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秀
【摘要】民營企業是我國經濟中發展最迅速、最具有活力的一部分,是市場經濟的重要主體,已經成為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然而民營企業在當前面臨著稅費重、成本高、資金不足、融資難、市場開拓難、營商環境不佳等問題,影響了民營企業的轉型升級發展,面對民營經濟發展的瓶頸問題,本文利用近年來鞍山民營經濟數據,辯證分析全市民營經濟發展情況,圍繞短板困難,提出對策建議,以促進民營經濟更高質量向好發展。
【關鍵詞】民營經濟;營商環境
一、鞍山民營企業發展狀況
(一)民營市場主體地位穩步提高
截止2020年,鞍山民營企業總數達3.2萬戶左右,占全部企業數量的84.2%,民營企業營業收入5911.7億元,其中,“四上”民營企業營業收入1951.8億元,占全市規上企業營業收入的33.0%。民營企業的發展規模日趨擴大,進入了更多的產業領域,其中民營工業企業9702戶,民營批發零售業企業9754戶,企業數量分別占全部民營企業的30.3%和30.4%。 以工業為例,在41個工業行業大類中,民營工業已經涵蓋33個行業,民營工業企業覆蓋率達到80.5%。民營服務業、民營建筑業、民營批零住餐業企業基本達到各自行業全覆蓋。
(二)民營經濟發展環境逐漸優化
1.逐漸優化政策
近年來,鞍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民營經濟發展,出臺了《鞍山市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若干政策》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有力推動了鞍山民營經濟快速發展,涌現出一大批龍頭企業和科技型企業,如后英集團、紫竹集團、寶得鋼鐵、聚龍股份、堅果文化、邁格納等。
2.逐漸優化服務環境
服務意識顯著提高、創新能力不斷加強。近年來,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多次組織召開了民營企業家座談會,了解情況解決問題,鼓勵民營企業解放思想,釋放活力。一些部門還根據自身職能為民營經濟發展服務出臺一系列補齊制度短板的綱領性、指導性、創新性的文件,為民營企業發展工作推出新舉措,完善審批服務體系、法律服務體系、安全服務體系,努力為民營企業發展提供更多便利。如:8890便民服務平臺、中小企業鞍山網服務熱線、鞍山企業之家網等媒介暢通了民營企業訴求通道。規范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實行收費清單管理。
二、促進鞍山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瓶頸問題
(一)民營企業難以招攬和留住人才,人才流動性較大
相對于其他經濟較發達城市,鞍山整體經濟發展水平較落后,人均薪資水平較低,職業發展機會較發達地區少,所以,大部分民營企業花費大量培訓成本培養人才,卻難以留住人才。為了留住人才,公司相應采取了許多措施,提供了許多福利、住房、工資獎勵,但是鞍山發展的大環境不佳,缺乏與鞍山城市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相匹配的中長期人才引進、穩定的規劃。引進人才眼光居高不下,著重于引進高學歷、名院校的人才,存在不切實際片面追求高層次人才情況,重名不得實。忽視人才隊伍建設拉開梯隊、層次,在招納實用、留得住的人才方面下功夫少,所以,人才流動仍然非常頻繁,民營企業尤為顯著。
(二)融資難融資資問題亟待解決。
融資難融資費問題亟待解決。融資難仍是首要問題,部分銀行對企業依然存在分銀行對企業依然存在盲目抽貸、斷貸,企業過橋貸款融資方式已經成為中小微企業枚融資方式已經成為中小微企業的無奈之舉,加大了被抽貸風險及生存風險。融資渠道單一,大部分民營企業融資渠道主要依靠銀行,而銀行很多在企業資金充足時放貸,很少有企業會在企業資金緊缺時雪中送炭。銀行看重風險和企業績效,一旦發現企業經營狀況不佳,直接撤貸這對民營企業經營是致命傷害。
(三)民營企業創新意識仍需加強
一是政策對象有偏向。在扶持民營經濟的實際操作中,更多考慮資金投入和產出比。一些扶持政策,都有投資強度、業務增長等附加條件,扶持內度在落實中就會有所偏向。二是地方政府財政對科技創新支持力度有限。受各級政府財力限制,盡管政府逐年加大科技創新方面財政支出投入,但已出臺支持科技創新相關扶持政策還是不能及時落地,影響了企業技術創新的主動性。三是關鍵核心技術的創新能力依舊不足。大部分民營企業實力有限,不具備自主創新所必需的人力、財力和技術設備等條件,同時創新意識缺乏,導致研發費用投入嚴重不足,創新創造方面技術及創新能力匱乏,削弱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三、促進鞍山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路徑對策
(一)強化人才支撐體系建設
一是進一步強化創新型民營企業家隊伍的建設。要將企業家隊伍建設與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同步謀劃、同步推進,培育和建設一支具有全球戰略眼光、市場開拓精神、管理創新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的創新型民營企業家隊伍,充分發揮企業家在實施創新驅動戰略中引領作用。二是實施民營企業核心技術創新能力培育工程,培育企業核心技術。整合科技公共平臺資源,把擁有核心自主知識產權和創新能力強、發展潛力大的高新技術企業納入到核心技術創新能力企業培育庫,建立和完善研發服務平臺。
(二)加大力度拓寬民營企業融資渠道
一是市財政每年應安排設立一筆專項資金,作為全市民營企業發展的專項資金,重點用于民營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發展過程中實施的技術改造與創新、人才培訓和獎勵等費用。二是多渠道籌措資金,從財政資金安排、合作銀行參股、市級擔保公司參股、基金投入等多渠道籌集資金,做大政策性擔保機構,提升融資擔保能力,促進民營經濟快速發展。
(三)增強企業技術創新實力
實施民營企業培育行動,建立完善科學的培育體系,建立“聯系服務、政策惠企、訴求解決、培訓交流、融資支持、運行監測”等機制,精準發力,重點幫扶。建議政府對民營企業新增研發設備,經確認為市科技研究開發機構的,可按照研發設備實際投入額的10%—30%予以補助。鼓勵我市與省高校以及對口合作省市建立科技創新合作機制,加強產學研用合作,促進跨區域科研合作和成果轉化,加大高校與企業、本省與外省科技對接交流活動的力度。
參考文獻:
【1】優化營商環境 建設幸福江西[N]. 王福平.? 中國質量報. 2019-12-24 (004)
【2】以法治化營商環境保障中小企業健康發展[N]. 王婷婷.? 重慶日報. 2021-08-19 (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