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興錫
【摘要】現階段的體育教育更重視田徑訓練,但由于我國田徑訓練的教育方式比較傳統,所以田徑訓練在體育教學中較為薄弱。而薄弱的原因就是在設計訓練量時沒有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進行安排,所以,如何能高效訓練是現在田徑訓練需要解決的問題。如何加強初中體育教學田徑訓練強度與訓練量受到了各界教育人士的關注。筆者總結了當前初中體育教學田徑訓練強度與訓練量的影響因素,進一步分析了科學安排初中體育教學田徑訓練強度和訓練量的方法。
【關鍵詞】初中體育教學;田徑訓練;練強度;訓練量;影響因素;方法
在所有的體育運動之中,田徑都是最為基礎的科目,而練習田徑也是強身健體最為方便的方法。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田徑訓練也需要進行相應的調整,從而使田徑訓練更為科學合理。我國現階段在田徑訓練方面存在著一些問題,訓練量的設計不合理影響了田徑訓練的效果,對學生的身體健康造成了負面的影響。為了更好地為學生的身體健康,我們要對田徑訓練進行創新,不斷優化教學的方法,改進教學的手段,確保訓練強度符合學生的身體狀況,使得訓練能夠充分鍛煉學生的身體,保證教學的順利進行。
1 初中體育教學田徑訓練強度和訓練量的主要影響因素
田徑運動項目是初中體育教學的重點內容,初中生根據教師制定的合理訓練強度和訓練量進行田徑訓練,可以磨練學生的意志,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初中體育教學田徑訓練強度和訓練量的主要影響因素有以下幾點。
(1)社會影響因素。田徑項目是我國體育運動的短板,雖然近幾年取得一些突破,但是從社會層面來看對田徑項目的重視程度仍然遠遠不夠,對田徑運動的訓練方法也缺乏深入的研究,訓練規范及訓練要求也不健全。這種大環境下,初中體育教師對于田徑運動的訓練強度和訓練量也很難準確的把握,影響學生田徑訓練的效果。
(2)家庭影響因素。我國的教育體制改革推行了很多年,但是仍然有許多家長只是重視學生的文化課成績。家長將大量的精力和金錢都投入到學生語數外的教學上,嚴重忽略了對學生田徑運動的培養。得不到家庭的有力支持,學生只在體育課上進行短時間的田徑訓練,無法保證田徑訓練的訓練強度和訓練量。田徑訓練一旦錯過了初中階段學生身體素質發展的敏感期,就可能讓很多本來很有運動天賦的學生錯失機會,無法成為優秀的田徑運動員。
(3)教師影響因素。初中體育教師是初中學生田徑訓練的專業指導者,本應當擔負制定訓練計劃,指導學生科學健康訓練的教練角色。但是在實際的體育教學中,初中體育教師要負責多種體育運動的教學,田徑運動只是其中一種。體育教師對教授的每種體育運動項目都要研究,制定教學計劃等,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和時間。因此,教師在田徑運動上面花費的精力和時間就非常有限,很難做到深入的研究,無法制定專業化的訓練強度和訓練量,影響學生田徑運動的訓練效果。
(4)學生影響因素。初中生是初中階段田徑訓練的主體,學生的主觀因素也會極大的影響訓練強度和訓練量的合理進行。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民物質生活水平日漸提高。很多學生在家里只是負責學習,缺乏生活的磨練。這種情況下,部分學生吃不了苦,進行田徑訓練時沒有全力以赴,影響訓練效果。另外,學生對田徑運動的科學訓練知識缺乏必要的了解,不能很好地配合教師的訓練安排,也會使得田徑訓練低效。
2 科學安排初中體育教學田徑訓練強度和訓練量的方法
(1)完善初中體育教學田徑訓練體系。要培養學生的田徑運動能力,田徑訓練就要科學合理的進行,根據學生的身體生長狀況制定合理的訓練強度和訓練量,完善的田徑教學訓練體系是制定科學合理訓練強度和訓練量的保證。因此,體育教師要與學校的有關部門共同研究,建立學校的田徑訓練制度。通過規章制度確定田徑訓練的內容,保證體育課的上課的時間。體育教師要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身體成長情況制定系統的田徑訓練方案,方案要組織學校各相關部門的負責人進行討論修改。方案通過后,學校要對其具體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保證學生田徑訓練的效果。學校要對體育教師進行有關田徑訓練知識的培養,提高體育教師的專業能力,讓體育教師可以更加高效的指導學生進行田徑訓練。
(2)平衡田徑訓練過程中的訓練強度和訓練量。田徑訓練強度和訓練量是保證訓練效果的兩個重要因素。但是要讓學生在訓練過程中身體健康發展,就必須平衡好二者之間的關系。體育教師要將專項訓練和普通訓練有效的結合在一起,既要有效訓練初中生在田徑運動中具備更高的速度、力量和爆發力,又要避免訓練量和訓練強度過大,讓學生過度疲勞,造成身體傷害。體育教師還要保證訓練量在學生身體素質能夠接受的范圍內,將日常的田徑訓練與體育考試的各項標準結合在一起,通過有效的田徑訓練提高學生的體育成績。
(3)提高初中體育教學田徑訓練的科學合理性。因為遺傳因素等各種外在原因的影響,學生身體素質不同,在田徑運動上面的表現必定存在差異。所以體育教師在進行田徑訓練時也不能生搬硬套,完全按照訓練制度進行訓練。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身體情況,科學合理的安排訓練強度和訓練量,讓不同身體素質的學生按照差異化的訓練標準進行訓練。學生在不同層次的訓練強度和訓練量的要求下,根據自身的狀況進行訓練,就能不斷提高自身運動水平和運動能力,達到強健體魄的目的。對于那些具備運動潛力的學生,教師也要尊重其個性化發展的要求,在學生能夠承受的范圍內,適當提高訓練強度和訓練量,提高學生的耐力和爆發力,為我國田徑運動儲備優秀人才。
3 結語
訓練強度和訓練量是田徑運動訓練的兩個重要方面,要保證田徑運動的訓練效果,二者缺一不可。在初中體育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只有平衡訓練強度和訓練量之間的關系,根據學生身體生長發育的具體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訓練計劃,設計與學生身體狀況相適應的訓練內容,才能通過田徑訓練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程學良.初中體育教學田徑訓練強度與訓練量分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8,8(31):32-33.
[2]李錦,朱桐輝.初中體育教學田徑訓練強度及訓練量探討[J].當代體育科技,2018,8(27):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