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萌,谷名曉,李思云
(山東省青島市婦女兒童醫院小嬰兒科,山東 青島 266000)
嬰幼兒喘息是兒科常見的一種呼吸系統疾病,可出現咳嗽、呼吸困難等癥狀[1]。目前臨床上對嬰幼兒喘息多采取藥物治療,常用藥物包括糖皮質激素、腎上腺激素、受體阻斷劑等,取得了一定療效[2],但是部分患兒不能徹底治愈,易反復發作,故需進一步提高治療效果。有研究發現,嬰幼兒哮喘與母親哮喘、藥物和煙草暴露最為相關,但下呼吸道感染、總免疫球蛋白和過敏原特異性IgE水平的升高是重要的決定因素[3-4],故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應重視患兒免疫功能及免疫平衡的調節。維生素A(Vitamin A,VitA)是一種脂溶性維生素,除了維持人體正常視覺外,還在調節氣道上皮細胞的完整性、抗氧化、提高機體免疫功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5]。本研究分析嬰幼兒喘息患兒外周血VitA情況并將VitA用于嬰幼兒喘息的輔助治療中,進一步探討其療效,現報道如下。
對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山東省青島市婦女兒童醫院收治的200例嬰幼兒喘息患兒(A組)的臨床資料與同時期在我院進行體檢的186例健康嬰幼兒(B組)的體檢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A組中男108例,女92例;年齡6~36個月,平均(17.78±3.01)個月;其中97例患兒(記為A1組)采用常規治療,103例患兒(記為A2組)采用常規治療結合VitA輔助治療。B組中男99例,女87例;年齡7~38個月,平均(18.22±3.23)個月。A1、A2組間性別比例、年齡、臨床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本研究經過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表1 A組患兒臨床資料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data of the
納入標準:①A組經診斷為嬰幼兒喘息者,參照《諸福棠實用兒科學》第8版中兒童喘息性疾病的診斷標準[6],B組均為健康嬰幼兒;②臨床資料(A組)或體檢資料(B組)完整者;③無嚴重心肺疾病者;④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健全者;⑤無嚴重胃腸道疾病者;⑥監護人同意對兒童的臨床資料及體檢資料調閱和分析。
排除標準:①近1個月內接受過激素、免疫抑制劑等藥物治療者;②轉診到上級醫院接受治療者;③伴有免疫缺陷疾病者;④支氣管炎、肺發育不全、支氣管異物、先天性哮喘等疾病導致的喘息者;⑤伴有皮炎、濕疹者;⑥伴有精神或認知障礙者;⑦有癲癇史或其他中樞神經系統疾病者。
A1組患兒采取常規治療,根據患兒個體狀況給予止咳、化痰、吸氧、吸入糖皮質激素藥物、霧化、補液等治療,另外在發作時可適量吸入支氣管擴張劑[7],持續治療4周。A2組在A1組的基礎上給予VitA口服(國藥準字號H35020246)輔助治療,每天1次,每次(0.5~1.5)×104IU,持續治療4周。
1.3.1 外周血VitA水平
A組患兒在治療前、B組健康嬰幼兒在體檢時均于清晨采集空腹靜脈血,抗凝處理,分離血清,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其血清VitA水平。
1.3.2 臨床療效
比較A1、A2兩組患兒的治療效果。治療后患兒肺部體征、臨床癥狀明顯減輕記為顯效;治療后患兒肺部體征、臨床癥狀改善記為有效;治療后患兒癥狀無改善或病情加重記為無效[8]。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3.3 免疫功能及細胞因子指標
A1、A2兩組患兒治療前后均抽取空腹靜脈血,分離血清。免疫功能檢測:對T淋巴細胞亞群活性進行檢測,包括CD3+、CD4+、CD8+;檢測方法:分別于治療前后采用堿性磷酸酶-抗堿性磷酸酶法測定免疫細胞活性,即利用FACSCalibur式流式細胞儀與試劑盒進行檢測,試劑盒購自上海酶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具體操作參照實驗室規范及試劑盒說明書。細胞因子檢測:分別于治療前后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白細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IL-17及轉化生長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的含量,試劑盒購自美國Sigma公司。
1.3.4 不良反應
觀察A1、A2兩組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A、B兩組兒童外周血VitA水平比較發現,A組VitA水平明顯低于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A、B兩組兒童外周血VitA水平Table 2 Comparison of Vit A levels in peripheral blood of the infants between group A and group
A1、A2兩組患兒臨床療效比較發現,A2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A1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A1、A2兩組患兒臨床療效比較[n(%)]Table 3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infants between subgroup A1 and subgroup A2[n(%)]
A1、A2組患兒治療前CD3+、CD4+、CD8+水平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CD3+、CD4+、CD8+水平均高于治療前(P<0.05),且A2組均高于A1組(P<0.05),見表4。

表4 患兒治療前后T淋巴細胞亞群活性結果Table 4 Activity results of T lymphocyte subsets before and after
A1、A2組患兒治療前IL-10、IL-17、TGF-β水平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IL-10、TGF-β水平均高于治療前(P<0.05),且A2組高于A1組(P<0.05);兩組IL-17水平均低于治療前(P<0.05),且A2組低于A1組(P<0.05),見表5。

表5 患兒治療前后血清細胞因子變化Table 5 Changes in serum cytokines of the infants in the two subgroups before and after
治療期間A1、A2兩組患兒均未出現明顯的不良反應,安全性良好。
嬰幼兒喘息的發作與多種因素有關,產前因素如母親煙草、藥物的暴露等,以及遺傳因素、病毒感染、呼吸道感染、免疫力低下、肺部發育不全等均可導致該病的發生,嬰幼兒喘息易發展為哮喘[4]。近年一項隊列研究發現,產前母親服用對乙酰氨基酚類藥物,可增加嬰幼兒喘息的發病風險[9]。針對該病多采用糖皮質激素、受體激動劑等藥物治療,但是部分患兒會出現反復發作、療效不佳等問題。研究表明VitA缺乏可增加小兒喘息發作的風險[10],但目前補充VitA是否有利于嬰幼兒喘息的治療仍存在爭議,故探討有效的輔助治療手段并改善療效十分必要。
本研究發現,A組外周血VitA水平低于B組,表明嬰幼兒喘息患兒VitA水平較正常兒童低,與既往研究結果一致[11],證實了喘息患兒存在VitA缺乏。A2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A1組,說明在喘息患兒中實施VitA輔助治療可改善治療效果。A1、A2兩組患兒治療前CD3+、CD4+、CD8+水平均相近,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CD3+、CD4+、CD8+水平均提高,且A2組均高于A1組,提示在嬰幼兒喘息患兒中實施VitA輔助治療可改善T淋巴細胞亞群活性,進而提高患兒免疫功能。A1組、A2組患兒治療前IL-10、IL-17、TGF-β水平均相近,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IL-10、TGF-β水平均高于治療前,且A2組高于A1組;兩組治療后IL-17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A2組低于A1組,提示VitA輔助治療嬰幼兒喘息可明顯改善患兒的免疫調節因子水平。治療期間所有患兒均未出現明顯的不良反應,說明安全性良好。有研究表明,喘息越嚴重的患者,其VitA攝入越低,且肺部炎癥反應可提高機體對VitA的消耗[12]。國外一項對1~13歲哮喘兒童的病例對照研究也顯示,血清維生素D3和維生素A水平隨著哮喘嚴重程度的增加而顯著降低[13]。VitA促進氣道上皮細胞的完整性及損傷后的修復,對改善嬰幼兒喘息患兒臨床癥狀及治療效果具有重要意義。VitA還可促進內源性氧化劑的生成,或幫助機體清除過多的活性氧類物質,使氧化—抗氧化平衡機制早日恢復,進而預防或減輕機體炎癥反應。
T淋巴細胞是機體調節免疫功能的重要免疫細胞,嬰幼兒喘息患兒存在免疫失調現象,當機體發生炎癥時,Th17細胞出現高表達,調節性T細胞出現低表達,Th17細胞可通過促進機體分泌IL-17發揮促炎性作用,調節性T細胞通過促進IL-10、TGF-β的分泌發揮調節免疫反應的作用,防止組織炎癥、提高自身免疫能力,VitA可誘導Th17細胞的分化,降低炎性因子IL-17的分泌,促進IL-10、TGF-β的分泌并誘導調節性T細胞表達,進而改善T淋巴細胞亞群CD3+、CD4+、CD8+活性,發揮抗炎癥作用,進而提高嬰幼兒喘息患兒的治療效果。
綜上,嬰幼兒喘息患兒存在外周血VitA水平低下的情況,對嬰幼兒喘息患兒實施VitA輔助治療可提高療效,改善免疫功能,且安全性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