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興娟
在排除疾病、情緒、心理、環境等因素的情況下,像芳芳這種情況應該考慮藥物對月經的影響。一些豐胸藥含有一定的性激素,會干擾卵巢排卵,導致月經失調。所以,女性在服用某種藥物之后出現月經失調,一定要予以充分重視,應及時停藥或更換藥物,使月經恢復正常。因此,婦女在治病服藥時應慎之又慎。除了激素類藥物外,以下藥物也會引起月經失調,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胃動力藥如多潘立酮(嗎丁啉)使用后可出現月經紊亂、月經量過多,嚴重時可使患者出現或接近失血性休克;部分患者使用后可發生月經稀少、溢乳、閉經等反應。
心血管系統藥如氟桂利嗪(西比靈)服用2~4周后可出現月經提前、月經量多、有血塊,可使經期持續8~10天;利血平服用后可引起閉經;地奧心血康服用1周后可出現功能性子宮出血,可使月經周期提前。
腎上腺皮質激素使用此類藥物時間較久,可引起閉經。有時可先導致患者發胖,隨后再出現閉經。曲安奈德經穴位注射后可引起月經紊亂,月經提前,或使經期延長。
中樞神經抑制藥如安定、氯氮等。這些藥物主要有鎮靜、抗焦慮和松弛肌肉的作用。若過多服用,則可導致月經失調或影響卵巢排卵。長期大量服用苯巴比妥、司可巴比妥等,會抑制患者的垂體促性腺激素釋放,引起月經失調或閉經。
抗精神病藥使用此類藥物后常會發生閉經,或引發閉經泌乳綜合征。其中氯丙嗪具有很強的。腎上腺素能阻滯作用,能抑制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引起月經失調和閉經等。
解熱鎮痛藥如布洛芬緩釋膠囊(芬必得)可導致月經紊亂,而且一旦出現則不易恢復。
抗過敏藥阿司咪唑(息斯敏)可導致月經提前十幾天,但停藥后大都能恢復正常。如果再次用藥還可導致月經提前。
抗真菌類物如伊曲康唑(斯皮仁諾)服用后可使月經周期延長40~60天;酮康唑服用后可使月經提前,使經血量明顯增多。
利尿藥如氯噻嗪、呋塞米、依他尼酸、螺內酯等,長期服用此類藥物可引起月經失調。
藥物引起的月經不調,一般在停藥或減少藥物用量之后,月經會自然恢復。如果不能停藥或減量使用,則應以治病為主,待病治愈以后再設法恢復月經。個別情況下也可以邊治病,邊用少量藥物維持月經,以防止閉經時間過長,發生生殖器官萎縮性變化。
月經不調可能與以下幾個方面有關
1.疾病影響。生殖器官局部的炎癥、腫瘤及發育異常、營養不良;顱內痰患;其他內分泌功能失調如甲狀腺、腎上腺皮持功能異常、糖尿病、席漢民病等;肝臟疾患;血液疾患;等.都會對經期產生一定的影響。導致月經不調。
2.頻繁的人工流產。流產在現在變得較為常見,有的女性一年內做幾次人流.子宮內膜被刮得稀薄,在短時期內恢復不起來。若子宮內膜基底層完全損傷的話。可導致永久性閉經。部分損傷則可引起暫時性月經不調。此外.有的女性朋友手術前擔心人流將影響懷孕生育而造成思想負擔,部分女性朋友未婚先孕感到羞恥。這樣的負面情緒也會加劇月經不調發生的概率。
3.壓力過大。現代女性不再僅僅滿足于家庭主婦的角色,而是愿意走出去創出自己的一番事業,使自己的價值得到了真正的展現,但隨之而來的疾病也不容忽視。例如.由于精神過度緊張、身體勞累、營養不良等導致子宮肌瘤、卵巢囊腫、內分泌失調等全身性疾病,從而引起的月經改變,包括初潮年齡的提前、延后,以及周期、經期與經量的變化。
4.不良習慣。很多不良生活習慣也是導致月經失調的“罪魁禍首”.作息時間不規律和貪涼、經常吃補品和快餐、過度節食和嗜好煙酒、蹦迪、情緒異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