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艷華
摘要:保護性耕作是先進的新型農業耕作技術。闡述新賓縣保護性耕作應用現狀、推行方式和技術模式并分析存在的問題,從統籌資金使用、探索適宜模式、加強宣傳引導等方面提出進一步推進新賓縣保護性耕作的建議,以期為遼寧東部山區保護性耕作的推廣應用提供借鑒。
關鍵詞:保護性耕作;推廣應用;現狀;制約因素;建議
中圖分類號:S345?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4-1161(2021)05-0121-02
保護性耕作技術是國家大力倡導和推行的一項農機化先進技術,近幾年在東北四省區實施了黑土地保護性耕作行動計劃。新賓縣結合實際,堅持農機與農藝融合、科技支撐與主體培育并重、重點突破與整體推進并舉、穩產豐產與節本增效兼顧的原則,在全縣適宜地區大力推行保護性耕作,促進當地黑土地保護和農業可持續發展。
1 新賓縣保護性耕作應用概況
1.1 推行方式
以農業生產經營組織、種糧大戶、農機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為載體,以科研院所、技術推廣單位為支撐,著力建設縣、鄉兩級高標準保護性耕作應用基地,通過普遍推廣與典型帶動并行推進,實現以點帶面、點面結合,打造長期應用樣板和新技術新裝備集成展示平臺,引領縣域保護性耕作向高質量高標準邁進。2020年全縣建設鄉級高標準保護性耕作應用基地1個,由紅廟子鄉慧斌農機合作社負責實施,當年完成保護性耕作作業面積0.03萬hm2(0.40萬畝)。2021年全縣建設縣級高標準保護性耕作應用基地2個,由新賓縣葦子峪鎮富志農機專業合作社和紅廟子鄉慧斌農機合作社負責實施,每個基地示范面積66.67 hm2(1 000畝)。
1.2 模式選擇
參照《遼寧省保護性耕作技術模式和技術要求》,結合新賓縣實際,全縣重點推廣玉米秸稈覆蓋高留茬還田免耕播種技術模式和玉米秸稈覆蓋還田原壟壟作少耕播種技術模式,但不搞“一刀切”。各鄉鎮可根據土壤、水分、積溫、經營規模等實際情況,因地制宜推廣當地適用的保護性耕作技術模式和技術路線,同時配套病蟲害防治、水肥運用、深松整地等作業技術。
選擇保護性耕作技術模式時,堅持以促進高標準高質量發展為基本原則,在符合保護性耕作質量要求前提下,盡量增加秸稈覆蓋還田比例,以進一步增強土壤蓄水保墑能力,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盡量采取免耕播種方式,減少作業成本,提高抗旱保墑能力。對確需少耕和秸稈處理作業的地塊,盡量減少土壤擾動,減輕風蝕水蝕,防止土壤退化。盡量采用高性能免耕播種機械進行播種,提高機具適應性和播種質量,確保出苗率。對縣鄉兩級高標準保護性耕作應用基地,要求在秸稈全量覆蓋還田基礎上實施免少耕播種作業。
1.3 質量要求
上年秋季作業后留根茬和秸稈,均勻覆蓋地表,覆蓋率不低于30%,不燒秸稈,少動土,不進行旋耕、翻耕、起壟等整地作業,翌年春季直接實行免耕播種。針對地表秸稈覆蓋還田量大、積溫低、土壤黏重等情況,可進行條帶作業處理后再播種,以確保播種質量和出苗率。
2 新賓縣保護性耕作實施效果
2.1 利于出苗
2020年春季,因氣溫偏低、降雨量偏大,常規旋耕整地后播種作業普遍存在缺苗狀況,且苗后噴施除草劑出現藥害和低溫凍害,對玉米生長發育產生不利影響。而保護性耕作免耕地塊春播前不進行任何秸稈處理,使用中機北方2BMY-2型免耕播種機直接播種,同時一次性施入復合肥、二胺各10 kg/667 m2,出苗率高達98%以上。出苗后噴施除草劑滅草,苗高1 m左右時使用中耕施肥機追施尿素25 kg/667 m2,玉米生長情況明顯優于常規播種。
2.2 節本增效
常規播種方式每公頃需滅茬費用750元、起壟費用900元、播種費用300元,合計作業成本1 950元;而機械化免耕播種技術每公頃僅需播種費用900元,節約作業成本1 050元。免耕播種機作業效率是人工播種作業效率的15倍,且播后深淺一致、出苗整齊。
2.3 提高綜合效益
秸稈覆蓋還田有助于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培肥地力,改善作物生長條件,提高土地增產潛力,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同時,可有效防控水土流失,減少秸稈焚燒現象,保護生態環境,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顯著。
3 新賓縣保護性耕作推廣應用的制約因素
3.1 增產效果不明顯
實踐證明,實施保護性耕作的地塊并不能保證作業當年就會增產,其對作物的增產效果通常體現在后期土壤性能的改善上,這會直接影響農民實施保護性耕作的積極性。實際上,在春旱嚴重的自然條件下和干旱半干旱地區,保護性耕作地塊凸顯抗旱、保墑、保苗、減災效果,具有其他耕作方式無法比擬的技術優勢。
3.2 地塊條件問題
新賓縣地形地貌是“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莊園”,人均耕地少,地塊小而分散,大中型動力難以發揮規模化作業優勢,尤其是玉米大多種植在丘陵坡地或沖積河灘地,能在平原區作業的機具難以在此發揮高效作用,甚至無法適應地況條件,導致保護性耕作實施過程中缺少裝備支撐,無法持續推進。
4 新賓縣保護性耕作發展建議
4.1 加大政策扶持,統籌資金使用
建議統籌整合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高標準農田建設、農機購置補貼等項目資金,將秸稈覆蓋還田免少耕保護性耕作推廣應用作為優先支持方向,在國家惠農政策基礎上,適當向保護性耕作領域傾斜,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2021年新賓縣在給予保護性耕作機具30%補貼額度的基礎上,市、縣兩級分別累加補貼10%,以充分調動廣大農民實施保護性耕作的積極性。
4.2 加強技術支撐,探索適宜模式
以農機作業服務主體為技術載體,以高校院所和技術推廣單位為技術支撐,探索保護性耕作適宜模式,保障技術應用的連續性。在保護性耕作推廣實踐中,要與其他農業豐產技術有機結合,豐富保護性耕作技術內容,實現機藝結合倍增效應。鼓勵農機作業服務主體開展跨區作業,支持托管作業服務,將全程機械化與綜合農事服務結合起來,提高裝備使用效率,實現機具共享和互利共贏。舉辦保護性耕作培訓班,加強技術交流與經驗分享,建設一支技術過硬的推廣隊伍。
4.3 加強宣傳引導,提高農民認識
保護性耕作是農業耕作制度的一場革命。為了更好地推廣保護性耕作技術,管理部門和技術推廣部門應加大宣傳力度,利用新聞媒體、微視頻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保護性耕作對于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意義,組織開展保護性耕作技術培訓和現場演示會,做給農民看、帶領農民干,引導農民改變傳統種植習慣,循序漸進推廣保護性耕作。
參考文獻
[1] 杜友,姚海,張園.保護性耕作推廣應用現狀及對策分析[J].中國農機化學報,2020,41(9):198-203.
[2] 王永.大力推廣保護性耕作技術加快農業現代化發展步伐[J].農家參謀,2020(13):4.
[3] 錢海峰.保護性耕作技術在北方地區的應用[J].江西農業,2020(2):146.
Research on Practice of the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onservation Tillage in Xinbin County
SUN Yanhua
(Xinbin County Modern Agriculture and Ecological Industry Development Center, Fushun Liaoning 113299, China)
Abstract: Conservation tillage is an advanced new agricultural tillage technology.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application status, implementation mode and technical mode of conservation tillage in Xinbin county, analyzes the restricting factors in the extension and application,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the further implementation of conservation tillage in Xinbin County,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onservation tillage in the eastern mountainous area of Liaoning province.
Key words: conservation tillage;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status; restriction factors; sugges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