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力
摘要:東北黑土地保護勢在必行,在東北地區推行保護性耕作已經上升為國家行動。介紹東北四省區保護性耕作推廣應用情況,闡述實施保護性耕作過程中的成功經驗和主要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發展建議,以期為東北地區保護性耕作進一步實施提供參考。
關鍵詞:保護性耕作;黑土地;經驗;問題;建議
中圖分類號:S345?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4-1161(2021)05-0117-02
2020年,農業農村部聯合財政部發布《東北黑土地保護性耕作行動計劃(2020—2025年)》,目標是力爭到2025年東北保護性耕作實施面積達到933萬hm2(1.4億畝),占東北地區適宜區域耕地總面積的70%左右,形成較為完善的保護性耕作政策支持體系、技術裝備體系和推廣應用體系。本課題總結目前東北保護性耕作實施情況和成功經驗,針對發現的問題提出建議和對策,以促進保護性耕作更好地實施。
1 實施情況
2020年東北四省區保護性耕作任務面積為300萬hm2,其中遼寧省53萬hm2、吉林省120萬hm2、黑龍江省80萬hm2、內蒙古自治區47萬hm2。實施1 a,各省均出臺了保護性耕作實施方案及技術指導。2021年東北地區保護性耕作面積將達到467萬hm2,其中遼寧省57萬hm2、吉林省187萬hm2、黑龍江省153萬hm2、內蒙古自治區70萬hm2。
2 成功經驗
2.1 領導重視,推進保護性耕作實施
在保護性耕作實施過程中涌現出很多整縣推進的典型,原因在于領導重視。縣領導親自抓,農業部門上下齊心,高效落實保護性耕作行動計劃,如雙遼市保護性耕作面積超過了玉米種植面積的90%。同時,農機部門領導在玉米生長期間多次深入田間地頭,對各試驗示范點進行指導,確保保護性耕作保質保量實施。
2.2 宣傳培訓,轉變傳統耕作觀念
農業部門組織專家在各地進行相關政策和技術培訓,使農民轉變傳統觀念。如各縣市積極組織人員參觀位于吉林省梨樹縣高家村的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的保護性耕作研發基地,讓農民親臨現場學習保護性耕作技術要領,提升其對保護性耕作的認知程度,認識保護黑土地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2.3 引領示范,規范保護性耕作作業
以昌圖縣為例,全縣域內成立縣級保護性耕作示范田8個、鎮級保護性耕作示范田37個。為了便于查田管理,對各示范田的管理者進行規范化培訓;統一建立檔案,記錄示范田所在位置、地塊名稱、面積、土壤采樣及化驗結果(容重、有機質含量等)、播種品種、施肥種類、施肥量、播種日期、播種量、苗距、壟距、耕作模式、出苗率、秋后產量等真實數據,每年進行總結并歸納存檔;按照統一標準制定保護性耕作示范田的宣傳牌,給廣大農民做好榜樣,真正起到以點帶面的示范作用。
2.4 補貼引導,提高農民參與積極性
很多地區高效落實補貼政策,采用抓合作社、盯能人的方法,調動農民實施保護性耕作的積極性,保證保護性耕作順利進行。
2.5 科技支撐,助力保護性耕作推廣
將農業相關院所高校作為保護性耕作技術支撐單位,同時成立保護性耕作專家組,定期進行指導。另外,通過采集保護性耕作實施各環節及玉米各生育期的相關數據制定了保護性耕作監測技術規程及方案,能夠正確指導作業和準確評價保護性耕作實施效果,供各地合作社與農民使用。
3 存在的主要問題
3.1 缺乏政治站位
部分農業部門主管領導不了解保護性耕作的實施意義,不熟悉保護性耕作技術,收到上級下發文件,就將任務安排給下一級部門,只起到“中轉站”作用,未將保護性耕作提高到“政治的事、戰略的事、生態的事”的認識高度。
3.2 缺乏適宜模式
部分市、縣將上級印發的技術模式直接復制,沒有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進行修正。例如,山地丘陵區、東部冷涼區、西部風沙干旱區、中部雨養農業區都應有適合該地區的技術模式,若不深入研究這些模式的區域適宜性,容易出現耕作方法不適應當地氣候、土壤等情況。
3.3 缺乏必要培訓
當前關于保護性耕作的技術培訓和政策解讀較少,且質量參差不齊,很多技術培訓流于形式,作用甚微,導致很多農民沒有真正弄懂保護性耕作技術,不會使用新型農機具,因此心存疑慮,不愿意加入試驗。
3.4 缺乏配套裝備
免耕播種機及相關秸稈處理配套機具是完成保護性耕作任務的關鍵機具。目前東北地區高性能免耕播種機缺口較大,各廠家機具質量良莠不齊,秸稈處理配套機具存在質量差、效率低等問題,影響保護性耕作推廣進度。
4 對策與建議
4.1 提高政治站位,加強組織領導
保護性耕作是國家戰略,是“保黑土、保糧倉”的重大工程,是黨中央的重大決策部署,各級行政主管部門要提高政治站位,把保護性耕作作為當前和今后的頭等大事。各縣、市主要領導要親自抓,各級主管部門要承擔主體責任,細化分工,明確職責。市、縣可以成立有主管領導參加的保護性耕作領導小組,協同市、縣農業農村局、財政局等有關單位共同完成保護性耕作任務。
4.2 整合資金資源,加大扶持力度
地方政府應積極統籌地力、黑土地保護、高標準農田建設、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深松整地等相關補貼資金,多方形成合力,提高保護性耕作補貼額度。將秸稈覆蓋還田、免(少)耕等技術推廣應用作為優先支持方向,做到實施區域、受益主體、實施地塊“三聚焦”,既要同向同力,又要各有側重,切實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果。
4.3 組織技術培訓,培養專業隊伍
合作社社長等實施主體不是不想應用保護性耕作,而是存在不認識、不會干和干不好的問題,因此必須加強培訓,既要進行理論講解,也要開展田間實踐。各地要加強專業農機應用技術隊伍建設,通過組織現場參觀學習、開展專業化技術培訓、參加技術協作研究和試驗示范,努力培養一支市、縣、鄉保護性耕作專業化人才隊伍。同時,要加強農機駕駛人員技術培訓,全面提升作業機手技能,從而提高保護性耕作作業質量。
4.4 爭取多方資源,加大農機具保有量
通過政策扶持、企業貸購等措施切實解決農機具不足的問題。由全省協調各市、縣,增加高性能免耕播種機、條耕機、條帶淺旋機、深松機、玉米聯合收獲機、秸稈還田機的數量,或調度到不同地區使用,形成保護性耕作農機具配套體系。
4.5 加強宣傳引導,提高認知程度
要加大示范推廣宣傳力度,通過現場會、新聞媒體、印發宣傳掛圖等形式,積極廣泛宣傳保護性耕作的重要意義、技術路線、政策措施等,提高農民對新技術的認知程度。同時,要積極發揮鄉鎮政府和村委會等基層組織的作用,合力做好保護性耕作相關工作。此外,要及時總結成效經驗,推介典型案例,凝聚社會共識,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和輿論氛圍。
參考文獻
[1] 劉清華.保護性耕作技術在遼寧黑土地保護中的應用[J].農業科技與裝備,2017(4):53-55.
[2] 霍艾湘.農業農村部《東北黑土地保護性耕作行動計劃(2020年—2025年)》解讀[J].農村實用技術,2021(3):24-25.
[3] 卜秀艷.玉米保護性耕作技術應用[J].湖北農機化,2020(18):18-19.
Experience and Suggestions on Implementing Conservation
Tillage in Northeast China
MOU Li
(Liaoning Moder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Bas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enter, Shenyang 110032, China)
Abstract: It is imperative to protect black land in northeast China,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nservation tillage in northeast China has been promoted as national ac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onservation tillage in the four autonomous provinces and regions in northeast China, expounded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and main problem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nservation tillage, and put forward targeted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further implementation of conservation tillage in northeast China.
Key words: conservation tillage; black land; experience; problem; sugges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