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蔚
摘 要:音樂學科是美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音樂教學不僅可以陶冶學生性情、啟迪學生心靈,還能讓學生獲得視聽享受,同樣對學生三觀的形成有著積極地作用。文章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以高中音樂為研究對象,分析了高中音樂教學現狀,探討了音樂教學對美育教育的重要作用,并對高中音樂美育課程進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以希望在有效教學策略的推動下可以深化學生對音樂作品的感知,可以讓學生在音樂學習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浸潤,進而對學生一生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關鍵詞:高中音樂;美育課程;探索和實踐;教學研究
通過多年的音樂教學實踐我發現,大部分學生對音樂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但真正走進音樂課堂,同學們卻無精打采,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什么?身為一名音樂教師,應該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呢?音樂是我國教育體系的一門重要學科,同樣是美育教育的重要手段,音樂教學不單是簡單的唱歌、樂器,還應擔負著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使命。但如何上好高中音樂美育教學課堂呢?如何將音樂的美育教學價值發揮出來呢?這是擺在高中音樂教師面前的重要任務。文章立足高中音樂,從美育視角出發,對文章主題進行深入說明。
一、高中音樂教學現狀
“美育”既通過教育的方式向學生傳遞美,指導學生發現、創造美。美育也被稱之為審美教育,我國高中音樂美育教學課程的開展目的是為了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并讓學生產生美的心靈,最終將其付諸到行為上來。通過美育教育不僅可以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對他們良好道德素養的發展也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在美育教育不斷被推進的今天,我通過對高中音樂教學的調查和研究做出了如下的總結:第一,大部分教師的音樂教學課堂有明確的目標,而且教師能夠從學生的自主音樂需求、音樂實踐能力、音樂情感體驗和音樂文化理解等核心素養出發開展教學,可以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第二,教師能夠利用現代化教學技術開展教學,在豐富音樂課堂的同時,可以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利用網絡、加強和現實生活的聯系,可以實現學生智力水平的發展,可以提升學生的自主實踐能力。第三,基于音樂主題,引領學生創作,這是高中音樂教學改革的重點。教師是否可以將現代化教學理念貫穿于教學之中,深深體現著教師的教學思想。第四,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可以緩解緊張的課堂氛圍,可以增進師生、生生的交流和互動,可以讓學生在情感活動中得到釋放。
二、音樂教學對高中美育教育的重要作用
(一)音樂和美育的關系
美育即審美教育,力圖通過美學理念做指導,通過美育活動達到育人的目的。美育是開展音樂教育的一個重要手段,音樂教學的本質在于塑造良好品行、健全人格的人,它兼具著人格和審美教育的功能。音樂作為藝術表現形式之一,在美育教育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二)音樂教學對美育教育的重要作用
身為一名高中階段的學生,能夠接受音樂熏陶的也就是每周1-2節的音樂課。和音樂特長生不同,雖然音樂是高中階段的一門學科,但普通學生依然以文化課學習為主,在新課改教學理念的深入推行下,高中音樂教學的主要任務就是強化學生審美意識,以促進學生音樂素養的發展,幫助學生形成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但音樂美育教育是一個及其漫長的過程,從最開始的知識教學逐步的向美育教學過渡,為我們枯燥的高中生活增添了亮麗的色彩,同時緩解了我們的學習壓力,進而推動著我們身體、心理的健康發展。
每一種藝術都有著屬于自己的物質材料,用來體現這門藝術的特征。音樂作為一門聲音的藝術,以高昂、低沉、輕快、融合的聲音訴說著人們真實的情感,可以帶給人以激動、悲傷、喜悅和歡快的心情。塑造音樂意象的聲音是經過提煉、加工形成的一組旋律、和聲,我們將其稱之為“音樂語言”。音樂家就是利用他們來構建情境、抒發感情的。音樂以聲音傳遞著美,以聲音來引發欣賞者的情感共鳴。比如舒伯特的小夜曲,只有摒棄雜念、屏蔽其他感官的干擾,細細體會作者的創作意境,才能真正體會那份靜謐。如若人的眼睛是接受外部信號的器官,那大腦則是搜集信號的機器,耳朵的服務對象就是靈魂。通過耳朵,音樂傳遞的美感可以直達聽者的內心,可以達到審美教育的目的??傊魳肥敲烙逃囊粋€重要形式,其以獨特形式可以給學生一個內外部結合的親身體驗,可以讓學生們在欣賞中產生共鳴,進而達到美育教育的目的。
三、高中音樂美育課程的探索和實踐研究
高中音樂美育課程的構建是促進學生素質教育發展的需求,同樣是落實新課改教學理念的要求。在高中音樂教學中,教師要通過革新自身理念、積極創新教學模式,給學生帶來一場美的享受,進而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文章從如下幾個方面對高中音樂美育課程進行了深入探索和研究:
(一)教師要發揮自身魅力,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從表面來看,師生關系和教學活動沒有很大的關系。但體現在實際的教育教學中卻發現:良好師生關系的構建不僅影響著學生的聽課效率,而且會影響學生審美思維的發展。因為對高中生來講,教師專業知識、自身素養和學生存在天然的差距,學生天生的崇拜心理會讓學生對教師產生一種尊敬和認可,所以教師自身魅力對教學成果也有著一定的影響。
1、教師要樹立權威性、專業性
特別是對高中階段的學生來講,此階段的學生身體、心理發展已經日漸成熟,已經形成了自己的思維,所以在和教師一起學習、交流的過程中,不僅對教師流露出崇拜感,而且還存在一定的挑戰欲望。所以在高中音樂教學中,教師的不嚴謹會引發學生的信任心理,而音樂作為一門思維發散性的學科,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判斷標準,而學生在審美發展中如若出現思想上的偏差,需要教師的及時引導。如若教師有權威性、專業性,那么學生會認可;反之則會出現逆反心理,降低音樂教學效果。從這一視角出發,教師要不斷的豐富自己、提升自身的專業技能,進而讓學生產生親其師、信其道的效果。
2、教師要樹立平等、寬容的形象
我國高中學校采取班級授課制,一個班級由幾十個學生組成,他們的興趣、性格不同,其思維模式也存在很大的不同,教師身為一名傳道授業解惑者,面向的是班級的全體學生,所以教師要公平、平等對待班級的每一位學生,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大量的教學實踐研究表明,學生的動力來源自教師的鼓舞和肯定,特別是音樂這種藝術型學科,知識學習需要融入學生自身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而教師的鼓舞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而且可以讓他們在無形當中感受到教師自身的魅力,進而喜歡上音樂學科,進而在學習中通過努力來回應教師的期待。
(二)基于音樂課程內容,培養學生的審美思維
在高中音樂教育中,課本是開展教學的基礎。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從課本內容出發,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學生審美思維的發展:
1.基于課本內容,讓學生感受音樂之美
在以往的高中音樂教學中,我們的關注點放在了音樂知識的傳送上,比如唱歌、樂譜等,忽視了從學生內心感受出發感知美的存在,即便是高中時期的音樂教學,除了音樂特長生之外,大部分學生難以感受到音樂的美。所以在高中音樂美育課程設置中,我們要從課本的歌曲出發,讓學生在聆聽之中感受美。為此,我對高中音樂進行了分析和研究,并將其劃分為了幾大類別,同時輔以音樂背景開展音樂作品的情感剖析。比如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響曲》,一方面我們從柴可夫斯基本身出發探尋音樂浪漫和現實的結合、真切體會音樂構建的優美和真實環境,另一方面我們從作品產生的背景出發,分析音樂反映的是社會的黑暗。從音樂家本身和音樂作品創作背景出發分析音樂,可以讓同學們感受彷徨和悲觀之美。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只有將音樂家自身特點和作品創作背景結合起來,一定可以幫助學生把握住音樂的本質,進而感受音樂的美。
2.開展音樂鑒賞教學,促進學生審美思維的發展
在音樂教學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我們要盡量組織同學們開展音樂欣賞課。文章指出,音樂作為一種以聲音表達情感的藝術,只有完成前期的素材積累,才能最終實現質的改變。為此在高中音樂美育課程教學中,我們不僅要將音樂剖析給學生,更要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將不同風格的音樂類別展現給學生,讓他們在欣賞中體會其中的情感,進而促進自身審美思維的發展。
(三)小組合作交流,培養高中生的集體意識
當今的高中生大都是家里的獨生子女,從小在父母、長輩的呵護下長大,形成了自私的性格,而且聽不進他人的意見。開展小組合作教學,可以讓同學們在合作中明確自己的責任,在合作中感受到集體的力量,進而促進自身合作精神的發展。首先,教師將班級學生劃分為不同小組,以小組為單位組織同學們開展學習,這樣不僅可以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還能將學生自身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出來,進而達到取長補短的教學目的,以提升高中音樂教學質量。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無論是唱歌還是欣賞課,都可以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課下,在教師的組織下成立興趣小組,在教師的點評下同學們互相學習,進而形成一種競爭、合作的良好氛圍。當今社會正在從單人模式向多人合作方向發展,只有懂得如何合作才能達到最終的成果。而同學們團結合作的美德不是短期內形成的,需要學生在學習中不斷的強化,如此才能養成良好的習慣,才能在他人遇到問題的時候給予幫助。高中是一個人發展的關鍵時期,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不僅是教師的責任,更是高中音樂美育教學的重要內容。
結束語
音樂教學是一場聲音的盛宴,同樣在這場盛宴中我們可以更加美好的事物,將美帶到學生的心靈身處,進而對他們良好品德的形成、審美情懷的發展有著積極的意義。隨著新課改教學理念的推行,高中音樂教學越發重視學生心靈的熏陶,但落實到教學中卻偏離了這一軌道,以至于忽略了美育教學,長此以往的下去會對學生精神品質產生影響。綜上所述,對高中音樂教學來講,美育是及其重要的一項工作。而在日常教學中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雖然素質教育的理念已經推行多年,而且教師也看到了素質教育的重要性,但卻沒有從課程安排上進行有效的規劃。我們要走出應試教育的束縛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身為一名高中音樂教師不僅要豐富自身的知識理論,更要合理優化課堂教學,以保證每一節音樂課都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文匯.關于高中音樂教學現狀的分析與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外語學法教法研究,2017(019):P.215-215.
[2]朱洵.藝術教育多元化中的情感體驗——高中音樂美育課程探索與實踐實例[J].黃河之聲,2020(004):110.
[3]彭麗娜.美育視角下的高中音樂欣賞課堂建構[J].課程教育研究,2012(20):198-199.
[4]王秀會.高中音樂特色課程建設與實施策略——基于新課程、新課標、新理念的研究[J].天津教育,2020(7):33-35.
[5]胡俊慧.培養高中生音樂審美感知能力的實踐性探究--以青島市區高中為例[J].曲阜師范大學,2019.
[6]肖正梅.探析“美育”在高中音樂課堂中的滲透[J].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全文版)教育科學,2018(01):00048-00048.
[7]欒淏琳.基于音樂教育下的高校美育課程研究[J].文藝生活·文藝理論,2019(012):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