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溫州空管站 劉松波
5月10日下午,浙南大部普降冰雹,并伴有8-9級雷雨大風,部分站點風力達11級。從14:00開始,浙南強對流陸續出現,14:30左右衢州率先出現小冰雹,隨后金華武義和永康、溫州文成、麗水青田、溫州永嘉與麗水縉云交界、麗水龍泉等相繼出現冰雹天氣。其中,麗水青田冰雹持續時間較長,大約20分鐘左右,冰雹直徑3厘米,溫州瑞安出現兩次冰雹,一次于14:50左右出現在瑞安高樓鎮,持續10分鐘左右,第二次在17:30左右出現。
14時,500百帕脊后槽前偏西到西南氣流,夜里槽線緩慢東移動;700百帕華南西南急流明顯,浙南位于急流出口區左側,夜里維持;850百帕浙南位于切變南側,西南氣流,下午至夜里沿海西南氣流加強為急流,浙南位于低空急流左側;925百帕浙南下午至夜里均位于切變南側低壓槽區,沿海超低空西南急流左側;地面低壓槽東伸發展。此次過程整體形勢場較單一,槽脊活動區偏北,但浙南位于較寬廣的槽前西南氣流抬升區域,且低層暖區北頂控制浙南,中低層急流出口區左側,近地層沿海西南急流左側。
5月10日14-17時水汽絕對值925百帕以下較好,925百帕比濕>15,1000百帕>16,850百帕以上逐漸偏干,屬于典型的上干下濕模型。2米相對濕度看,大值區位于衢州南側,橫貫麗水大部,至溫州中北部到臺州南側一帶,相對濕度大值區與強雷暴落區基本一致。925百帕水汽通量散度看,大值區自西向東移動,14時中心位于麗水中部及麗水、臺州、溫州交界一帶,17時中心東移至麗水青田、溫州瑞安及溫臺交界,水汽輻合大值區時間節點與冰雹起止節點一致。總之,浙南水汽條件絕對值和相對值均較好,且大值區域與強雷暴冰雹落區正相關,水汽輻合的大值區域也與冰雹落區有較好的重合。
不穩定能量常用CAPE指數及K指數衡量,根據統計規律,CAPE指數大于1000、K指數大于35K,有利于雷暴發生[1-2]。5月10日CAPE指數方面,14時大值區位于溫州瑞安一帶(與瑞安第一次冰雹時間一致),該區域CAPE值大于1800,17時(圖1a)大值區范圍明顯增大,中心位于衢州、金華山區及麗水中部至溫州中部一帶,CAPE值大于2400,與第二段強雷雨冰雹區有所重疊。K指數方面,14時浙江西南部均大于38K,42K以上區域基本位于麗水境內,17時大值區略微東移北抬覆蓋衢州、金華交界及麗水大部、溫州中北部。總之,雷暴區域CAPE、K指數均較大,大值區延伸方向與強雷暴及冰雹發生及移動方向一致。

圖1 17時CAPE指數(a)及抬升指數(b)
抬升觸發條件一般分為動力抬升和熱力抬升,通常用抬升指數、對流溫度、對流凝結高度等衡量。抬升指數方面,10日14時浙南區域大致在-3至-5之間,雷雨概率較大,17時抬升指數增大至-4至-6(圖1b),強雷雨概率進一步加大,極值位于衢州與金華交界及麗水與溫州中部交界,基本與CAPE大值區一致,與冰雹區域較好重合。熱力抬升方面,麗水及溫州西側,10日14-17時對流凝結高度低于900百帕,浙江大部850百帕與500百帕溫度差大于26度,上冷下暖,地面14時35度以上高溫區域集中于麗水、金華交界,強對流發生區域14時氣溫達33度以上,熱力抬升明顯。散度方面,14時輻合區域覆蓋麗水至金華大部,17時輻合區東移覆蓋麗水、溫州、臺州交界。垂直速度方面,17時大值區位于麗水、溫州交界。總之,動力抬升和熱力抬升條件均較好,較低的對流凝結高度,上冷下暖、低層輻合、高層輻散,有利于抬升觸發對流。
以麗水青田冰雹為例,從17:10時衛星云圖看,強雷雨盛區位于麗水、溫州交界,青田南側,塊狀對流云團明顯,云頂凹凸不平,上沖云頂維持時間較長,暗影時現。17:16時組合反射率(圖2a)極大值超過65DBZ,回波頂高大于17Km,且有明顯大冰雹特征——三體散射指狀回波。PPI多仰角反射率可以看出,弱回波區和回波懸垂明顯。2.4仰角速度圖上,該區域有明顯的中氣旋(圖2b左下角),且負速度中心超過15m/s,強度非常大,中氣旋右上角還有明顯的逆風區,逆風區也是強雷暴多發區域。17:16時2.4度仰角雙偏振雷達回波CC在0.90-0.94,KDP缺值或大于0.5deg/km,ZDR在2dB左右,根據雙偏振統計規律[3],大概率出現大冰雹加強降水,雙偏振粒子分類產品同樣顯示降水形態為大冰雹和大雨滴,麗水青田實測冰雹直徑3厘米以上,與雷達結論一致。總之,此次冰雹過程衛星云圖強對流特征明顯,傳統多普勒產品冰雹特征明顯,雙偏振產品表明降水形態為大冰雹混合強降水。

圖2 17:16組合反射率左(a)及2.4仰角徑向速度右(b)
(1)本次過程浙南位于較寬廣的槽前西南氣流抬升區域,且低層暖區北頂控制浙南,中低層急流出口區左側,近地層沿海西南急流左側。(2)浙南水汽條件絕對值和相對值均較好,且大值區域與強雷暴冰雹落區正相關,水汽輻合的大值區域也與冰雹落區有較好的重合。(3)雷暴區域CAPE、K指數均較大,大值區延伸方向與強雷暴及冰雹發生及移動方向一致。(4)動力抬升和熱力抬升條件均較好,較低的對流凝結高度,上冷下暖、低層輻合、高層輻散,有利于抬升觸發對流。(5)此次冰雹過程衛星云圖強對流特征明顯,傳統多普勒產品冰雹特征明顯,雙偏振產品表明降水形態為大冰雹混合強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