進行了研究,結果顯示,東部和中部地區的高校數量以及在校大學生數量均明顯高于西部地區。同時,其相關研究數據表明,目前我國高等教育資源呈多個中心特征分布,不同城市的高等教育資源規模存在明顯差異,經濟發達的一線城市諸如北京、廣州、武漢等地,高等教育資源較為充足,與此同時,經濟發展較為落后的三四線城市教育資源相對匱乏[1]。我國教育發展不平衡問題一直存在,有關部門也在努力解決,但由于該問題由來已久較為棘手,已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現代化發展的一個阻礙。
有研究顯示,師資條件與高等教育發展呈正相關。師資力量薄弱以及師資管理不到位都將會嚴重影響高等教育的發展質量。目前我國高等教育事業中同樣存在類似問題,例如從事高等教育的教師數量不足,教師水平參差不齊,且由于不同地區經濟發展狀況存在差異,導致部分地區高等教育資源投入較少,發展緩慢。與此同時,高校教師的行政化傾向嚴重,能夠專心投身于教學事業的教師人數不多;其次,高等學校在師資引入時,往往過于看重學歷,而對教師的教學經驗以及科研水平等要求較低,重視程度不足[2]。
目前,我國高等教育對象基本均為“95”后甚至“00”后,新生代大學生普遍存在個性明顯、樂于表現、認知與行為脫節等特征,傳統的管理模式已難以適應新時代大學生,應積極尋求突破,但創新管理模式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因此在人才培養上存在的問題之一即管理模式相對落后;同時,如前文所述,目前我國高等教育師資力量有限,制約著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的發展,沒有足夠的師資新鮮血液,難以制定出符合當前學生個性發展與學習需求的培養方案。
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迅速發展,各層次高校均急劇擴招,在增加高等教育入學人數的同時卻也導致畢業生人數成倍增加。據有關調查,2019年,我國高校畢業生達834萬人次,而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高校畢業生人數再創新高,達874萬人次。自高校擴招以來,我國高校畢業生難就業問題已逐漸凸顯,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壓力也在不斷增加,而2020年,在全球新冠疫情的影響下,我國大部分民辦企業更是不堪重負甚至難以為繼,所以畢業生的就業問題將面臨更嚴峻的挑戰[3](如圖2)。

圖2 2011-2020年我國高校畢業生人數統計情況
促進高等教育更快更好發展根源在于提高高等教育辦學質量,努力實現教學資源的合理分配。國家和政府要加強教育基本制度的立法,充分發揮其調控作用,合理增加中西部地區教育經費投入,在中西部地區增加學校及教育機構的設立,以更優厚的福利待遇加大中西部地區人才引進力度,努力填平東西部城市、教育發達省份與教育不發達省份之間的較大差異,全面調控好教學資源,使我國高等教育更加均衡發展。
目前,許多高校在人才引進中過分重視引進人才的學歷,而對引入人才的科研能力及教學能力有所忽視。因此,在我國高等教育發展過程中,要健全聘任教師相應的制度法規,增加對高校教師科研及教學方面人力和物力的投入。同時,在高校教師資格證獲取方面要嚴把入口關、審核關、出口關,注重教師的教學能力,且在要求高校教師積極投身于科研的同時,也應要求高校教師必須高質量完成一線教學任務。
進入新時代,高校教師的教學工作也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面對“00后”大學生,需針對當前時代背景及學生個性特征開展相關調查及研究,熟知學生思想行為特征,加大教學改革創新力度,盡早更新教育管理模式。同時,國家及教育部應加大對高校的教學資源投入,包括政策保障與經費支持,科學制定符合學生個性需求及學習需求的人才培養計劃大綱,保證受教育者能夠接受符合時代特點的教育活動,保證學生的培養質量。
面對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問題,首先政府應加大力度扶持高校大學生就業,包括出臺相應的政策及文件,積極鼓勵畢業生到國家重點項目、重點領域就業,為高校畢業生提供更多更合適的崗位;同時拓寬畢業生就業渠道,優化招聘流程,擴大見習規模,增加大學生就業能力。其次,高校畢業生就業管理部門要積極為畢業生收集崗位信息,深化就業信息的收集與傳遞,加強與企業的溝通合作,要與相關用人單位和企業開展聯合培養,輸送企業需要的專業人才;最后,高校要重視對大學生就業思想的引領,全過程灌輸就業思想;同時,高校需增加就業指導課程的教學安排,對畢業生的職業生涯規劃進行實戰指導,以實現畢業生自身的就業理想。
高等教育的高質量發展,依靠的是健全的高等教育體系,只有在解決了高等教育發展過程中暴漏的各種問題,高等教育體系才是科學完備的。中國已然是教育大國,正不斷向教育強國的行列邁進,在此過程中,必將面臨更多的挑戰,但只要堅持黨的領導,根植中國大地,敢于創新,中國必將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教育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