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開
【摘要】物理學科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作業是教學過程的最后一個環節,也是最重要的環節。校本作業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認識,有效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性,“五項管理”滲透到作業中,促進了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促進了素質教育的發展。作業可以充分體現出學生知識的掌握程度,教師可以制定出教學目標,完善教學體系。國家越來越重視高素質人才的培養,教師要打破應試教育下作業陷入機械抄寫的局面。
【關鍵詞】五項管理;校本作業;有效性探究
引言:物理知識是抽象的,校本作業要培養學生在動手實踐、合作交流中完成,避免學生出現模仿的現象,提高學習活動的有效性,這是作業發生改革的重要環節。在“五項管理”的背景下,教師要引導學生開闊創造性思維,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和壓力,引導學生體會學習的重要性。教師要不斷提高思想認識優化學習策略,發展學生個性。教師教學要注意細節,促進學生全面成長。
一、“五項管理”背景下校本作業設計的意義
1.學生主動性得以提高
“五項管理”的教育背景,使得學生的自主性越來越高。教師要抵消傳統理念,擺脫課堂中心地位,五項管理迎合了學生發展,從學生角度出發設計作業,更有利于教學效果的提高。作業設計側重于鍛煉學生的探究能力,使得作業活起來,鍛煉了學生的各個感官。學生的綜合素質增強了。
2.教學方向發生了改變
校本作業是以學校教學特色為基礎的設計,是符合素質教育的新型教育形式。提高了教學質量,順應了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學生之間互相尊重、團結合作,是非常有價值的作業設計。作業設計要體現多樣化、層次化,有助于學生積累經驗。落實了學生為本的教學思想和民主公平的教育理念,學生在新的教育模式中獲得了快樂成長。
二、“五項管理”背景下校本作業設計的策略
1.從學生角度出發
物理學科不容易學生理解,教師教學需要從學生角度出發,引導學生找出身邊的物理現象,教師進行分析、指導,幫助學生理解物理知識。教師教學前可以對本校學生進行一個科學的評估,物理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嶄新的課程,以前沒有接觸過,是初中時期第一次接觸,對于學生來說是陌生的。教師必須引導學生利用設施進行物理實驗,理解知識。校本作業的開發,非常具有挑戰性,為教師提供了表現的機會和知識創造的空間。
例如:教師在教授初中物理滬教版第四章《多彩的光》時,可以讓學生動手操作,尋找生活中光的折射、小孔成像等現象,發現其中的物理奧秘。教師設置作業時要控制學生的量,動手操作過程中要多思考,聯系書本中的知識,做好理論與實踐之間的紐帶,保證學生進步。
2.分層作業,分層評價
學生是具有個性差異的,學生的基礎層次不齊,教師要針對性的設計作業。教師要尊重學生,教師要把作業內容進行分類,基礎好的學生可以進行拓展延伸,可以更好地投入學習,有時間和精力去探究難題,更好地把握知識的重難點,提高學習效率,學習變得有條理。基礎不好的可以注重基礎知識,循序漸進學習。教師對不同學生多方面進行評價,這樣能充分發揮學生優勢。
例如:在學習滬教版初中物理第十四章《探究電路》時,教師要設置多種作業形式,學生可以挑選適合自己水平的作業形式。開放性作業鍛煉了學生思維和創新能力,操作性作業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學生可以根據自身需求選擇作業形式。教師可以讓學生在作業實驗中了解電路的串聯、并聯現象,教師的評價可以使得學生受到鼓勵,比如,學生動手能力強,觀察能力強等,學生就可以從操作、觀察力方面發展成自己的優勢,擁有動力去學習。
3.教師自身素質提高
教師設置課堂作業的前提是教師能夠較好的理解和掌握課程本質。教師要重視學生的生命價值,注重引導學生的人文價值??梢宰寣W生在今后的學習、生活和工作之中受益良多。教師必須要有開闊的思維,引導學生創新自己的解題思路,便于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困難。教師只有自身專業知識深厚,才能更好的教導學生。學校要加強對教師的培訓,教師必須勇于參加,緊跟國家教育發展和標準需求。
例如:初中物理滬教版第七章有一節是《力與浮力》,教師在教授物理前必須有濃厚的知識底蘊,教師要能講授出力和浮力的原理和發現這種現象的背景故事,調動學生學習動力,吸引學生注意力集中在課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做浮力相關的物理實驗,推導出物理公式的原理過程展示給學生。教師要有過硬的教學技能,學生進行實驗時必須注意安全,實驗可以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證明書中理論知識,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結束語:
我們周圍處處存在著物理現象,在物理教學中五項管理的實施是是教育系統的重大責任,有效解決了解決廣大家長對學生學業的急難愁盼,為學生身心健康成長提供有力保障。教師要做好系統的完善的教學,校本作業幫助學生做好自我管理,教師之間要不斷地交流經驗,完善教學。學校可以對教師教學進行有效的監督、指導,迎合現代教育潮流,鍛煉學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順應教學模式的創新。
參考文獻:
[1]胡華. 落實“五項管理”? 讓教育回歸本真[J]. 陜西教育(綜合版),2021,No.186No.187(Z2):55-56.
[2]林愛芳. 基于學情的物理校本作業設計研究[J]. 考試周刊,2021,(04):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