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春妮

家在福州市區的小梅剛結婚不久,還想和老公多過過二人世界,一直堅持避孕措施。上月激情時忘了戴避孕套,次日小梅就去藥店買了緊急避孕藥吃。隨后,單位組織體檢時,小梅沒太在意,以為沒事就正常照了x光。不料,雷打不動的“大姨媽”過期未至,小梅買驗孕棒測了一下,竟然懷孕了。孩子能不能要?會不會畸形?這一切讓小梅猶豫不決。
其實,如果沒有出現流產,那么寶寶是可以要的,并沒有直接影響的后遺癥。目前國際上公認孕早期“全或無”的理論,簡單說,就是在孕4周之前用藥或者照x光,對肚子里寶寶的影響只有兩個結果:一是寶寶受到不利影響,自然流產,淘汰出局;二是寶寶沒有受到任何不利影響,正常生長,繼續妊娠。
國外大量的臨床證據表明,在早孕階段(即孕4周之前),精子和卵子結合成受精卵,只是進行了簡單的細胞分裂,形成多個細胞,但尚未分化出不同的細胞,也未分化出組織和器官,所以就不可能形成器官上的畸形,當然也不用擔心胎兒畸形。另外,胚胎在細胞分裂過程中,有自我糾錯的功能,如果細胞分裂順利,胎兒就會健康成長下去;如果細胞分裂不順利,寶寶就會被自然淘汰掉。
不少人包括一些醫生不清楚這個道理,盲目建議將胚胎打掉,對于一些很難懷孕的女性來說非常可惜。有些運氣不好的女性,很可能人工流產后再也懷不上孩子了。當然,對于備孕的夫妻,如果吃了藥或者照x光,就要注意避孕,或者在吃藥前或者照x光前先用驗孕棒測一下排除懷孕。為保險起見,照過x光后,最好避孕3個月。
“全或無”理論是否所有藥物都通用呢?在孕早期絕大多數藥物都適用于此理論,但還有極少數特例藥物并不適用于這個理論,例如利巴韋林、維A酸(曾用名異維甲酸),以及預防麻疹、風疹、腮腺炎的疫苗。這是因為這些特例藥物在人體內的清除半衰期,即藥物濃度在血漿中降低一半所需的時間比較長,也就是說,身體要把藥物完全從體內排出需要很長的時間,有時甚至是幾個月的時間,同時這些藥物又明確致畸,所以不僅孕媽媽不能服用,連備孕期女性也不要服用,否則藥物殘留在體內會增加胎兒畸形的風險。
需要說明的是,緊急避孕藥的避孕成功率實際上只有80%,失敗率仍高達20%,因此吃了緊急避孕藥仍然也會懷孕。另外,影響寶寶畸形的原因很多,整個孕期還是要定期進行產前檢查及排畸檢查。可通過彩超、無創DNA、羊水穿刺以及孕中期大排畸彩超檢查等,了解胎兒發育情況。懷孕前用了什么藥一定要和醫生說清楚,才能做出正確判斷,既不能讓無辜的胎兒被人工流產掉,也不能讓畸形的胎兒保留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