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琛
櫛風沐雨,春華秋實。楊杏芬教授對醫療衛生事業與教學科研工作,始終滿腔熱忱。她投身于廣東省公共衛生體系建設與發展,在疾控一線奉獻了17年的美好年華。2017年,楊教授毅然決定重返高校,以自己的實戰經驗和專業智慧,踐行培育新時代公衛優秀人才的初心和使命。2020年,在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前,參加過抗擊非典戰役的楊杏芬身先士卒,帶領南方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全院師生積極投入這場疫情防控戰斗。
“一線”:引領師生支援一線疫情防控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是刻在楊教授心頭的一句話。廣東省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后,她帶領公共衛生學院第一時間吹響戰“疫”號角,三小時內組建志愿專家團,15名專家迅速對接梅州、河源、陽江、茂名等8個地市疾控中心,對口支援當地的流調工作,并聯合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開展遠程視頻培訓會議,組織志愿專家詳細講授新冠肺炎和新冠病毒的最新研究進展、現場流調、疫情風險評估、聚集性疫情的分析思路和處置方法。
得知省市需要專業流調力量支援時,她迅速響應省教育廳、省衛生健康委號召,與公共衛生學院副書記王亞惠等人全力組建師生志愿團隊。楊教授帶頭沖在“一線”的姿態,帶動了全院師生,短短幾小時就有74名師生踴躍報名。作為省教育廳支援全省疾控流調的唯一高校隊伍,學院組建的“公衛擊冠青年志愿隊”與疾控一線工作人員一起,赴全省21個地市火車站、機場、汽車客運站等重要場所進行環境采樣。期間還有2名武漢探親博士生投入屬地疾控一線戰斗,逆行出征。
“踐行”:發揮專業特長強化疫情防控
疫情發生后,楊教授作為防控專家組副組長、廣東省現場流行病學省級專家團成員,參與制定《廣東省高校和中職學校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工作指南》(第一版、第二版),并多次參加省衛生健康委、省疾控中心關于WHO考察準備工作會議及全省疫情形勢研判會議。此外,楊教授還負責廣東省衛生健康委新冠肺炎流行病學調查分區分級指導工作,分片對接全省8個地市疾控中心,特別面向復工重點場所和特定人群的流調工作進行指導和質控。楊教授多次參與省人大、省政府、省市發改委、省委政策研究室、廣州市衛健委等單位召開的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和衛生應急法律法規座談會,充分發揮專業特長,為疫情防控提供科學依據,為廣東省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出謀劃策。
疫情期間如何保護龐大的高校學生群體是楊教授格外關注的事。她積極帶領學生參與科研攻關及學校的疫情防控工作,充分把專業特長與國家需要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專業工作中踏踏實實地踐行公衛人的使命與擔當。
2020年1月28日(正月初四),作為學校公衛組組長的楊教授組織流行病學系師生設計覆蓋全校師生的健康登記卡,并聯合流行病學系和生物統計學系,每周2次定期開展全校師生健康登記相關數據的系統分析,迄今已編制近100期圖文并茂的《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工作簡報》,為學校及時掌握師生健康動態、調整防控政策提供了有效的助力。楊教授坦言,疫情防控工作就是給學生最生動的“實戰”。
“傳遞”:服務公眾健康傳遞防控正能量
疫情發展早期充斥著各種“未知數”,楊教授結合疫情形勢,認為應當“科學防疫、科普先行”,為保障公眾生命安全,迅速做好公眾及高危人群的科普宣傳教育非常重要。楊教授號召全院師生,組建以抗疫、防疫宣傳教育為主要目的的疫情防控科普宣傳組,在疫情關鍵時刻,全方位、多角度地向公眾提供權威科普知識,解讀疫情防控措施。鼓勵學院師生編寫原創疫情防治科普作品,與廣東省疾控中心組建聯合健康傳播團隊,發布防控指引類、心理防護類、辟謠類、營養保健等原創科普公眾號文章70余篇。
為解決疫情帶來的心理問題,楊教授組織心理專家通過24小時心理援助熱線、微信公眾號、QQ在線心理咨詢、公益講座、直播微課等形式,為醫務人員和廣大群眾提供疫情期間心理援助服務。此外,聯合學校教學發展中心拍攝微紀錄片《抗疫每一天,健康滿校園》,為學生返校開學指引防控做好準備。楊教授希望通過科普宣傳,傳遞疫情防控正能量,普及科學防疫知識,倡導科學防疫方法,切實向公眾傳遞疫情可防、可控的正能量。
“凝聚”:組織科技攻關精準科學支持
2020年1月29日(正月初五),楊教授組織學院各專業的權威專家教授召開科技攻關研討會,研究框定攻關團隊和主攻方向。在楊教授和廣大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學院產出了一系列指導防控實踐的研究成果。為加強防控的深入研究,楊教授統籌規劃協調,聯合學院流調團隊共同完成了包括南方醫科大學在內的我省三所高校4萬余名學生、中國規模最大的超大型密集型企業15萬員工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防控相關流行病學調查;完成了超百所高校36萬余學生的心理調查,迅速撰寫調研報告,為重點場所——企業工廠、高校制定復工復學、精準防控決策提供了科學依據。
楊教授多次到省衛生健康委和省、市疾控中心實地調研及聯系協調,結合防控一線需求,凝練科學問題,組織學院老師聯合科研攻關,開展核酸檢測質量評價、核酸和血清抗體檢測試劑驗證評價、密切接觸者流調分析等工作,均取得一定進展。學院研究團隊與鐘南山院士團隊合作的2項研究成果發表于國際頂級期刊,與多個團隊發表國際高水平論文20余篇,與世界分享中國方案。總結交流公共衛生領域不同學科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實踐經驗和研究成果,對進一步完善我國疫情防控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
科研戰“疫”一直是正在進行時。楊教授及學院學科骨干科研團隊爭分奪秒,在整個春節期間廢寢忘食地開展科研攻關工作,保持著高強度的攻關狀態,以實際行動和科研成果為疫情防控爭得時間、贏得效率。楊教授把自己的心血和努力凝聚成對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的貢獻,把使命和擔當寫在了每一處言行。
“臺下”:推動網絡教學確保“云開學”順利進行
為響應廣東省教育廳“停課不停學”的總體部署,楊教授動員學院全體教師做好混合式教學準備工作,保證網課程順利開展。楊教授部署成立學院開學準備工作領導小組和混合課程技術支持組,落實課程負責人做好線上教學準備,指導各學系和專業教學團隊進行平臺選擇、視頻制作、錄屏技術、教學資料準備、布置作業以及后期翻轉教學等工作,并定期檢查各課程的混合教學情況,配合學校部署,把疫情作為線上教學生動教材,組織專業人員加班加點查找資料,為全校錄制題為“同心同德,共抗疫情”開學第一課做好準備,讓“云開學”順利開展,助力有序復學。在楊教授的推動下,學院多位老師積極投身網絡教學指導工作和網上心理輔導課程,共同譜寫了青年學生的生命教育、科學教育、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之歌。“臺下”的楊教授,用另一種方式“守護”學生,用心用情為學生引路導航。
結語
楊杏芬教授駐扎于廣東省公共衛生事業崗位,無論是在廣東省疾控中心耕耘的17年時光,抑或是2017年后走上高校講臺,她都致力于貢獻自己的實戰經驗和專業智慧。楊杏芬教授率先垂范的精神讓學生看見了疫情后方公衛人的奮力擔當,她向年輕的公衛人無言傳遞了公共衛生事業的意義。新時代的公衛學子一定會秉承她的敬業精神與品德光輝,為祖國的公衛事業繼續開拓疆土,不斷筑牢、筑高我們祖國的“公衛大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