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臨夏州積石山縣積石中學 馬秀梅
造成學生法律知識匱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就是學校未能高度重視對于學生法律概念的培養,沒有開設相關的法律課程,更沒有對于法律知識的測驗和考試,致使學生沒有良好的法律基礎,法律意識淡薄,更不會對法律產生濃厚的興趣。其次是法律本身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而言是相對枯燥乏味的,學生對法律知識難以提起興趣,又因為法律不是他們的考核內容,在種種原因驅使下,學生學習法律不認真,致使其法律意識淡薄。
當下,雖然我國已經大力強調人民要知法、學法和用法,但仍有一大部分的學生難以理解其中的意義,低估法律的重量,沒有基本的法律常識,不會拿起法律武器來捍衛自己的權利。這種現象普遍存在,致使社會上仍有許多學生被有心之人欺騙而誤入歧途的現象。
在應試教育和高考的壓力之下,政治課堂中的法律教育只是一筆帶過,甚至完全沒有這方面的補充和教育。同時,學生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認為學習法律并不會對他們有所幫助,再加上沒有考核的壓力以及學生未能從根本上提起對法律的興趣,對于法律知識的學習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更沒有學習的斗志和端正的態度。因此,提高政治課堂法律學習效率要求教師加大對法律教育的重視和學生對此方面的學習。
政治課堂中法律知識學習效率低下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學生無法將課堂上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當中,舉一反三和學以致用的思維能力不足,保持應試思維。雖然能夠在考試當中取得很好的成績,但是并不能從根本上達到政治學習的目標,不能為將來的自覺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更不能在法律學習中得到提升和重大突破。
眾所周知,我國是一個法治化的國家,重視國民法治意識的培養,近年來,我國的法治化進程不斷加深,學生對于法律知識有了更多的了解,培養學生的法治意識有利于提高法治教育的普及程度,增強學生對于法律知識的認識與學習,對于社會的穩定發展與進步都有著十分重要的積極作用。這對于在法治意識指導下的高中政治教學也有著難以忽略的重要作用,作為一名高中政治教師應該與時俱進,充分意識到采用積極的教學方式進行政治課堂教學,促進學生不斷形成法治思維,樹立法治意識,從而促使他們法治素養得到提高。
高中政治教材是學生學習法治知識的重要來源,它是由眾多專家學者依據教育計劃編纂而成,要想在法治意識素養的前提下進行高中政治教學就必須以教材為依據,深入挖掘教材內容,系統化、理論化地對其中的法治知識進行總結,從而傳授給學生,促使他們在了解與學習更多的法治知識的前提下形成正確的法治觀念,提高自身的法治素養,做一個知法、守法的好學生。
作為一名高中政治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政治教材的重要性,并從中提取有用的法治知識,最大限度地培養學生的法治意識,引導學生用法治思維去認識和看待事物,從而促進法治教育的不斷發展、進步。
我們都知道,知識來源于生活,生活永遠是教師進行教育教學的重要參考,知識與生活的聯系也越來越密切,高中政治教學也不例外。高中政治教材中的許多事例都源于生活,是對現實生活的加工與創造,因此,高中政治教師在進行政治課堂教學時應該充分結合當前實際生活,讓學生認識到法治與現實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從而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他們的法治素養。
例如,在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堅持把最近發生的新聞時事帶入教學中,引導學生觀看一些權威的普法欄目,如《普法欄目劇》《今日說法》等,讓學生在生活中感受法治知識的運用,增強學生的法治意識和社會責任感,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法治素養。
良好的氛圍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的法治觀念,營造良好的法治氛圍,能夠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和學生的學習壓力,激發學生對法律知識的興趣。
教師可以每天要求學生背誦幾條關于法律條文或者建設法治社會必要性的名言,也可以閱讀與法治有關的書籍和新聞熱點,與社會發展接軌,意識到培養法治意識的重要性,之后再設定專門的提問時間,采取分數獎勵制,讓學生踴躍參與進來,提高學生學習法治知識的積極性和耐心。
第一,教師在政治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面對問題分辨是非的能力。并且要發揮先行者的作用,引導學生在生活中運用自己學到的知識解決面臨的問題,培養學生的良好品德。
第二,教師在教學法治課程時要將依法治國作為基本的教學準則,將社會主義法治貫穿教學全過程,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滿足學生對教學的要求,使學生在學習中意識到道德與法治的重要性,提高自己的核心素養,在今后的生活與社會中做一個對自己負責、對社會盡責、有擔當、積極向上的好學生、好公民。
第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堅持依法治“課”,教師要聯系學生的生活,針對不同學生的情況采用不同的方式,創新自己的教學方法,營造生動積極的教學環境,使學生在積極向上的教學氛圍中樹立正確的三觀,提高學生的知識儲備能力和專業素養,不斷提升教師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

總之,高中政治教學對于學生法治意識的提升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課堂教學的重要性,不僅要結合教材內容進行法律知識的普及教育,還要聯系實際生活,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法律案件,增加學生的法治認知和培養他們的法治思維,激發學生對于法律知識學習的渴望,從而形成正確的法治意識,促進法治素養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