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霞
9月20日,在港交所上市的中國恒大大跌10.24%,而此前一周其股價已跌去29.8%。
被人民銀行、銀保監會約談,旗下財富投資產品逾期兌付,遭國內外評級機構紛紛下調評級,“預期9月銷售持續大幅下降”……內憂外患之下,兩個月前剛被《財富》評為2021年世界500強第122位的恒大集團,正面臨著關乎生死的危局。
9月14日,恒大向港交所發布聲明稱,受到6月以來的房地產銷售持續下滑帶來的回款不足,公司流動性在當前階段產生了較大的壓力。而此前為緩解流動性問題,公司所采取的出售資產的措施并未取得實質性的進展,目前恒大已經聘請兩家財務顧問,評估緩解流動性壓力的可行方案。此前一日晚間,恒大在其官網公告中坦言,公司目前確實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將想盡一切辦法恢復正常經營。
今年初已露端倪的恒大流動性危機,仍在持續發酵,前景不明。截至9月21日,年內中國恒大的股價已跌超85%,多只恒大系股票也遭遇重創,恒大汽車年內跌超90%,恒大物業跌超53%。
恒大董事局主席許家印在9月21日給恒大全體員工的中秋致信中說,“恒大一定能盡快走出至暗時刻,一定能加快推進全面復工復產,一定能實現保交樓的重大目標,向購房者、投資者、合作伙伴和金融機構交出一份敢擔當、負責任的答卷。”

據8月31日中國恒大發布的半年報,2021年6月30日,集團的有息負債約為人民幣5717億元,其中一年內到期的負債為2400億元。
恒大稱,將采取調整項目開發時間表、嚴格控制成本、大力促進銷售及回款、爭取借款續貸和展期、出售股權和資產(包括但不限于投資物業、酒店及其他物業)及引入投資者增加本集團及其附屬公司的股本等措施減輕流動性問題。
被認為“大而不倒”的恒大集團,流動性危機因何產生?其龐大的債務體量是否會危及銀行等金融機構,進而影響金融系統穩定?
中泰證券研究所房地產行業負責人陳立,在與該所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的對話中表示,就恒大當前情況看,觸發風險事件發生的原因并不是房地產市場走弱、房價下行帶來的金融機構抽貸引發的流動性風險,也不是高杠桿導致了當前恒大的經營困境。
在他看來,房地產銷售回款的快速惡化是導致恒大當前流動性問題的核心因素。且從房地產價格的角度和流動性風險在行業內擴散的范圍來看,當前恒大的問題不會持續向金融體系傳導。
“從以往境內外房地產危機向金融體系擴散的情況來看,通常金融系統受到沖擊的原因在于大范圍的資產價格快速下跌。本輪開發商流動性危機屬于個別企業的點狀爆發,并非由于全行業庫存過高、需求下行的環境下的房價下行風險。當前‘房住不炒大背景之下,行業供需關系相對平衡,全國房價還是比較平穩。”陳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