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世濤
遂寧市安居區中興鎮環繞李家灣水庫發展花卉藥材種植等多元化特色產業
剛來到四川省遂寧市安居區五香廟村村口,就看見連片翻新的土地,60多歲的鳳大娘和村里的十多個村民正在施肥。地里的墨西哥仙人掌已躥出翠芽,對面矮坡上,蠟梅、梔子花苗木郁郁蔥蔥等待鋤草。坡谷的水塘里,蓮葉肥厚、蓮花怒放,幾位村民正在塘坎上撈龍蝦,再過些日子就要打蓮藕了。鳳大娘高興地說:“以前土地多數放荒,守著地不曉得干啥。現在村里產業多了,一年到頭都有事干,一年到頭都有錢掙。”
近日,《當代縣域經濟》記者在遂寧市安居區采訪,看到當地基于丘陵地區資源稟賦,推動農村產業多元化發展,為土地增效、為農民增收,昔日沉悶的鄉村呈現出勃勃生機。
近年來,隨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加快推進,地處川中丘陵地區的遂寧市安居區圍繞建設遂潼一體化發展引領區發展定位,搶抓成渝現代高效特色農業產業帶建設機遇,發揮自然條件等優勢,發展特色農業產業,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
安居區有著優越的地理氣候條件。記者了解到,該區三家鎮盛產的大米品質優良、香軟可口,三家大米品牌在川中可謂家喻戶曉,當地人外出務工常常受人委托帶一點家鄉大米。
安居區立足優勢通過創建省級現代農業園區,全程統一管理,實現水稻產量和品質源頭把控,同時培育壯大經營主體,暢通銷售渠道,不斷提升大米的經濟效益。
安居紅苕以其松軟柔滑質地細膩廣受好評,是川中聞名遐邇的土特產,被納入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近年來又入選中國農業品牌目錄。安居區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全力打造地方精品524紅苕產業,面向全國拓展品牌影響力。據介紹,近幾年來,到紅苕豐收的季節,還未出土就已經售完。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安居區在鞏固發展糧油、紅薯等優勢產業基礎上,大力推進有機蔬菜、特色水果、生態水產、綠色禽類等特色產業發展,各鄉鎮加大支持力度、創造良好的發展氛圍,鼓勵村集體、村民根據自身條件和市場需求搞二荊條、冬瓜等蔬菜種植和小龍蝦養殖。
西眉鎮為優化鄉村產業的自我造血能力,積極探索周期長短結合的種養產業,在各類產業發展規劃中既布局了有短期收益的產業,以確保項目及時見效益、及時惠及業主和群眾,也發展了須投入時間長但具有持久收益的項目,厚積薄發聚積優勢,為鄉村產業謀長遠。安居區中興鎮立足交通、資源優勢招商引資,依托蓮花湖環線打造發展優質果蔬、花卉、苗木為主的生態休閑觀光農業,在遂樂路沿線打造黃蜀葵、仙人掌、糯高粱為主的區域特色農業產業,優化全鎮農業產業布局。
遂寧市安居區多元化產業的發展為村民就近務工提供了崗位
五香廟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蔡奇(右)介紹七彩菊種植基地情況
遂寧市安居區中興鎮五香廟村發展黃蜀葵產業,村民正在進行粗加工
有別于在很多地方看到的集中全力發展主導產業的“一鎮一特色”或“一村一品”模式,安居區中興鎮在產業結構上,盡管很多村也有相對重點發展的優勢產業,但絕少“一枝獨秀”現象,更多的是百花齊放、爭奇斗艷。
中興鎮黨委書記劉小平在與記者交流中,解答了產業多元化布局背后的考量,“毋庸置疑,‘一鎮一特或‘一村一品發展模式自有其優勢,它能夠充分發揮規模效益,降低管理成本,為延伸產業鏈、集群化發展創造條件,也有利于強化區域產業的品牌效應。”可是,中興鎮地處川中丘陵腹地,在自然資源條件上有其特殊情況:山、水、林、田等微觀層面地質地貌存在明顯差異,為匹配某一具體產業所必需的土地調型、土壤改造等往往具有較高的標準,需要更大的投入,可能會抬高招商引資的門檻;農業產業經營發展周期性顯著,從全年的時間上看難免有土地空置期,這就造成土地資源難以更充分地利用。而且,農業特色產業大都需要雇用當地村民,產業過于單一必然導致“忙時過忙,閑時過閑”的局面,不利于農村勞動力資源充分發揮作用。
在與中興鎮相關負責人和部分村干部交流中,他們都表達了這樣的考慮:特色產業比重過大存在一定的風險——如果產業產品市場需求旺盛、銷路好,自然皆大歡喜。但是市場變幻莫測、行情起伏難料,遇到產品沒有銷路,可能會導致業主虧本,群眾的利益也會受到影響。“業主的抗風險能力要強一些,而村民們可能難以承受。”劉小平說道,“我們要好好保護農村群眾對鄉村產業的信心。”
在中興鎮,記者發現,過去的荒山已經被大量開墾出來,種上了果蔬、花卉、中藥材等。“市場需要什么,就可以發展什么。”中興鎮五香廟村支部書記兼村主任蔡奇說。該村“兩委”公示欄上顯示,近年,五香廟村成功引進了黃蜀葵、金絲黃菊、蠟梅、梔子花、七彩菊、墨西哥仙人掌、青藤椒、春見柑橘、蓮藕、小龍蝦等15項產業,這些,都是村里在有了市場后再引進發展起來的。
回到家鄉五香廟村以前,“80后”青年蔡奇已在成都等地打拼多年,領著30多萬元的高額年薪。用他自己的話說,“作為一個農村娃,已算是小有成就”。
可是,每次回到家鄉中興鎮,看到熟悉的鄉村這些年在區、鎮黨委政府領導下,一點點地發生變化,他感到心潮起伏。蔡奇回憶起當時的想法:“作為一個黨員,我很希望家鄉的變化有自己的一份貢獻。” 2016年,蔡奇作出了一個讓所有親戚朋友無法理解的決定:放棄在外面的一切,回村里帶領鄉親們搞產業謀致富。
蔡奇先從村“兩委”文書干起。他和村“兩委”成員積極爭取資金,改善道路、蓄水池等基礎設施,與村干部一道,帶領村民開墾荒地,為引進產業做鋪墊打基礎。
然而,如何引進產業?引進什么產業?根據自己的經驗,蔡奇認為花卉、藥材種植附加值高。于是,他到成都三圣鄉花卉市場走訪。
“我一家一家地逛,問商家什么花最暢銷,批發商在哪兒,種植基地在哪兒,然后,再去找種植基地負責人,問愿不愿意到村里建基地,并向商家們承諾,村里可以給出最優越的條件。”蔡奇說。
市場有前景,商家有需求,政府有支持,而五香廟就給農業平臺、給資源。就這樣,一批一批的業主到五香廟村考察。有的業主本已經決定在別處投資建種植基地,后被村里的誠意打動,臨時決定將基地改遷到五香廟村。
對到五香廟村來投資的業主,村“兩委”會為他們排憂解難,做好服務,盡可能滿足他們的需求。
“我們想方設法讓業主在這里掙到錢,讓他們留下來。只有產業發展起來了,更多的業主才愿意進來。”蔡奇的話很實在,也讓業主們感到很貼心。
目前,五香廟村引進企業4家,成立專業合作社8個,流轉土地1835畝,發展梔子花(蠟梅)160畝、黃蜀葵600畝、墨西哥仙人掌140畝,小龍蝦100畝等。村里還發展集體經濟,投資了烘干房等產業配套。這些產業都已產生了良好的效益。
業主要有收益,村民也要得到實惠。蔡奇告訴記者,五香廟村引進產業也有自己的選擇。“有市場前景只是一個方面,相比之下我們更傾向引進那些對勞動力需求更大、全年都有用工需求的產業,這樣,就能給村民提供更多務工機會,讓他們在獲得土地流轉、集體經濟分紅收入之外,還能掙得勞動收入。”黃蜀葵基地管理人員方弟付介紹,村民們一天工根據技術要求和勞動強度在50-80元不等,一個村民一年能夠干一兩百天。
近兩年,五香廟村很多在外多年的村民紛紛回到村里發展。對一些有發展產業意愿的人,村里同樣提供優越的條件,給予悉心指導,支持他們多元化發展產業。
五香廟村,眼見著一天一天地富裕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