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市集美區李林小學 葉劍真
理性精神主要是指通過思維能力抽象、總結、分析、綜合感性材料,形成概念、判斷或推理,尋求事物本質、規律和內在聯系的理性認知活動。理性是一種精神品質,其實質是追求真理,實事求是,獨立思考,積極反思,敢于懷疑和批判,不斷創新,堅信科學可以引領人類實現自我超越和發展,從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
數學理性精神則是指在理解概念、判斷或推理的過程中,通過一系列的抽象和概括,尋求事物的本質、規律和內在聯系的精神。數學理性精神是數學核心素養必備品格的重要內核,包括培養科學嚴謹的精神和敢于質疑的精神。
根據目前的概念教學現狀,教師有必要制定相應的培養策略。以下主要通過轉變教學思想、提高教師素質等方面確定培養學生理性精神的有效策略。
教師應轉變教學思想,重視學生的數學真實性。學生的有意識學習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加強儲存的過程,而是用原有知識處理新的學習任務的過程。在平時的概念教學中,教師往往采取學生讀概念、背概念、會填空就行的強化教學模式,忽視了其數學概念形成的過程。而這種應試教育的概念教學模式往往抹殺了學生的理性精神。學生的學習不應該只是簡單地模仿教師傳授的知識,而要在原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積極建構知識框架。教師只有真正轉變教學思想,才能在教學中為學生樹立理性精神,為其屬下學習保駕護航。教師只有樹立正確的理性標桿,才能對數學的真實性進行過濾和解讀,教授的知識才能被學生理解,并融入學生的知識結構中。
教育的目的是“讓人更好”,教師的專業素養直接影響著下一代的發展。基于理性精神的培養,數學教師的專業素養是加強數學教育的基礎,沒有這個基礎,就不可能培養學生的數學理性精神。從道德素養來看,數學教師要熱愛自己的工作,熱愛數學教育,熱愛學生,才能促發自己對學生理性精神培養的力量。教師良好的道德素養對促進學生理性精神的形成起著積極的作用,學生可以從教師教學概念的描述、探究、引領等各種教學表現中直接感受到理性精神的無窮魅力;從職業素養來看,數學教師應立足于數學教學的具體實踐教育功能,在數學教育體現自己的超越性和創新性教學手法。數學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充分讓學生經歷概念知識的形成過程,讓學生了解和體驗生命的本質,深化他們對數學和數學教育的認識。因此,教師只有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才能促發學生的理性精神一路健行,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認知心理學認為,只有人們認識到自己是影響和決定學習的成敗的因素,才能出發其主動建構知識。教師在平時的概念教學中,可以采取多樣的情境創設手法,可以是情境導入、情境模擬、問題情境等。但在概念教學中,問題情境則是培養學生科學嚴謹的學習態度的關鍵手段,能夠真正地培養學生的理性精神。創設問題情境要求教師在將學生引入與概念問題相關的情境中,使學生從一步步地沖突,解決,再沖突。再解決的問題情境中不斷地質疑和探索,在此過程中逐步產生為科學嚴謹的學習態度,最后培養其理性精神培養。數學學習的過程是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動態過程。教學實踐證明,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精心設計有趣的,具有探索性、適應性、開放性的教學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好奇心,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讓學生不斷經歷知識碰撞和質疑的過程,培養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引發其進行自我反思,促進學生形成科學思維,培養學生的理性精神。
數學不是少數人憑空發明的智力游戲,數學知識的產生和發展是由其自身的需要和實際應用的需要所驅動的。雖然學生所學的數學知識只是人類數學知識的一小部分,但教師應盡量向學生展示數學內容的生成和發展過程,使學生在追求數學知識的過程中看到數學知識的起源發展和未來趨勢。然而在平時的教學中,大部分教師都會忽略這些。實踐證明,數學發展的歷史足跡和起源,既能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解決問題,又能促發學生真正了解數學和社會發展的需要,逐步形成正確的科學觀和數學理性精神。

綜上,通過對理性精神培養策略的研究,筆者發現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引導他們了解知識的起源、形成等過程,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和在驗證、推理、合作中學習。在教學中,教師不應固守自己的專業老本,應該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在尊重學生自主性的基礎上,堅持培養學生的數學理性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