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隴西縣昌谷九年制學校 謝紅德
當前由于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教育的差距發展也是不平衡的。這不僅體現在教學設備、師資方面,更體現在對于一些先進思想的引導上。城市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可以接觸到先進的教育思想、審美理念,但是農村學生可能由于地理條件和經濟條件的限制,在這一審美教育方面接觸面就比較狹隘。因此在農村初中語文教學中融入審美教育,有助于縮小城鄉教育的差距,幫助農村學生也能更好地接受先進的教育知識、教育理念以及審美觀念。不得不承認的一點是,當農村學生進入城市化社會當中,會發現自己并非在努力和成績上不如城市學生,而是在對一些先進的看法、一些審美觀念上稍有欠缺。而這種欠缺通常是在小時候就已經拉開差距了,在學生成年以后,這種差距將會很難彌補,也就是說當農村學生進入城市化社會以后,他們往往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來彌補這一點不足,以此來拉近和別人的距離。因此,在農村初中語文教學中加入審美教育,有助于縮小城鄉教育差距。
學生的發展不僅體現在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更體現在學生價值觀念和審美鑒賞等方面能力的發展。在農村初中進行語文審美教育,有助于提高學生發現美、表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審美鑒賞的過程是一個知行合一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僅實踐能力得到了發展,價值觀念也得到了相應的發展。現在,一個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不僅體現在具有相應的學習知識的能力、使用技能的能力,還體現在具有高超的審美鑒賞水平和積極健康的審美情操這一方面。因此在農村初中語文教學中融入審美教育,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審美表現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語文是一個實踐性的活動,當代已經對語文課程改革提出了要求。審美鑒賞與創造,已經成為構成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基本要素之一。因此在教學內容當中融入審美鑒賞方面的內容,有助于推動語文課程改革,更好地發展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推動語文課程走向更加適合學生發展的方面。因此在初中語文教育當中融入審美教育內容,發展學生的審美價值理念,是語文課程改革的重要方向。
語文課程內容是組成語文課程的基礎,那么在語文課程教學過程中融入審美教育,就必須立足語文課程的內容實際。也就是要將語文教育過程中那些含有審美因素的點集合起來,用一種新的方式呈現給學生,引導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樹立起自己的審美意識,提高自己的審美鑒賞能力。審美教育并非泛泛而談,也并非憑空想象,它必須有一定的抓手,那么這個抓手就是語文課程內容。語文課程內容是專業學者進行研究的,它的存在具有合理性。因此其中一定會含有需要進行審美鑒賞和教育的因素,那么教師在進行審美鑒賞教育的時候,就必須牢牢抓住這些因素,從這些因素入手開展教學,只有這樣才能做到既有基礎又有發展。泛泛而談、憑空想象的審美教育,對于學生來說只能是海市蜃樓、空中樓閣,他們無法對學生的審美教育起到關鍵的作用。要立足語文課程內容的實際,才能幫助學生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促進他們全面發展。
現在的社會是一個信息高速發展的社會,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合理利用各種多媒體教育技術。多媒體等教育技術在語文過程中的使用,能夠化抽象的、深刻的語文知識為淺顯的、直觀的語文知識,更能夠引起學生的共鳴和想象,提高他們上課的積極性。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的抽象能力已經得到了一定發展,但是直觀性教學思維也是值得重視的部分。在一堂語文課中,能夠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提高學生上課的積極性,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對于語文課程來說,審美教育更多的是作為一種對物體的直觀呈現,這個時候,多媒體技術的使用就至關重要,有很多東西是用文字無法表達的,但是通過多媒體等技術的運用,可以將某一產品清晰明了地呈現在學生的眼前,進而幫助他們更多地去理解美、表現美。

語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那么,在培養學生人文性的時候,就需要給學生創設一個充滿美的情境課堂,這樣才能夠提高學生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情境課堂是當前運用比較多的一種課堂模式,它能夠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積極性,還能夠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能力。例如,在講解朱自清先生的《春》的時候,剛好這是一個春暖花開的時候,于是就將學生帶到學校的花園里去上課,帶上自己的凳子、書本。將教學的課堂放入小花園當中,學生不僅積極性提高了,而且參與度也提高了。這時候先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語去描述在春天學校小花園具有什么樣的特點,這些特點給人們一種什么樣的感受。接著自己嘗試用幾個成語來描述一下小花園的美景,同時即興發揮做一篇小演講,向身邊的同學和教師介紹一下春天的小花園是什么樣的,其中蘊含著對花園什么樣的情感。當學生已經領略到了春天小花園的美之后,也能夠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對這一種美的欣賞和贊美之后,再引導學生回過頭來看朱自清先生的這一篇《春》。這個時候給學生提供獨立的閱讀時間,讓學生用自己的筆去勾畫出那些關于春天的特點,同時指出哪一句或者是哪一段對自身最有感悟、最有啟發。同時分析一下,小花園的美和朱自清先生筆下的美有哪些相同點。就這樣,在一個語文課堂當中,我們完成了學生欣賞美、表現美的一個目標。當然,欣賞美和表現美是這一篇課文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目標。那么課本的基礎知識也不能忘,教師在引導學生能夠體會到這種美之后,還要了解這篇文章的寫作技巧。語言文字始終是語文過程中的基礎,不僅要在更高層次上引導學生去欣賞這種美,也要關注學生的字詞掌握能力。因此通過這一情境語文課堂,就能夠幫助學生提高鑒賞美和表現美的能力。
在農村,開展實踐性語文教學更需要得到關注。不僅需要認識到對學生基本知識和技能的培養,更要引導他們從深層次提高自己的思想觀念,提高自己發現美、表現美、鑒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同時也必須注意到,審美教育必須立足課堂內容實際,不可泛泛而談。意識到語文教學實際上是一種實踐活動,那么就需要引導學生自覺地參與到這種實踐活動中,在具體的實踐活動中,提高發現美、表現美、鑒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