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洋 李鯤鵬
近日,青島科技大學教授邢軍聯合南京大學和吉林大學等單位合作者在熒光材料領域取得新進展。
據介紹,低維有機無機混合鈣鈦礦材料作為白光發射體表現出優異的性能,其寬帶白光發射來源于自陷激子。由于鈣鈦礦材料中自限域的形成機制尚不清楚,因此制備新型白光發射鈣鈦礦主要依賴于篩選大量有機分子。對此,邢軍等報道了用一種鹵素原子取代策略構建新型白光鈣鈦礦材料。鹵素取代基會從苯基分子的支鏈(-R-NH3+)中提取電子,導致-R-NH3+上的正電荷積累,促進激子自陷域形成。該白色鈣鈦礦的光致發光量子產率為32%,顯色指數接近90,色度坐標接近標準白光。
該研究將為設計制備更多新型的白光鈣鈦礦材料提供實驗方法與理論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