滎經縣城夜景。滎經縣委宣傳部供圖
滎經縣位于四川西部,森林覆蓋率高達80.3%,居全省第一。生態資源稟賦為滎經奠定了綠色發展的主基調,如何“破題”、實現跨越式發展,將決定滎經縣的未來。
2021年6月,記者跟隨四川省縣域經濟學會專家調研組前往滎經尋找答案。
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不久前,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在北京正式開館。展覽館中有一抹最亮麗的“紅色”與滎經縣有直接關聯,那便是滎經出產的全國唯一的花崗巖,名為“紅軍紅”。
記者從滎經縣人民政府了解到,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外墻40根廊柱下共580立方米的紅色柱底基座和展館一樓序廳1960平方米的地鋪板均采用滎經的“紅軍紅”花崗石,紅色的主基調與氣勢磅礴的主題壁畫形成呼應。
滎經花崗石資源豐富,估算總儲量在40億立方米以上,占雅安市總量約60%,可開發利用達10億立方米,分布面積達210平方公里。儲量豐富之外,滎經花崗石質地優良,具有稀缺、環保、純天然、高品質的特性,一直是中高檔建筑裝飾材料、宗教與文化傳承載體,更是大型公共工程、中高檔建筑、家庭裝修的特選用材。
其中,滎經花崗石呈紅色主色調,色澤艷麗,材質好、硬度高,各種物理、化學性質穩定,符合國家A類優質建材標準,是室內外裝飾和景區景點雕塑的最佳用料。
為何稱為“紅軍紅”?原來,1935年6月2日,紅軍中央機關從瀘定化林坪進入滎經,在這段路上空襲不斷。在敵機突然投下炸彈時,中央警衛營班長胡長保因舍身保護毛主席而犧牲,年僅23歲,長眠于滎經牛背山下。
滎經石材產業革新,成就高端新型建材。潘興揚 攝
滎經縣委常委、宣傳部長唐安萍說:“在當地出產花崗石的地方,老百姓有一個說法,花崗石之所以那么紅,是被革命先烈的鮮血染紅的,它彰顯的是忠誠、奉獻的精神。這種紅也因此被老百姓稱為‘紅軍紅。”
滎經縣花崗石的開發可追溯到1987年。整個20世紀90年代,花崗石材成了滎經縣的支柱產業之一。1997年,全縣已發展石材企業478家,年生產毛板315.6萬平方米,實現年產值8.5億元,年納稅1320萬元,占全縣財政收入三分之一。
20多年的市場風雨和政策變遷,滎經石材產業鑄就了馳名全國的獨特名片,以“三合紅”“滎經紅”“亞洲紅”“雅蒙黑”等花崗石聞名,產品暢銷國內外。
近年來,隨著落后產能被淘汰、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試點、生態環境保護等工作的推進,滎經縣絕大部分礦山已停止開采。在經歷了是否放棄石材產業的多番討論后,滎經縣通過資源整合,加強資源管理等方式,開啟了一條從“傳統石材”到“新型建材”的轉型升級之路。
按照“一塊廢料都不浪費”的原則,在產業布局上,滎經依托花崗石、花崗石尾礦、石灰石、玄武巖、河道砂石五大資源,構建“骨料-建筑構件-裝配式建筑-先進性材料”的完整產業鏈。同時,培育裝配式建筑、市政建材、新型石材、玄武巖纖維、微晶玻璃五大產業,打造從低端到高端的新型建材全產業鏈體系。
記者在滎經縣新型建材產品陳列廳里看到,傳統用于建筑的材料實現了花色和造型的多樣化,尾礦“邊角料”也根據其特性制作成石桌椅、文玩擺件等各種生活用具。
在從“賣資源”轉為“賣產品”的過程中,滎經縣引進企業,依托豐富的花崗石尾礦、固廢,以及勞動力資源、電力資源等優勢資源,采購德國的高精生產設備,研發并制造透水磚等混凝土制品。其中生產的透水磚等新型產品,因符合國家提倡的海綿城市建設要求而受到市場歡迎。
滎經縣政協主席張燕介紹道,近年來,滎經縣相繼出臺政策支持新型綠色建材企業的發展,縣域內裝配式建筑、精品石材產業發展迎來機遇——聚合力量、優化資源,不斷創新技術、升級產品,滎經縣新型綠色建材工業化發展成效顯著。
當前,滎經聚焦“建設成渝地區綠色新型建材產業基地”,啟動實施裝配式建筑、精品石材兩個百億產業培育計劃,并爭創全省、全國“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示范基地”和“裝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和產業基地”,推動石材產業鏈往高端方向延伸。
新型建材產業園區外景。滎經縣委宣傳部供圖
康養住宅。潘興揚 攝
滎經縣紫陽花海一角。潘興揚 攝
從滎經縣沿雅西高速向南前進,從龍蒼溝收費站出高速,便來到了大熊貓國家公園的南入口。
雨后初晴,滎經縣龍蒼溝清風雅雨小鎮紫陽花漫山盛放,將這片森林覆蓋率高達95%的自然風景區裝點得格外溫馨。“云端雅西線、最美在滎經”的期盼在這里得到印證。
據介紹,清風雅雨小鎮位于平均海拔2750米的桌山(瓦屋山),項目包含“兩大景區、三個度假區、兩個特色旅游村鎮”,投資規劃36.37億元,總占地1600余畝,總建筑面積約64萬平方米。目前,項目已完成黑石公園及一期康養住宅主體建設;長遠規劃至2026年,全面建成集旅游度假、休閑文化、生態康養于一體的森林康養旅游度假勝地。
滎經縣委書記李蓉表示,該項目將以“文旅+康養+產業”的跨界融合,實現區域資源整合、共建共享的全域旅游新生活,并以得天獨厚的區域自然資源,構建一個全生態、全機能、全齡化的理想旅居康養地。
依托豐富的森林資源,在整體打造國際森林康養度假目的地過程中,滎經縣規劃了四大文旅園區,即大相嶺大熊貓國家公園文旅產業園、牛背山山地觀光度假產業園、中國黑砂文化旅游產業園和云峰山天府禪修產業園。
其中,牛背山曾被《中國國家地理》雜志評選為“最美觀景拍攝點”,在攝影愛好者心目中占據重要位置。滎經縣以亞洲最美360°觀景平臺為目標進行打造,站在平臺上,可將蜀中名山盡收眼底,還有日出、云海、佛光、夕陽、星空等美景層出不絕。
為了提升牛背山的通達能力和旅游服務水平,滎經縣引進四川能投集團全面推進牛背山景區建設,力爭建成世界級山地觀光度假園區。目前,到牛背山的道路和山頂服務設施一期建設基本完成。
記者還從滎經縣林業局了解到,滎經縣充分考量自然資源特殊性和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積極夯實森林旅游的產業基礎,一刻未放松。
在內優森林環境中,滎經縣于2020年投入3.2億元“低改”+“新建”,提升214萬畝森林質量,實施森林撫育、林相改造和景觀提升等8個工程,新造林4.75萬畝,完成中幼林撫育3.7萬畝,建設森林康養步游道122.5公里,實現常年負氧離子含量達2萬個/cm3,森林覆蓋率80.3%。
在整合康養服務上,規劃8億元項目提升康養基建配套設施和服務功能,累計投入2.2億元建成興恒康養服務中心1個、康養村落5個、康復院2個;包裝黑砂、禪修、熊貓等11個森林康養融合項目,撬動中業、能投等企業資金5.7億元“入池”,初步成型“森氧”龍蒼溝和“運動”牛背山兩大康養度假園區。
同時,滎經縣還積極延伸“森林康養+”產業鏈區域,外拓產業鏈條,打造“熊貓仙森”等自然教育品牌,研發森林科普等20余類113個課程,接待6.5萬人次;探索景區、供應、服務“三層次”企業互聯新業態,培育熊貓周坪、竹海煙溪溝等3個民宿集群,帶動8.5萬人參與森林康養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