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恩榮,陳大嶺,黃曉宇
(南京市棲霞區醫院檢驗科,江蘇南京 210046)
乙型肝炎是指感染了乙肝病毒后所造成的急慢性肝炎,臨床發病率較高,而且具有傳染性。乙型肝炎病毒進入人體后的清除主要依靠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其主導作用為T淋巴細胞參與的細胞毒效應,如果機體的免疫反應不足,則無法有效地清除乙型肝炎病毒,患者易發展為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甚至肝衰竭,對其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1]。因此,乙型肝炎的發生、發展、預后和患者的免疫功能有密切的關系,臨床可通過觀察患者外周血免疫細胞的水平,判斷患者的病情發展方向,并制定有針對性的治療措施[2]。因此本文旨在觀察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的免疫細胞水平,并分析其臨床意義,為患者病情的判定和改善預后提供依據,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南京市棲霞區醫院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乙型肝炎患者162例作為觀察組,其中男性109例,女性53例;年齡23~69歲,平均(42.51±3.43)歲;急性乙型肝炎43例,慢性乙型肝炎42例,肝硬化39例,肝衰竭38例;HBeAg陽性91例,HBeAg陰性71例。將同期在醫院進行體檢的50名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其中男性34名,女性16名;年齡22~68歲,平均(42.48±3.37)歲。兩組研究對象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可進行比較。納入標準:乙型肝炎患者均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更新版)》[3]中的相關診斷標準;入院前未服用抗病毒或免疫調節劑者等。排除標準:合并惡性腫瘤者;合并血液系統疾病者;其他類型肝炎者等。本研究已通過院內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且研究對象對本研究知情同意。
1.2 方法 所有研究對象的血液標本均在其空腹狀態下,由同組檢驗人員抽取,標本量為5 mL,用流式細胞儀[貝克曼庫爾特生物科技(蘇州)有限公司,型號:DxFLEX]檢測外周血免疫細胞水平,檢驗時按說明書進行操作。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對照組研究對象與觀察組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細胞(CD4+、CD8+百分比)、B淋巴細胞、自然殺傷細胞(NK)百分比。②按照疾病的不同類型將觀察組患者分為A組(急性乙型肝炎)、B組(慢性乙型肝炎)、C組(肝硬化)、D組(肝衰竭),觀察不同疾病類型患者與對照組研究對象外周血CD4+、CD8+、B淋巴細胞、NK百分比水平。③按照HBeAg性質不同將觀察組患者分為HBeAg陽性組、HBeAg陰性組,觀察兩組患者外周血CD4+、CD8+、B淋巴細胞、NK百分比水平。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3.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多組間計量資料比較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對照組研究對象與觀察組患者外周血免疫細胞水平 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患者的CD4+、B淋巴細胞、NK百分比顯著降低,CD8+百分比顯著升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對照組研究對象與觀察組患者外周血免疫細胞水平比較(,%)

表1 對照組研究對象與觀察組患者外周血免疫細胞水平比較(,%)
注:NK:自然殺傷細胞。
組別 例數 CD4+ CD8+ B淋巴細胞 NK對照組 50 39.92±3.81 25.49±2.42 21.79±2.06 14.83±1.37觀察組 162 32.44±3.13 34.67±3.35 15.58±1.44 11.06±1.09 t值 14.006 17.971 23.898 20.065 P值 <0.05 <0.05 <0.05 <0.05
2.2 觀察組不同疾病類型患者外周血免疫細胞水平 與對照組比較,A組患者B淋巴細胞、NK百分比顯著升高,CD8+百分比顯著下降;B組、C組、D組患者CD4+、B淋巴細胞、NK百分比顯著降低,CD8+百分比顯著升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觀察組不同疾病類型患者外周血免疫細胞水平比較(,%)

表2 觀察組不同疾病類型患者外周血免疫細胞水平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P<0.05;與A組比,#P<0.05;與B組比,△P<0.05;與C組比,▲P<0.05。
組別 例數 CD4+ CD8+ B淋巴細胞 NK對照組 50 39.92±3.81 25.49±2.42 21.79±2.06 14.83±1.37 A 組 43 41.35±4.02 23.81±2.27* 23.48±2.23* 16.52±1.54*B 組 42 32.10±3.59*# 33.86±3.27*# 16.94±1.78*# 12.27±1.11*#C組 39 28.81±2.97*#△ 38.15±3.70*#△ 13.91±1.28*#△ 10.36±1.01*#△D 組 38 26.42±2.53*#△▲ 43.82±4.27*#△▲ 11.55±1.04*#△▲ 8.72±0.86*#△▲F值 154.858 288.101 341.869 281.580 P值 <0.05 <0.05 <0.05 <0.05
2.3 觀察組患者疾病不同時期的外周血免疫細胞水平 與HBeAg陰性組比較,HBeAg陽性組患者CD4+、B淋巴細胞百分比顯著降低,CD8+百分比顯著升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兩組患者NK百分比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觀察組疾病不同時期患者的外周血免疫細胞水平比較(,%)

表3 觀察組疾病不同時期患者的外周血免疫細胞水平比較(,%)
組別 例數 CD4+ CD8+ B淋巴細胞 NK HBeAg 陰性組 71 36.57±3.54 30.71±2.99 18.95±1.78 10.96±1.05 HBeAg 陽性組 91 29.14±2.80 38.62±3.75 11.34±1.02 11.14±1.06 t值 14.919 14.529 34.229 1.077 P值 <0.05 <0.05 <0.05 >0.05
我國乙型肝炎的感染率比較高,對人民身體健康的危害較大,如果未采取積極、有效的治療,隨著病情的發展,可逐漸發展為肝硬化、肝癌,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縮短生存時間。乙型肝炎病毒進入人體后,可刺激人體免疫,調動體內免疫細胞清除病毒,如果機體免疫反應不足,則可呈現出慢性化發展,長此以往可引起不可逆的肝硬化發生,最終引起肝衰竭,因此,細胞免疫功能的強弱與疾病的發展、患者的預后有密切的關系[4-5]。T淋巴細胞主要包括CD4+、CD8+等細胞亞群,在細胞免疫中具有核心調節作用,主導細胞毒效應;B淋巴細胞是合成、分泌免疫球蛋白的主要成分;NK細胞則與抗病毒感染密切相關,還能識別靶細胞[6]。上述3種細胞的水平高低能反映機體的免疫水平,從而判斷乙型肝炎患者病情的發展、預后,為醫生制定治療計劃提供可靠的實驗室依據。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CD4+、B淋巴細胞、NK百分比顯著降低,CD8+百分比顯著升高,提示乙型肝炎患者的免疫細胞水平較正常人偏低。在對不同類型疾病的分析中發現,相較于對照組,A組患者的CD4+、B淋巴細胞、NK百分比顯著升高,B組、C組、D組CD4+、B淋巴細胞、NK百分比顯著降低,CD8+百分比顯著降低,提示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反應較健康人群增強,其原因是當患者初期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機體的細胞免疫應答處于上調和激活狀態,各類免疫細胞數量增多,以此殺傷機體乙型肝炎病毒,對清除病毒、控制病情具有重要的作用;而隨著疾病嚴重程度的增加,乙型肝炎患者的外周血免疫細胞水平逐漸降低,主要是因為隨著病情的發展,乙型肝炎病毒無法被有效清除,急性逐漸發展為慢性,機體內參與細胞免疫反應的免疫細胞減少、免疫功能降低,則病情進展后,可引發肝硬化、肝衰竭的發生,此時,人體的免疫功能進一步下降,免疫細胞的水平也隨之逐漸降低,疾病繼續惡化[7]。本次研究結果發現,與HBeAg陰性組相比,HBeAg陽性組患者CD4+、B淋巴細胞百分比顯著降低,CD8+百分比顯著升高。究其原因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復制活躍,刺激細胞免疫應答的發生所導致,此時患者正處于乙型肝炎早期或活動期,應采取積極的治療措施,避免出現慢性持續性感染,預防其發展為肝硬化[8]。
綜上,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免疫細胞水平的變化與疾病的發展有密切的關系,隨著乙型肝炎的發展,患者免疫細胞水平隨之變化,臨床可通過對外周血免疫細胞的監測輔助判斷患者的病情,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