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婧 王濤
摘? ? 要:近年來,我國經濟取得了長足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進一步提高,不斷發展的經濟給生態環境帶來了極大的壓力,人們保護環境的意識有了很大提高。為更好地保護生態環境,我國各地大量植樹造林,發展林業,國家將每年的3月12日定為植樹節,更加反映了國家的重視。然而,隨著林業的不斷發展,各種病蟲害開始出現并蔓延,嚴重威脅了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分析了出現林業病蟲害的原因、病蟲害的防治手段和提升林業病蟲害防治效果的相關優化策略,以期為今后林業發展提供參考,促進我國林業更好地發展。
關鍵詞:林業;病蟲害防治;優化策略
文章編號: 1005-2690(2021)15-0087-02? ? ? ?中國圖書分類號: S763? ? ? ?文獻標志碼: B
當下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人們開始重視對環境的保護。其中,大力發展林業是重要手段之一,然而由于防治手段的局限性,我國林業受到了病蟲害的侵襲。
1? ?引發林業病蟲害的原因
1.1? ?林區規劃布局不合理
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我國以人工選擇種植樹木為主,林區中以經濟價值高的槐樹、楊樹和松樹等為主要樹木品種,這些樹木造價低廉,經濟價值高。但是單一的樹木品種導致自然森林面積大量地減少,生態系統遭到破壞。
在人工種植中,種植戶忽略生態結構的多樣性,選擇單一品種進行種植培育,破壞了生態結構的合理性,沒有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合理有效的配套種植,降低抗病能力的同時,破壞了生態系統的平衡性。例如,在甘肅子午嶺,因原生植被已經遭到極大的破壞,林區中現以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為主,人工林樹種品類較少,生物穩定性和多樣性均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森林抗病蟲害的能力[1]。
1.2? ?防治方法落后
我國通常使用化學方法防治林業病蟲害。例如,噴灑農藥在一定程度上治理了病蟲害,卻也破壞了林區的自我調節能力。而且在長期使用農藥的過程中,害蟲會產生很大的抗藥性,降低防治病蟲害的效果。同時,大量應用農藥治理,極易傷害林區害蟲的天敵,破壞林區的生態系統平衡,造成土地污染,降低樹木自身的抗病能力。
2? ?林業病蟲害防治的相關措施
2.1? ?化學防治
在對林業病蟲害進行防治時,化學防治是其中應用最為廣泛的手段,表現為對病蟲害暴發區域噴施化學農藥,達到防治病蟲害和徹底殺滅病蟲害的效果。在甘肅子午嶺,在種植過程中,即利用化學農藥來防治病蟲害,利用專業工具對苗木進行包裹,然后對其進行消毒,或者將藥劑直接噴灑到樹木上,在減少藥劑用量的同時更能極大地提升工作效率。化學防治通常應用到病蟲害規模較大的林區中,能夠快速有效地解決病蟲害,但化學防治有一定的局限性,集中表現為化學農藥對林區造成二次污染,且容易使害蟲產生抗藥性,降低防治效果。而且,在重新選用化學防治措施時,需利用多種藥劑或加大劑量提升防治效果,增加了防治成本,降低了森林的經濟效益[2]。
2.2?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指的是利用物理技術方式來對病蟲害進行防治,常用的防治手段有微波、聲、熱、電和光等;也可將種子放在陽光下暴曬,或者利用熱水浸種的方式殺滅病蟲害,減少病蟲害擴散,提升植物抗病蟲害能力;使用黏蟲膠等物質涂在樹木上,也可以有效防止松毛蟲等害蟲在樹木上來回游走。這種方法價格低廉,操作簡單,且藥效極為持久,也不損害樹木本身,更不會對土壤和環境產生破壞作用,應用前景十分良好。物理手段不會對林區中其他生物造成影響,降低林區二次污染,在我國各個林區中應用廣泛。但在進行物理防治的過程中,需注意用電、用火安全,避免出現安全事故。
在開展物理防治中,更要根據實際情況合理選擇栽種樹種。在栽種之前,需實地考察所在地區的氣候和土壤條件,根據當地實際的經濟情況選擇合適的樹種。不能只著眼于眼下的利益,更要放眼未來,從長遠角度出發,選擇既符合當地經濟情況又對環境發展起積極作用的樹種,提升森林生態結構的多樣性,從而提升森林抗病能力,降低林區病蟲害發生概率。在子午嶺林區中,原生植被已經遭到極大的破壞,現有植被以大量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為主,可根據林區實際情況搭配種植闊針混交林,提升林區整體的抗病蟲害能力[3]。
2.3? ?生物防治
2.3.1? ?農藥防治
生物農藥因化學成分含量較少,對環境造成的污染較小,且對人類和林區中其他生物造成的影響較小,近年來被廣泛應用到林區病蟲害防治中。在我國,常用的生物農藥有微生物殺蟲劑和昆蟲生長調節劑。微生物殺蟲劑可大面積感染和控制林區中的害蟲,導致害蟲大面積死亡,從而有效防治林區病蟲害;昆蟲生長調節劑能對害蟲生長進行干預,影響害蟲繁殖,降低其生存能力,可徹底消滅害蟲,從而降低林區病蟲害的大規模暴發。
2.3.2? ?生物酶防治
經研究得出,生物體內存在大量蛋白酶抑制劑,可促進生物新陳代謝,抵抗外界蛋白水解酶。近年來,我國不斷加大研究力度,利用生物酶對害蟲進行抑制,破壞其體內蛋白活性,導致害蟲無法正常生存繁育,最終被殺死。
2.3.3? ?天敵防治
許多鳥類與害蟲之間是天敵的關系,因此,在林區病蟲害的防治過程中,維護林區生態平衡,維護林區中生物多樣性對于防治林區病蟲害有極為重要的意義。林區中的許多鳥類以捕食害蟲為生,可降低林區病蟲害發生概率。因此,需注意保護林區的生物多樣性,嚴厲打擊非法盜獵現象。
在防治過程中以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為主,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防止化學藥劑對林區其他生物造成傷害,破壞林區生態平衡[4]。
3? ?林業病蟲害防治的優化策略
3.1? ?落實檢疫和監測手段
在對林區病蟲害防治措施進行優化時,需注重檢疫和監測工作。安排專業人員加強對林區的檢疫工作,尤其是針對外來物種,更要做好檢疫工作,做到群防群控、嚴防嚴控,縮小害蟲的蔓延范圍,降低病蟲害造成的影響。
在防治過程中,因每個區域內自然條件差異性較大,存在不確定因素,很容易使普通病蟲害受到影響轉變為大規模的病蟲害,因此,需加大防疫力度,根據林區中病蟲害的發病規律,制訂完善的檢疫計劃和防治病蟲害應急處置措施,將預防工作放到防治工作的首位,根據林區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防疫工作,對林區中所有苗木開展檢疫,及時去除已經發生病蟲害的苗木,抑制病蟲害擴散,同時引入先進檢疫設備和檢疫技術,重點防治已出現的病菌和蟲卵區域,保證林區中的樹木正常生長。
在優化防治措施時,需注重林區監測的重要性,提升林區病蟲害監測手段,對林區內環境進行不間斷的監測,及時發現有害生物并采取合理有效的手段進行處置,從源頭治理病蟲害,最大限度降低森林病蟲害的危害。可引入互聯網技術和紅外監控設備,建立監測報警系統;針對面積較大的林區,利用無人機對林區實施全天不間斷監控,提升監控水平;加強相關人員的專業培訓,做到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提升林區工作人員的專業水平和道德素養;實施監察管理制度,對測報點進行考核并列入績效考核,提升監測工作的效率。例如,在甘肅子午嶺林區,已建立完整的森林監測系統,包括森林防火監控系統和森林有害生物監控系統,極大提升了子午嶺林區的防火工作和防治病蟲害的工作效率。子午嶺林區中有野生動物監測系統,可極大地保護林區的生物多樣性,提升林區總體抗病蟲害能力,降低病蟲害大規模暴發概率[5]。
3.2? ?因地制宜采取防治措施
在開展林區病蟲害的防治中,需轉變傳統防治理念,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采取防治措施。在開展防治工作前,對林區中生態環境展開全面調查研究,了解林區中病蟲害發生情況,根據實際情況制訂防治計劃,根據病蟲害的暴發特點,采取有針對性的化學、物理和生物防治手段,降低大規模使用農藥,避免林區出現二次污染,降低林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例如,甘肅子午嶺林區地處黃土高原之上,氣候以大陸性季風氣候為主,冬季寒冷干燥,春秋干旱風大,降水不平均,自然災害多發。在開展病蟲害防治時,可選擇物理防治措施,引入抗寒抗旱能力較強的樹種,提升樹種存活率和林區樹種多樣性,優化林區布局,總體提升森林抗病蟲害的能力,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共同發展。
4? ?結語
林業資源對我國的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具有極大的推動作用,及時做好林業病蟲害的防治工作,降低病蟲害的發生概率,提升森林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有著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對病蟲害的防治策略進行優化,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因地制宜,完善各種監測體系和檢疫體系,提升病蟲害防治效果,真正意義上實現林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 1 ] 唐小誠.林業工程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的方法及意義[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0(12):224-225.
[ 2 ] 張智文,張天文.林業病蟲害特點、原因及綜合防治解析[J].現代園藝,2020,43(24):35-36.
[ 3 ] 蔡有德.加強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的措施分析[J].南方農業,2020,14(36):70-71.
[ 4 ] 宋國慶.林業生態環境建設中森林病蟲害防治措施[J].種子科技,2020,38(23):99-100.
[ 5 ] 馬承凱.林業病蟲害防治優化策略的內容及措施[J].農村實用技術,2020(10):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