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燕
作文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在升學考試中分值占比很大。但當前的作文教學狀況卻不容樂觀。教學過程中,學生常常出現不知道寫什么,沒有寫作思路的情況。此外,因為學生的生活閱歷不足,閱讀積累不夠,導致即便寫出了文章,也是內容空洞、言之無物。為此,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可采用生活化的作文教學策略,從學生喜聞樂見的日常生活入手,并借助生活化情境、素材、語言以及實踐等組織課堂教學活動,從而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挖掘他們內心深處的真實情感,促使他們寫出打動人心的高質量作文,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
迫于應試教育的壓力,教師在進行作文教學時,過于注重寫作技巧的傳授,從開頭到結尾、從內容到中心思想、從列提綱到詳略安排等,教師都做出了明確規定,并要求學生仿照范文寫作。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小學生表達的欲望,使得他們為了寫作而寫作,形成了應付心理。為此,在生活化教學模式下,教師應注重學生寫作興趣的激發與情感的激活,讓學生自由表達觀點,促使他們發自內心地愛上寫作,做到以我手寫我心。
一、創設生活化情境
情感是語言表達的主心骨,也是寫作最根本的動力來源。只有小學生有了傾訴與表達的欲望,他們自主寫作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才會提高。教師在作文教學過程中,就可創設生活化的情境,以激活學生的寫作靈感,引發他們情感上的共鳴,促使他們做到有話可說、有話想說。
例如,寫作主題“推薦一個好地方”,小學中高年級的學生一定去過很多地方,包括家附近的小樹林、充滿童真童趣的游樂場、鳥語花香的公園等,這些地方給他們留下了很多有趣的回憶。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可利用多媒體播放圖片、視頻等,展示學生熟悉的地方,并引導他們回憶當時的場景,思考在此發生過哪些令人難忘的事?這個地方為什么讓人流連忘返?在生活化場景中,小學生思緒萬千,表達的欲望會更加強烈,進而會自主投入到寫作活動中。
總之,借助生活化情境,可活躍小學生的思維,開闊他們的眼界,有助于他們從多個角度入手寫作,進而寫出別具一格的作文。
二、選取生活化的素材
想提高小學生的作文水平,培養他們的人文素養和情感認知,還需要教師引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以豐富作文的內容,提高作文的質量。生活是作文素材的源泉,積累生活化的寫作素材,不僅能豐富作文內容,還能使作文中的生活氣息更加濃郁,從而吸引讀者的目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引導小學生觀察生活,促使他們意識到生活中發生的一切事情都可以作為寫作素材,從而夯實他們的基礎。
例如,在面對文題“二十年后的家鄉”時,20年后家鄉的人、事、景、物等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引導學生觀察生活,積累生活化的素材。即現在家鄉的房屋、街道、超市是怎樣的?20年后它們會發生哪些改變?只有認真觀察,學生才能在思考與想象的基礎上對20年后的家鄉展開描述。當然,變化最大的還是人,20年后的自己又會變成什么樣呢?能為家鄉做出哪些貢獻呢?這些也都可以寫入作文。運用了生活化素材,小學生眼中未來的家鄉會變得讓人充滿期待和憧憬。
總之,生活化素材的積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教師在教學中,可培養學生寫日記的習慣,讓他們把每天遇到的或者聽到的事記錄下來,從而提升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豐富他們的寫作素材積累。
三、運用生活化的語言寫作
生活是個萬花筒,里面的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我們每天都要說話,與他人交流,這些鮮活生動的生活化語言正是優秀作文的語言基礎。教師在教學時,就可要求學生使用自己熟悉的語言進行寫作,避免使用假話、空話以及套話等,從而使作文與生活緊密相連,實現學生作文水平與質量的同步提升。
例如,面對文題“爸爸/媽媽的愛”時,在以往的寫作中,學生通常會選擇生病了媽媽背著去醫院看病,或者下雨了爸爸冒雨來接等素材。運用這樣的素材寫出來的文章,缺少真情實感,且千篇一律,很難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教師在教學時,可引導學生運用生活化的語言,寫生活中的小事,來反映父母對自己的愛。如早上出門時,媽媽非讓“我”拿著厚外套,還反復叮囑把書放好、到學校認真聽講……晚上吃飯時,媽媽訓斥“我”挑食,碗里有剩飯是不對的……這些都是母愛的表現。
總之,運用生活化的語言,可拉近作文內容與生活之間的距離,從而消除作文的陌生感和疏離感,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作文的質量。
四、組織生活化的實踐活動
農村有廣闊的田野,城市有熱鬧的廣場,走出教室,走進生活,就能發現各種有趣的人和事,就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教師在作文教學過程中,可組織生活化的實踐活動,將教材上抽象的文字描述變成一幅幅生動有趣的畫面,從而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嗅覺等多種感覺器官,全方位激活他們的情感。
例如,寫作“我眼中的秋天”這一文題,秋天是個豐收的季節,瓜果飄香,農民伯伯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組織學生到附近的田野實地觀察,去看碩果累累的果樹、漫山遍野的花草、清澈見底的小溪……在觀察過程中,學生會收獲很多寫作素材,進而激發他們對秋天的熱愛之情。
總之,由于小學中高年級學生的直接生活經驗比較少,組織有趣的實踐活動,可豐富他們的人生閱歷,有效貫徹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理念,進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促進他們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
綜上所述,將生活化教學模式與小學作文教學相結合,可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理解能力、表達能力,進而提升他們的語文綜合素養。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進行思考和探究,并自主積累生活化的寫作素材,感受生活、熱愛生活,寫富有生活氣息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