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秀亮
化工園區是危險化學品、有毒有害物質最主要的聚集地,環境風險高,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重大損失。為嚴格落實化工園區風險管控,提升有毒有害氣體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能力,原環境保護部自2012年始,先后批復全國多個化工園區開展有毒有害氣體環境風險預警體系建設試點工作。
廣州市南沙區小虎化工園區有毒有害氣體預警體系于2013年12月被列入全國第一批試點項目,2016年11月建成了7個有毒有害氣體預警監測子站、1套信息化平臺、1個系統支持實驗室,形成覆蓋園區43家企業的有毒有害氣體環境風險預警體系。2018年12月17日,生態環境部在小虎化工園區召開全國環境應急管理工作暨化工園區有毒有害氣體環境風險體系建設試點工作推進會(以下簡稱“推進會”)。生態環境部相關負責人在推進會上提到:“小虎化工園區有毒有害氣體環境風險預警體系建設自從試點以來,成效顯著,進一步提升了小虎化工園區的環境應急能力。”
為了解該預警體系建設情況及經驗成效,筆者專門就此采訪了建設單位廣東中聯興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聯興”)。
推進化工園區治理體系
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化工園區作為化工企業集中區域,突發環境事件發生概率比一般園區更高,事故造成危害比其他園區更為嚴重。”中聯興董事長汪楠表示,在化工園區,建設預警體系顯得尤為重要,“一有風險苗頭,預警體系就發出預警,以便及時進行處置,避免事故擴大,最大限度減少損失。”
在推進會上,生態環境部負責人就提到,部分化工園區事故是由于缺乏提前預警,導致小事件釀成大事故的結果。在2018年的7月,陜西韓城西昝工業園硫化氫、一氧化碳有害氣體等泄漏17小時后,當地政府才獲知信息,造成38名群眾因身體不適緊急就醫;同年11月28日凌晨,河北盛華化工有限公司氯乙烯發生泄漏。因未及時發現處理,氣體擴散到廠區外公路上,遇明火發生爆燃,造成23人死亡,22人受傷。
數據顯示,2020年1—11月,全國共發生化工事故127起。這些數據也從側面暴露出一些地方和企業安全基礎薄弱、安全管理缺失、應急處理機制不健全等突出問題,風險防控任務依然艱巨。
“一些化工園區環保基礎設施配套不完善,環境安全風險防控體系建設不到位,強化園區環境風險預警能力建設,是環境安全集中管控、補齊短板、規范管理的先決條件。”汪楠表示,國家近幾年也陸續發布了針對化工園區規范管理的指導意見,并針對化工園區環境安全風險防控預警應急體系建設,在部分省(區)的化工園區相繼開展了試點工作。
據介紹,有毒有害氣體環境風險預警體系建設,本質上是從安全與環境安全有機融合的角度出發,建立起化工園區與企業切實有效預防和妥善應對處置環境安全事件的信息互聯、資源互通、工作互動機制,為化工園區環境保護和安全生產保駕護航。廣州市政府有關負責人就指出,“小虎化工園區有毒有害氣體預警體系與園區安全管理體系的全面融合,實現了環保子系統與園區應急管理大系統的統一聯動,為園區綜合統籌各類風險提供了更加全面的保障。”
汪楠告訴筆者,化工園區有毒有害氣體環境風險預警體系的建設,可實現特征污染物排放的追蹤溯源,為防范化工園區環境風險和妥善處置突發環境事件的應急決策提供輔助支持,有效降低有毒有害氣體類風險事故發生的概率。同時也可以提升化工園區精細化管理水平,促進化工園區高質量發展。
生態環境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從各地試點的實踐成果來看,各個園區建成的預警體系,在環境風險防范和應急處置輔助決策、特征污染物監測、無組織排放和非法排放監管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從大氣環境質量改善方面來看,當前階段全國各地夏季臭氧(O3)污染日益凸顯,而VOCs是形成O3的重要前體物。化工園區是VOCs的重要源頭,加強VOCs治理是控制O3污染的有效途徑,有毒有害氣體環境風險預警體系可以推動企業提升管理水平,減少VOCs的無組織排放,有且于大氣環境質量的改善。
探索形成預警體系建設
六步工作法
“該項目涵蓋隱患排查、風險評估、統籌布點、儀器選型、軟件開發、科學研究、運營維護等內容。”汪楠提到,在生態環境部環境應急與事故調查中心的指導下,小虎化工園區有毒有害氣體預警體系以“風險防范區和邊界防護區全覆蓋、兼顧重點敏感區”為原則,探索形成六步工作法,即“摸底數、布站點、建平臺、設閾值、建模型、配制度”,實現了環境應急管理工作從事后響應到事前預防的轉變。
“摸清底數才能夠有的放矢,讓預警體系的布設更加科學有效。”汪楠提到,項目開展前期,園區內開展了詳細的環境風險排查與評估工作,“我們共統計出74種有毒有害氣體并建立初步清單,篩選出12種有毒有害氣體及2大類綜合指標作為重點預警監測因子。”摸查還篩選出13家企業作為重點風險源管控企業,并提出相關整改建議,“從一定程度上也消除了園區的敏感風險源。”
在摸查基礎上,通過組織開展調研、考察和專家論證,小虎化工園區劃分為風險防范區、邊界防護區、重點敏感區三大類預警區域,并確定子站的數量以及位置。有毒有害氣體種類繁多,依靠傳統的一些監測設備,很難做到統籌兼顧,經過比選,小虎化工園區最終選取監測范圍廣、分析速度快、檢測精度高的監測設備作為主要監測儀器,并選取輔助設備建立完整監測數據的指標體系。同時,結合便攜式氣質聯用儀等儀器,形成“固定+移動監測”模式的監測系統。
“這個體系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建成三維實景的智能化數據分析處理平臺,通過手機APP軟件,園區有毒有害氣體的動態監測數據一目了然,警情通報可第一時間獲得。”小虎化工園區管理人員,一點開手機軟件就可以清楚看到有毒有害氣體的實時情況。該平臺除具備數據處理分析、模型模擬、智能溯源、后果評估等功能外,還集成了小虎島內所有風險源的相關數據、救援信息,做到集分析評估、模擬預測、預警告警、應急指揮于一個平臺。
“針對國內外尚未有預警閾值的設定規范和標準,我們開展了預警閾值的研究,構建了重點有毒有害氣體的四級預警閾值體系,嚴重程度從輕到重,依次為異常級、注意級、警告級和高報級,輔以藍、黃、橙、紅四種顏色予以標示。”汪楠解釋說,“在環保安全和衛生方面有規定,廠界有毒有害氣體的廠界濃度最高值不能超過‘暴露1小時會引起身體不適的情形,這個濃度值做為系統警閾值‘高報級”其他對應的警報都有配套相應的應急處置措施,牢牢守住安全防線。
有毒有害氣體的泄漏與擴散具有瞬時性和不均勻性,一旦產生誤判、漏判,后果不堪設想。“從系統建設開始,我們就導入了國際認可度較高、專門針對重氣體、中性氣體、輕氣體以及火災、爆炸的模型。”汪楠表示,通過模型的建設,可實現模擬泄漏、火災、爆炸事故等情景的污染物擴散,為應急指揮、應急疏散提供科學依據。
系統建設穩定運行以后,南沙區將有毒有害氣體預警系統接入到小虎化工園區管理中心,作為園區應急管理平臺重要組成部分,并通過園區應急管理平臺與生態環境部門、企業進行同步聯動,服務環保日常管理工作,督促企業落實主體責任。
“三分建,七分管”。按照這個理念,預警體系建設后,南沙區委托中聯興組成的服務團隊在小虎島管理中心提供24小時的運營管理服務。“發生警情時由服務團隊直接聯系企業核實情況,在3到5秒內可根據核實結果上報,迅速響應警情。”汪楠介紹說,服務團隊同時提供日常隱患排查、泄漏檢測、風險評估等圍繞環境風險的服務,真正為企業和園區解決風險隱患問題,全面提升應急管理能力。
群眾滿意、企業受益、管理有效
“有毒有害氣體預警體系建成后,大大提高了小虎化工園區環境風險預測防范能力和綜合風險防控水平。”南沙區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該預警體系,實現了生態環境部門、小虎化工園區管理中心與企業的同步聯動,督促企業落實主體責任,切實做到第一時間響應,把環境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推動小虎化工園區氣味擾民的投訴逐年遞減。”
“有了預警體系的及時報警,哪怕是很小的氣體泄露都能夠及時發現,迅速處理,降低環境安全風險,同時也有效解決了‘跑冒滴漏問題。”汪楠告訴筆者,作為預警體系基礎信息的重要內容,生態環境部門、小虎化工園區管理中心督促企業對工藝管道閥門、法蘭等1.2萬多個元件進行泄漏檢測,發現308個點位存在泄漏問題。經修復,大大減少了企業的泄漏問題,減少企業的原輔材料損耗,提高了企業的生產效益。
預警體系還具有監測范圍廣、分析速度快、檢測精度高、運行穩定等優點,通過對大量數據的累積分析,不斷提高預測的準確性,為加強監管提供了依據,為應急處置提供了保障。
2019年2月至4月,南沙小虎島的污水廠子站和振戎子站頻繁監測到甲基叔丁基醚數據異常。根據系統提供的數據信息,生態環境部迅速開展排查。通過排查溯源確定是一家化工企業的裝車平臺的個別裝卸裝置泄漏。南沙區環保監察大隊對該企業責令徹查并整改,及時消除了環境風險隱患。
“該體系也在珠海市高欄港經濟區建設運用,同樣取得良好成效。”汪楠提到,2020年6月29日,預警監測系統中報告管委會子站出現環己烷且濃度值異常升高,系統平臺自動溯源為站點西北方向某企業,體系信息平臺隨即向當地生態環境部門監管執法人員發出核查指令及事件信息。經現場檢查發現為某企業執行檢修工作時環己烷物料排入環境空氣所致。環保執法人員當即要求企業采取有效措施,及時消除了環境影響。“這些案例充分表明,預警體系的建設,為督促并指導企業排查整治環境安全隱患提供支撐,使環境風險防范關口前移,為避免小隱患釀成大事故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撐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