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慧 馬仁鋒 呂小璇 駱海軍 鄧青



摘 要:地理野外教學是培養學生操作能力的關鍵,能夠有效提升地理實踐力。本文以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第二節“土壤”中“土壤剖面的觀察與調查”為例,以浙江四明山南區作為野外教學地點進行教學設計。主要圍繞四明山南區土壤的顏色、質地及土壤剖面調查與觀測等知識點進行教學設計,以學生為主體設計不同難度的探究活動,契合了分層提高學生地理實踐能力的野外教學要求。
關鍵詞:地理實踐力;野外分層教學;四明山;土壤剖面
2017年教育部發布全面深化改革落實立德樹人的要求,《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新課標)提出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和地理實踐力四大地理核心素養。高中地理教學不僅要教授學生地理知識、培養地理思維,而且應重點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尤其是利用地理學原理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
地理實踐力指人們在考察、實驗和調查等地理實踐活動中所具備的意志品質和行動能力[1],可見野外考察是培養學生地理實踐力的主要實踐活動類型。野外教學將學生置于真實自然環境,通過局地的系統觀察、采樣等形式較為直觀地收集和處理地理信息。野外考察與室內實驗、模擬相結合,是現代地理學研究的主要方法,是高中地理課程特有的學習方法[1],故野外教學是培養地理實踐力的重要途徑。
2019版高中地理新教材運用野外教學培養學生地理實踐力內容包括地貌、土壤、植被及水文等(圖1),選擇“土壤”進行專題教學設計,探究在地理實踐力視角下如何進行土壤剖面的野外教學。新課標對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地理教材必修一第五章第二節“土壤”作出的相應要求為:通過野外觀察或運用土壤標本,說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1],建議使用野外教學方法進行該節知識點教學。綜合考慮多種教學方式與教學成效,寧波市中心城區中學開展“土壤剖面的觀察與調查”的理想教學方式是野外教學,可以選擇浙江省土壤剖面較為典型的四明山南區進行現場地理野外教學,提高學生地理實踐能力與桑梓情感。
一、浙江四明山土壤的分布與特征
浙江四明山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其南區合適的降水、氣溫與海拔條件為紅壤和黃壤的發育提供了有利條件,此處土壤剖面典型,是浙江省開展地理野外教學的典型地點之一。境內的丘陵山地主要是以紅壤和黃壤為主的垂直地帶性分布,非地帶性土壤以紫色土為主,丘陵陡坡處或侵蝕地有粗骨土分布,但覆蓋面積不大(表1);剡江及其支流兩岸有典型的河谷土壤分布,另有潮土和新積土(清水砂土)散布其間[2]。
二、土壤剖面野外教學方法總結與借鑒
表2顯示我國不同經緯度地區中學開展“土壤剖面”教學設計側重點不相同但存在如下共性:①三地區教學都強調讓學生了解并掌握土壤的外部形態與基本特征;②三種教學方式普遍存在的問題是沒有將學生作為課堂主體,仍以教師為主導挖掘剖面、采集樣本或進行實驗探究,學生全程處于觀察者角色,抑制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創造性思維的發展;③野外教學局限于教材知識講解,沒有引導學生深入探究,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與地理實踐力。
因此,面對現有土壤剖面野外教學設計的缺憾,結合寧波四中等中學多年實踐提出的著眼培養學生地理實踐力的“土壤剖面”教學設計,主要通過野外教學形式帶領學生前往四明山南區進行土壤剖面的挖掘與觀察,進而開展探究性學習;教學全程以學生為中心,學生分組自己動手挖掘剖面、觀察特征、采集土壤樣本、分組室內測試酸堿度等。
三、四明山“土壤剖面”教學設計
縱觀四大地理核心素養,地理實踐力培養更依賴對戶外真實地理情境的觀察和感悟,地理專題野外考察是地理實踐力培養的最佳途徑,受地方規定、經費、安全、學時、評價體系等多種因素影響,地理實踐力培養依然是四大核心素養中最弱的一環[3]。故本文探究野外教學主要通過對土壤剖面選點、挖掘及觀察等內容進行分層設計,并在教學中理論聯系實際,讓學生了解土壤剖面的基本構造及性質,擴大知識面,促進地理思維發展;訓練學生野外考察的基本技能與方法,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問題以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地理實踐力的提升。
野外教學主要分為五個環節,確定教學地點為三隱潭并進行相應準備,通過小組分工協作的形式開展剖面選點及挖掘等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力。隨后組織學生進行成果分享并進行教學評價(圖2)。
四明山南區“土壤剖面”野外教學共設計了土壤剖面選點、挖掘土壤剖面、觀察土壤剖面、土壤樣本采集和土壤pH值測定五個活動,并分別從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和設計意圖三方面進行設計(表3)。
四、教學設計反思
基于現有“土壤剖面”野外考察教學活動缺憾,設計了浙江四明山南區土壤剖面地理實踐力視角野外教學方案。教學設計突出學生主體地位,鼓勵學生分組進行土壤剖面的挖掘、觀察記錄、采樣與室內實驗,強化了學生角色轉變,提升了全員參與程度和考察過程的趣味性;同時,能夠幫助學生正確操作地理教學實驗的儀器設備,在真實情境中觀察土壤、植被等其他地理要素,有利于學生正確認識人地關系。此外,考察過程安排了土壤樣本與剖面制作、土壤理化性質測定等拓展探究學習活動,引導學生將地理學與物理、化學知識相聯系從而分析和解決現實問題,提升學生跨學科素養。
該教學設計為寧波市乃至浙江省其他中學進行跨區域野外教學提供了土壤剖面野外考察的多層次活動方案。如針對鄉村、城區和民工子弟三類中學開展“土壤剖面”教學,農村中學可以就地觀察種植業或林業土壤剖面了解土壤剖面構造與性質,可以部分進行土壤理化性質實驗操作;城區中學可帶領學生前往野外基地考察并進行探究性活動;民工子弟校應注重日常生活中土壤剖面性質觀察及與城區中學開展土壤理化性質實驗操作。
通訊作者:馬仁鋒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 李加林,馬仁鋒,徐皓,等.四明山南區地學野外調查及案例研究[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20.
[3] 李盼盼.基于地理實踐力培養的研學旅行設計與實踐案例[J].地理教育,2021(02):5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