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力榮,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農業科學院創新工程“桃種質資源與遺傳育種”首席科學家,國家果樹種質鄭州桃圃負責人,國家園藝種質庫負責人,農業農村部果樹育種技術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有特殊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以主要完成人培育中桃、中油桃、中蟠桃、中油蟠、中碧桃等新品種30多個。主持制定國家及農業行業標準10多項,發表論文100多篇(其中IF10.0以上5篇),主編《中國桃遺傳資源》專著;以第一完成人獲得國家及省部級科技獎勵4項,其中“桃優異種質發掘、優質廣適新品種培育與利用”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注:近年來培育的新品種有:中桃紅玉、中桃金魁、中桃金甜、中桃金陽、中桃金美、中桃金飴、曙光、中農金輝、中油金銘、中油金黛、中油金緣、中油金瑞、中蟠桃10號、中蟠桃11號、中蟠桃13號、中蟠桃15號、中蟠桃17號、中蟠桃19號、中油蟠5號、中油蟠7號、中油蟠9號、中油蟠11號、中油蟠13號、中油蟠15號、滿天紅、迎春、元春、畫春壽星、灑紅龍柱及中桃抗砧1號等。
我國果業進入新的歷史發展階段,好吃、好看、好賣、好種已成為果樹新品種選育的基本要求。與糧食作物不同,果樹為多年生木本植物,占地面積大,童期長,育種周期長,效率低。“十年磨一劍”是最基本的寫照,“二十年磨一劍”是木本果樹育種的常態。往往雜交一代也不能培育出理想的品種,仍需不斷進行種質創新,多代反復雜交,才能獲得較為理想的新品種,耗時30年甚至更長。此過程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考驗育種者的耐心。在新品種育成過程中,需要觀察的性狀達數十個,甚至上百個。新品種選育就是選擇“千里馬”。育種者在主導選擇過程中,盡管綜合了種植者、營運商、消費者的反饋意見,但不可避免地受到個人偏好、環境條件、栽培水平和自身綜合能力等因素的影響,辛辛苦苦培育的新品種無法滿足種植者、營銷商和消費者的共同需求,在產業中發揮不了應有的作用,甚至造成重大損失。如何使培育的新品種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更好地滿足市場需求,強化種植者、營銷商、消費者的權重,同育種者一起參與到新品種選育過程中來,為此,近年來,本文作者試圖探索建立一種多方參與式的育種模式,在此和大家共同探討,以便更加完善。
1 重點關注的性狀
種植者、營銷商和消費者重點關注的性狀不同,具體見圖1。
1.1 種植者關注的性狀
種植者最關注的是好種,如成熟期、產量、果實品質、掛樹期、抗病蟲性、抗非生物脅迫(寒、旱、澇等)的能力、省力化栽培等特性。但為了把果實變成商品,也要迎合營銷商和消費者的需求,尤其是營銷商的需求。因此,種植者除了要關注好種,還要考慮果實好運,同時還要好吃、好看。
1.2 營銷商關注的性狀
最關注的是好運、好貯,包括果實的貯運性、貨架期(如耐低溫或高溫能力)等。同樣為了把采購到的果品變成商品,還要求果實好看,為了有持續銷售期,更要關注好吃。
1.3 消費者關注的性狀
最關注的是果實好看、好吃、有營養。在市場的初期階段,貨賣一張皮,消費者可能更關注好看,但從可持續消費的角度,消費者把好吃排在第一位,好看排在第二位。什么是好吃、好看,因消費者的性別、年齡、職業、地域、經濟收入和消費習慣等不同而異。安全性包括品種的抗性及栽培過程對安全性的影響。這里不作為消費者關注指標;保健性能是特殊性狀,也不在此考慮。
種植者和營銷商的最終目的只有通過消費者來實現,因此理論上消費者關注的性狀也是種植者和營銷商所關注的,當然營銷商所關注的也是種植者所關注的。消費者關注的安全是種植者關注的抗病蟲性。消費者是上帝,建立消費者參與式的育種模式是實現育種可持續發展的內在動力。
2 果樹育種流程
果樹育種的完整流程有如下10個主要環節。(1)根據市場和產業調研,確定育種目標。(2)根據種質特性和遺傳趨向,選擇親本種質,配置雜交組合。(3)采集花粉,人工授粉,獲得雜交種子。(4)利用胚培養、低溫層積、溫室育苗等技術,獲得雜交實生苗,并開展分子標記早期選擇。(5)苗期高接、小角度整形、前促后控等技術,縮短實生苗童期。(6)對雜交實生苗基本性狀調查評價,進行初選,獲得優株。(7)對初選單株嫁接5~10株,對主要性狀進行復選,獲得優系。(8)對優系嫁接300~500株,進行區域性試驗,進行決選,獲得品系。(9)對品系申請新品種保護,獲得新品種權,即獲得品種“身份證”。(10)對新品種或品系進行審定、登記、認定,即獲得品種市場準入證等程序。
3 “1+3”新品種培育模式
依據育種程序以育種者主導,種植者、消費者和營銷商繪制參與式的桃新品種培育程序設計圖,見圖2。
4 評價標準
4.1 消費者參與調查程序與內容(見表1)
4.1.1 參與評價者 為反映不同消費年齡與性別的偏好性,調查時記錄評分人員的年齡和性別。
4.1.2 分項評分 外觀100分,權重0.3;風味100分,權重0.6;食用便利性或保健特性100分,權重0.1。
4.2 營銷商參與調查程序與內容(見表2)
4.2.1 參與評價者 不同區域或類別的營銷商,為反映不同類別及區域營銷商的偏好性,調查時記錄評分營銷商的規模類別和營銷區域。
4.2.2 分項評分 外觀100分,權重0.25;風味100分,權重0.25;耐貯運性100分,權重0.25;貨架期100分,權重0.35。
4.3 種植者參與調查程序與內容(見表3)
4.3.1 參與評價者 不同區域或規模的桃種植者(為反映不同種植規模和區域的桃種植者的偏好性,調查時記錄評分種植者的種植規模和種植區域)。
4.3.2 分項評分 成熟期,無優劣等級,直接記錄但不記入總分;豐產性100分,低于70分直接否決測試植株,權重0.1;外觀100分,權重0.15;風味100分,權重0.25;耐貯運性100分,權重0.25;抗性100分,權重0.15;管理方便性100分,權重0.1。
5 綜合評價
育種者對消費者、營銷者和種植者三方的調查問卷進行綜合評判,最后決定品系是否能夠成為新品種。
5.1 消費者評價
風味得分低于60分,該樣品視為被消費者否定。消費者總體喜好度評分與樣品總分數反映消費者評價的認可程度,不計入總分。
5.2 營銷商評價
耐貯運性、貨架期中任何一項得分低于60分,該樣品視為被營銷商否定。
5.3 種植者評價
任何一項低于60分,該植株視為被種植者直接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