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應美
股骨頭壞死又叫股骨頭無菌性壞死或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是由于股骨頭血供中斷或受損。致使骨細胞和骨髓死亡。造成股骨頭結構發生改變甚至塌陷,導致髖關節疼痛及出現功能性障礙的一種疾病。目前臨床醫學上還沒有有效治愈方法,因此預防和康復工作尤其重要。
股骨頭壞死的預防應注意以下幾點
1.加強身體鍛煉。在日常生活中加強對髖關節的保護,適當鍛煉手指和腕關節,并增加髖關節運動量,確保髖關節的血液循環通暢,避免長時間久坐造成髖關節僵硬,最終誘發股骨頭壞死。但需要注意的是,在鍛煉過程中要注意對髖關節的保護。開始鍛煉前一定要做好準備活動。
2.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改變不良的站姿、坐姿,適當進行腰部鍛煉,可以對股骨頭壞死起到良好的預防作用。比如每天抽時間做一做扭轉腰部的動作,切忌不可用力過猛。
3.合理飲食。暴飲暴食等不良飲食習慣容易導致身體肥胖,同時也會增加股骨頭壞死的風險。日常生活中要防止髖部受力過大,減少其受損,避免髖關節負重過大被壓扁或產生形變。平時合理控制飲食,可按2:1:1原則合理膳食,即每頓飯食用自己2個拳頭大小的量的新鮮蔬菜、一拳頭優質蛋白、一拳頭粗糧主食為宜;少鹽少油禁糖;每天可食用20~30克堅果,多曬太陽,提高鈣的供給和吸收。
4.避免過度酗酒。大量酗酒也是引發股骨頭壞死的主要誘因。酒精會導致體內脂肪代謝失常,血液中的脂蛋白快速增加,導致血管硬化和血液黏稠度增高,進而對股骨頭微血管的血流形成障礙。
5.遠離激素類藥物。在治療一些疾病,尤其是治療某些疼痛性的疾病時,盡可能不用或少量使用激素類藥物。必須要使用激素時,一定要遵循短缺適量的用藥原則,并配合使用維生素D、擴張血管藥物。切忌不遵醫囑,擅自調整藥量,濫用一些激素類藥物。
6.正確處理受傷的髖關節部位。髖部受傷后一定要及時治療,且不能在傷情未愈的狀態下過多行走,避免髖關節再次受損。股骨頸骨折后一定要做好內固定,并根據情況進行植骨手術,促使股骨頸的早日愈合,同時要加強股骨頸及周邊組織神經血管的血液運輸。可結合中醫理療,以免發生骨壞死。術后要適當補充鈣劑和維生素C,促進骨痂早日形成,預防營養缺失壞死。
股骨頭壞死可以根據具體的病情采取介入治療、保守治療、手術治療等。患者要保持積極平和的心態,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良好的心態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由于股骨頭壞死屬于一種頑固性疾病,應從多個方面加強對患者的護理,幫助其恢復。
股骨頭壞死患者的護理注意事項
1.臥床休息。早期存在患處髖關節滑膜刺激的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肌肉痙攣、疼痛等。因此要臥床進行牽引,時間不可少于1~2周。直到刺激性癥狀消失,方可將牽引去除。
2.心理護理。股骨頭壞死病程較長,且預后差,隨著病情發展,患者會從早期無明顯癥狀發展至行走困難、行走受限,因此大部分患者都會存在焦慮、恐懼等不良心理。在護理時應關注病人的情緒變化,家屬要多鼓勵、安慰病人,護理人員應根據具體情況對其進行心理干預,幫助其消除或緩解負面情緒,并采取相應措施幫助患者減輕疾病造成的痛苦。
3.飲食護理。飲食要科學搭配,盡量食用高營養、易于消化、清淡可口的食物,禁食辛辣、刺激、油膩的食物。在病情發作期建議患者進食素半流質食物;對于肝腎不足者可多食用一些牛羊豬骨髓或蹄筋類食物。
4.功能康復訓練。指導患者每天收縮鍛煉股四頭肌并活動腳趾,15分鐘/次,2次/天。并協助患者按摩膝關節部位,促進腿部血液循環,避免出現關節粘連、肌肉萎縮。
5.避免潮濕。潮濕、陰冷的環境會導致人體腿部、臀部等多處皮膚組織代謝功能失調,血液循環減緩,容易引起血管瘀血、充血等癥狀,導致患者病情加重。因此,股骨頭壞死患者一定要注意日常保暖,避免待在潮濕、陰冷的環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