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凱團
【摘要】在當前物質生活不斷提高的社會,人們的可持續發展觀念逐漸加深,對于中國林業的可持續發展逐漸重視。將可持續發展的精神運用并體現到林業的可持續發展中,對可持續發展的精神進行闡述。但在探索林業可持續發展的過程中,存在一定的發展問題,本文將從林業可持續發展的實質出發,從多方面進行探索,發現并解決林業持續發展的問題,實現中國林業的資源保護與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中國林業;可持續發展;問題分析
前言:可持續發展是當前人們的追求,也是人們的愿望,隨著人們需求的改變,迫切需要自然生態的優化。在人們物質生活日益提高的今天,需要生活環境的提高。林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夠極大程度上改變生活的環境,提高舒適度。擴大自然環境的質量與容納量,在林業的可持續進程中不可缺少。是當前推動可持續發展的有效動力,將發展從理論落實到實踐。
一、我國林業可持續發展的實質
林業的可持續發展,聽起來容易,但實踐起來卻很難。簡單來講,想要實現可持續發展,需要首先滿足生態穩定的前提,在不損害生物多樣性以及生態系統的前提下,所開展的可持續性發展策略,通過采取相關的可持續性發展策略,將我國的自然生態系統進行培養與擴充,通過栽培植被與森林,擴充我國當前的森林面積,更有效地將森林的生態功能發揮出來,有效的在森林資源的作用下,保護我國的土壤,凈化我國的空氣與水源,在可持續發展的環境中,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在盡可能滿足我國需求的同時,也不會損害我國林業資源的再生能力與可持續性發展能力。同時,在對林業可持續性發展的同時,推動我國的發展。在可持續進程的推動中,我們需要關注的重點是生態,強調的是生態能力與經濟能力。但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過分依賴于林業發展的經濟效益,而忽視了自然生態系統的可持續性發展,使得森林資源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壞,不利于我國林業的可持續性發展。
二、我國林業可持續發展的問題所在
我國在林業的可持續發展進程上,以及奮斗多年,在林業的某些領域已經有了一定的收獲,但卻還不足以支撐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在林業的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長期將重點放到經濟效益方面,忽視了林業長期發展的基礎,導致我國無法真正的實現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需要對其進行分析,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
1.林業資源總量不足,質量偏低
我國的土地面積較大,但林業占比相對較少,森林的整體覆蓋率不足世界的平均水平,遠低于其他各國。雖然總量相比于部分國家來講較多,但在人均森林面積方面卻不占優勢,甚至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4,足以看出,我國森林覆蓋率不高,林業相對資源總量不足。其次,我國的森林植被大都參差不齊,沒有相對統一的樹種,且森林結構相對單一,林中的樹木結構以及樹齡不合理,其中有很大部分屬于人工經營林業,林業生態結構相對脆弱,足以看出我國林業資源的質量偏低。
2.林業的投資渠道單一
林業的可持續發展不是一天完成的,是個長期持久性的工程,需要足夠的資金支撐。在當前的經濟體制下,相關的投資渠道比較單一,主要依賴于政府等各級財政的支撐,缺乏社會性質的籌資機制,相關的林業投資機制尚未落實。從近幾年林業工程的投資來看,國家投資占比80%以上,投資金額也十分的巨大,但盡管如此,想要真正的支撐林業的可持續性發展還是不足,難以憑借有限的資金將林業的可持續性發展做到位,不利于林業生態建設的進程與發展。
3.林業資源的發展與社會需求矛盾的突出
我國當前的現狀是森林資源少卻人口多,導致我國人均植被所有量偏低,在大基數的人口需求下,對木材,紙制品的消耗量十分巨大,需要大量的林業資源來支撐我國人民的日常生活所需。而我國為了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優化當前的自然生態環境,需要對當前僅有的森林資源進行保護與擴充,這就勢必引發沖突,難以滿足森林資源增長與國民經濟需求兩方面的要求,導致我國林業可持續發展的矛盾日益突出。
三、林業可持續發展的優化策略
1.增強林業的產業化管理
林業是人們日常生活和實踐生活所必須的,整條產業鏈包括森林資源開采與加工,形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這是當前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結果。想要將林業的可持續發展落實,需要加強此產業鏈的管理。如果無法做到有效的管理,很容易導致我國林業系統的崩潰,不利于森林資源的再生,因此,可以在相關的產業化管理中,以種植業為基礎,在進行植被擴充的基礎上,合理的進行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從而實現商品林業的經營化管理。我們不能將其當做一種商品資產,而是需要尊重自然的規律,通過法律與市場規律的雙重約束,對林業的制備進行養護與管理,合理開發利用,切實保障森林資源的保值與根本。
2.實施林業分類管理與經營
為了實現林業資源的合理分配,可以采用分類管理與經營的模式,將我國現有的林業進行區分,劃分出經濟林與生態公益林,根據不同林業劃分區,進行不同的管理與經營策略,從而實現分類管理與經營的目的,既能滿足我國對森林資源的日常所需,也能實現森林系統自我調整,從而發揮自然生態的最佳功能,落實林業的可持續發展。
3.加強公眾的參與力度
可持續進程的推進中,可以加強公眾對林業發展的參與度。可以通過宣傳等方式,讓人們知道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并和大家一起加入到林業發展的進程中,營造出社會參與的良好氛圍,通過公眾的監督與幫助,使得相關的林業發展決策更加合理化,緩節林業可持續建設中的資金問題,出現全新的決策和管理模式。
總結語:林業的發展,離不開全社會的幫助,在政府以及市場的約束下,進行可持續發展的協調統一部署,頒布相關的林業發展規則,在技術和行政部門等多部門的配合下,探索出新的發展模式。通過對林業資源的合理規劃,緩解我國社會矛盾的同時,實現林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建國.現代林業論.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7,57~59
[2]郭文卿.中國山區資源體系和經濟體系的地位.自然資源,1997(3)
[3]葉文虎等.三中生產論:可持續發展的基本理論.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1997(2);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