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全振,那艷會,張暉瑾,馬超,陳鑫,劉爽慶
1.沈陽鼓風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遼寧沈陽 110869
2.通用技術集團大連機床有限責任公司 遼寧大連 116000
17-4PH鋼是典型的馬氏體沉淀硬化不銹鋼,具有高強度、高韌性、抗腐蝕性、高耐壓性等優點,適用于多種條件和惡劣的工況條件服役,因此被廣泛用于壓力容器、飛行器和汽輪機葉片等領域。本文對17-4PH鋼進行了不同工藝的熱處理,包括固溶處理+時效和固溶處理+調整處理(溫度不同)+時效處理。調整處理的目的是降低奧氏體中的合金元素含量,以提高馬氏體轉變溫度Ms點。由于調整處理時一部分碳以及鉻、鈮等合金元素只能部分溶于奧氏體中,另一部分碳以及鉻、鈮等元素以碳化物形式從奧氏體中析出。改變調整處理溫度,可調整奧氏體合金元素的含量,從而導致鋼組織、性能發生變異[1]。本文重點研究調整處理溫度對17-4PH鋼顯微組織和力學性能的影響。
試驗材料為17-4PH鋼,試棒尺寸為φ100mm×100mm,其化學成分見表1。該材料是經電爐冶煉、鍛造成形,并經超聲波檢測合格。熱處理工藝試驗參數見表2。
表1 試驗材料的化學成分(質量分數) (%)
表2 熱處理工藝參數
馬氏體沉淀硬化不銹鋼的強化機制包含了相變強化、時效強化、第二相強化等。馬氏體轉變指高溫奧氏體經快速冷卻,在較低溫度下發生無擴散切變形成體心正方的馬氏體;金屬材料固溶體中過飽和元素從基體中析出形成第二相粒子,該第二相粒子誘發應變,使得金屬材料晶格發生畸變,從而強化金屬,這是沉淀硬化的主要機理;時效處理是沉淀硬化不銹鋼熱處理過程中的最后一步,通過時效作用,基體材料的析出相逐漸沉淀出來,也因此獲得良好的綜合力學性能[2]。
依據GB/T 228.1—2010《金屬材料室溫拉伸試驗方法》,在RSA250拉伸試驗機上進行室溫拉伸試驗;依據GB/T 229—2020《金屬材料-夏比擺錘沖擊試驗方法》,采用夏比V型試樣,在JWB-300型沖擊試驗機上進行沖擊試驗(結果取3個試驗的平均值);使用Axiovert200MAT型光學顯微鏡觀察金相組織。
表3為17-4PH鋼經不同熱處理工藝力學性能測試結果。從中可以看出,1#試樣經固溶處理+時效處理的17-4PH鋼強度和硬度指標最高,但塑性指標不理想,沖擊吸收能量較低。此外,對比2#~4#試樣力學性能分析,隨著調整溫度的升高,17-4PH鋼強度和硬度值隨之增加,但塑性指標則隨之下降,以沖擊吸收能量下降尤為明顯。通過不同的調整處理溫度,使馬氏體轉變點升高,隨后的冷卻形成的馬氏體量增加;采用相同的時效溫度,形成的回火馬氏體也是增加的,因此隨著調整溫度的提高,強度隨之上升,塑性指標下降。
表3 力學性能測試結果
由于調整處理時,一部分碳以及鉻、鈮等合金元素只能部分溶于奧氏體中,另一部分碳以及鉻、鈮等合金元素以碳化物形式從奧氏體中析出。調整處理的目的是降低奧氏體中的合金元素含量,以提高馬氏體轉變溫度Ms點。隨著調整溫度的升高,部分碳以及鉻、鈮等合金元素以碳化物形式從奧氏體中析出的越多,這樣Ms點升高,固溶進基體的碳及合金元素的量減少,奧氏體穩定性下降,在隨后的快冷過程中獲得的馬氏體含量增高,殘留奧氏體含量下降。中間調整處理使材料的逆轉變奧氏體的析出峰溫度降低,導致材料的逆轉變奧氏體含量升高[3]。同樣的時效溫度馬氏體含量高,抗拉強度隨之上升,塑性指標下降。金相組織如圖1所示。
圖1 17-4PH鋼顯微組織
1)17-4PH鋼經固溶處理+時效處理的顯微組織為板條馬氏體+少量奧氏體。
2)17-4PH鋼隨著調整溫度的升高,強度和硬度值增加,塑性指標略有下降。
3)本試驗條件下,如需獲得最佳的強化效果,則推薦工藝為固溶處理1050℃油冷+調整處理760℃油冷+時效處理610℃空冷。添加調整處理可以提高材料的塑性及抗沖擊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