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金昌
不折不扣落實“雙減”工作
日前,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提出了“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和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作業布置更加科學合理”“校外培訓機構培訓行為全面規范”“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長相應精力負擔1年內有效減輕、3年內成效顯著”等工作目標。(7月24日 新華網)
【點評】“雙減”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諸多利益群體,關系眾多部門職責,必須由黨委和政府全面統籌,各部門、各有關學校通力合作,不僅要嚴格管理校外培訓機構,還要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讓學生在校內學足學好,有效緩解社會焦慮情緒,降低家長送孩子參加校外培訓的沖動。只有多方發力,多管齊下,綜合治理,才能推進該項工作不斷取得實效。
“古天樂小學閑置”折射農村教育困境
貴州遵義市新蒲新區黨工委宣傳部7月17日通報稱,近日,網傳新蒲新區蝦子鎮一所由香港藝人古天樂捐贈建設的小學校園閑置,網友關注校園使用情況。經調查,隨著紅光古天樂小學生源逐年減少,為進一步改善農村教育環境,有效整合教育資源,讓當地學生接受更好的教育,當地已于2014年9月將紅光古天樂小學并入教學環境更好、教學資源更優的寄宿制學校蘭生小學。同時,將紅光古天樂小學校舍委托蘭生村村委會代管,因此存在閑置現象。(7月20日 澎湃新聞網)
【點評】在教育資源配置不夠均衡的前提下,新聞中提到的現象將長期存在,不是短期內就能改變的,也不會因為某個名人捐建了學校就能完全留住生源。面對這些問題,應該將其放到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大背景中進行審視和考量,通過加速城鎮化進程,留住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同時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提高鄉村教育質量,從而留住更多適齡學生在“家門口”上學,逐漸化解“城市擠、農村弱”現象。
給大學教授當中學教師潑點“冷水”
近日,廣州市白云區教育局公布了一份2021年公開招聘教師崗位博士研究生擬聘用人員名單,其中一人因擁有副教授職稱而備受關注。經查證,此人是河北大學副教授賴老師。官方簡歷顯示,賴老師是河北大學光學工程專業碩士生導師,獲工學博士學位,發表SCI、EI論文20余篇,曾主持包括教育部博士學科點專項科研基金項目在內的項目5項,參與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在內的項目10項。(7月8日 上游新聞)
【點評】此類現象,其實與名校畢業生、研究生應聘擔任中小學教師道理相似。職業選擇是個人自由,外界沒有什么可質疑的。針對此事,在眾多“叫好聲”中,小編倒想潑點“冷水”——科研水平與課堂教學水平是“兩碼事”,大學教授不一定就能上好中小學的課程。各地在招聘中小學教師時,應該堅持以符合中小學教師的要求和標準進行考核,而不應過分關注其他。
“教師彈性上下班”并非說說這么簡單
7月20日晚,北京市教委主任劉宇輝在做客“市民對話一把手·提案辦理面對面”節目時透露,北京市正在考慮通過采取教師“彈性上下班”等方式,關心關愛教師。(7月21日 北京青年報)
【點評】關于“教師彈性上下班”,目前還只是個別地方教育主管部門領導的初步設想,遠未進入實施階段。因為其中涉及復雜的管理問題,需要合理細化實施規則,科學考評教師的工作量與工作業績。建議地方管理部門以試點的形式推進此事,邊實施邊改進,為減輕中小學教師工作壓力探索適宜可行的方式和途徑。
中小學校長任職資格考試值得推廣
7月11日下午,廈門中小學校長任職資格考試落幕。這是廈門首次舉行該項考試,全市共有400多名中小學副校級領導參加,有學校的副書記、副校長、紀委書記。記者從廈門市教育局獲悉,此舉在福建屬于首創。考試為期兩天,分為筆試和面試。正如當老師要有教師資格證,今后在廈門當校長,也須持有校長任職資格證。(7月12日 海西晨報)
【點評】校長作為學校管理者,理應獲得相應的從業資格,實行“持證上崗”。通過統一考試,對校長的思想政治素質、學校管理能力、教育理論修養等進行考核,確保擔任校長的人員達到崗位標準與要求,這是提高學校辦學水平的重要保障,有利于促進區域教育管理規范化、現代化,是一種值得學習和推廣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