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平面設計中融入中國水墨畫,應在信息傳達、藝術表現、文化傳播方面進行多維考量。中國水墨畫中獨特的造型、氣韻、意象等,能在平面設計中精準表現。
關鍵詞:中國水墨畫 平面設計 應用
造型、色彩、線條、構圖等,都是中國水墨作品的重要構成要素。藝術家在進行藝術構思和繪畫藝術作品的過程中,會利用不同筆觸和墨法,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利用不同元素進行構圖時,可展現實像和虛像的獨特韻味和意象。現代設計情境中,若想將中國水墨畫科學地應用到平面設計中,設計者必須將不同文化的精髓進行巧妙融合。
一、中國水墨畫對平面設計的影響
(一)豐富平面設計素材
中國水墨畫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藝術表現手法,無論是變化萬千的用筆和用墨技藝,還是虛擬的統一和結合,都可成為平面設計素材或新的靈感。對于中國水墨畫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研究,相關人員需要對中國水墨畫的藝術特色建立正確的認識。即利用平面設計傳達信息的過程中,根據設計理念和初衷,有選擇性地應用傳統藝術元素。將現代符號和傳統美術符號進行科學的融合,并能從中國水墨畫的創作思想和藝術表現形式中獲得豐富的設計素材。如墨色的明度變化,可在色彩上產生不同的視覺表象。設計人員可將其作為平面設計的素材,合理地與文字和圖形進行融合。
(二)拓展平面設計理念的內涵
中國水墨畫與平面設計屬于不同的藝術門類,藝術表現手法和思想表達上,有著較大的差異性。但設計人員可以從具有意境的中國水墨畫中獲得新的設計理念,利用現代的藝術表現方法構建藝術空間,令人們從不同的墨色和筆觸中有新的文化理解和認知。從這個層面來看,中國水墨畫與平面設計的有機結合,可對原本的平面設計理念內涵進行拓展與延伸,即設計人員不再拘泥于作品的視覺沖擊,可有意識地展現現代藝術作品的文化性,并帶領大眾進入到截然不同的視覺體驗中。
(三)助力平面設計實現賦能和賦魅的目標
留白是中國水墨畫作品的妙用,在正確的傳輸藝術創意想法和創作者觀點的基礎上,可使欣賞者從中獲得不同的人生感悟和情感體驗。平面設計可利用白色的背景、流暢和生動的線條、濃淡相宜的墨色等,營造一個充滿現想象力的視覺空間。中國水墨畫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不僅是提升作品質量和藝術效果的過程,更是對平面設計進行賦能和賦魅的過程。設計人員可適當地弱化傳統平面藝術的視覺沖擊力,利用中國水墨畫在人的心理和思想層面產生的沖擊力。設計產品包裝或廣告宣傳文案的過程中,既要利用現代設計元素聚焦熱點,還要展現作品的藝術魅力和文化影響力。
二、中國水墨畫在平面設計中應用的要點
(一)墨色之美在平面設計中的點綴
中國水墨畫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既要符合大眾的審美情趣,以此保證作品的流通性,還要真正將藝術的精髓進行合理的表現,將現代設計理念與傳統美術文化進行科學的融合。設計人員應將中國水墨畫的特色墨色之美進行完美呈現,將其科學地融入平面設計中,以達到畫龍點睛的藝術效果。而墨色之美的體現,設計人員需要靈活地切換現代視角和古代視角。需精準地確立設計主題、合理地進行藝術構思,需要以平面設計為主,巧妙地融入中國水墨畫元素。墨色之美不應置于繁雜的平面設計背景中,設計人員應以素色背景為主,對圖像進行勾勒,借助中國水墨畫中潑墨、焦墨等不同的墨法,對平面設計作品進行賦魅。設計人員從自身的專業視角出發,對中國水墨畫的應用效果和使用的元素進行思考。如利用潑墨與包裝設計相結合的方式,更加直接地表達中國風的設計理念。平面設計作品若想聚合更多的熱度,就必須從同質化的創作手法中剝離出來。設計人員要充分發揮中國水墨畫的優勢和價值,將具有意象的用墨技法與現代平面設計進行融合,以元素點綴的方式營造富有聯想的意境。
(二)平面設計中虛與實的統一
平面設計更注重運用視覺語言與大眾進行交流和對話,利用現代文化和圖形等,傳達設計理念或是宣傳信息。將中國水墨畫應用到平面設計的過程中,設計人員必須明確傳統美術元素和優秀文化應用的關鍵要點。即中國水墨畫講究虛與實的結合和統一,以此構建遐想空間。因此,設計人員應注重在平面設計中體現虛實的統一與融合,使大眾能夠感受到新的視覺體驗,并促使他們以某個圖像元素為切入點展開討論或深思。而只有平面設計中的視覺語言具有感染力和傳播力,才能達到傳播信息的目的與效果。中國水墨畫與平面設計的融合,既要考慮設計風格,還要從廣告傳播學視域出發,將二者進行有效結合。傳統美術文化與現代審美的碰撞,應能產生較大的優質藝術文化的輻射效果,而不僅僅局限在粗暴的視覺沖擊中。注重巧妙地展現中國水墨畫的虛實寫法,令平面設計更具有藝術感和文化性。
(三)傳統優秀文化與現代設計理念的融合
中國水墨畫注重營造高雅、高潔的藝術形象和氣質,使人們在欣賞作品的過程中實現修身養性。而平面設計強調利用專業知識輸出價值和觀點,吸引人們參與到相應的活動中。無論是用于宣傳和推廣的海報設計,還是產品營銷中的包裝設計,都需要做到瞬間吸引大眾的目光,以發揮平面設計的作用與價值。而中國水墨畫和平面設計的融合,若一味地強調視覺沖擊而失去文化性和藝術性,將不能體現融入傳統文化元素的時代價值和意義。因此,設計人員必須將中國水墨畫中文化精髓與平面設計的圖片和文字進行深度的融合,以創造一個具有詩情畫意的視覺表現。設計人員應在文化層面進行融合和創新,通過融入中國水墨畫助推傳統文化風潮。以具有文化內涵的平面設計為載體,向人們傳播既定信息的同時,令大眾對美術文化、繪畫藝術等產生更濃厚的興趣。中國水墨畫作為具有濃厚民族特色的藝術,應能與現代設計理念進行深度融合。在滿足大眾物質需求的基礎上,對他們的文化精神進行正確的引領。將中國水墨畫作為大眾了解傳統文化的立足點,而平面設計可起到銜接古今的作用。二者的融合,既要達到信息傳播和共享的目的,還要展現出傳播和傳承傳統文化的效果。因此,設計人員運用中國水墨畫的過程中,必須注重凸顯平面設計的文化內涵和獨特的水墨意境。
三、中國水墨畫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策略
(一)依托二維空間構建唯美的意境
平面設計更強調利用具有視覺沖擊力的圖形元素進行構思,以達到吸引大眾關注度和討論度的目的。設計人員在二維空間里融入各式圖形和文字的過程中,雖能展現出一定的視覺沖擊力,但不易于引發人們無限的遐想,令整個作品缺少欣賞后的余味。因此,設計人員可利用中國水墨畫中特色的筆墨形態,在二維空間中構建唯美的意境,以激發人們無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不局限在利用濃厚的色彩或跳躍的圖像刺激人們的視覺,應通過具有意境和文化性的作品,使大眾和作品產生情感共鳴,甚至為他們提供書法情感和表達觀點的渠道。設計人員可將中國水墨畫中獨特的用筆和用墨,巧妙地應用到平面設計中。如對不同筆觸的線條和色彩進行重新排列,賦予平面設計獨特的筆墨神韻。具體來說,設計人員要對中國水墨畫的筆法進行深入研究,根據平面設計的立意,將平、留、染、勾等技法巧妙地與現實設計手法進行融合。利用獨特的線條處理技法,對平面設計進行藝術化的塑形。設計人員利用中國水墨畫中或粗或細、或方或圓的線條,表達平面設計作品的氣質和情感。或是將不同的線條進行組合和排列,以構建一個更加具有意境的平面設計作品。此外,設計人員利用破、潑、焦等不同的墨法,勾勒圖形的核心特質。或將獨特的筆法和墨法進行協調搭配,構建更加具有質感和變幻感的二維空間。
(二)現代設計中氣韻與文化性的體現
中國水墨畫在藝術表達上更講究氣韻和意象,部分藝術家會有意識地回避完整的描繪客體。齊白石提出“太似為媚俗”的理論,并強調畫作的唯美體現正是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因此,將水墨畫應用到平面設計中,必須抓準精髓和氣韻,通過刻畫似或不似的造型,體現現代藝術設計作品的獨特氣韻。對既定的物象進行虛化的處理,營造出更加具有意象的氛圍。如設計人員可將從中國水墨畫獨特造型中獲得設計靈感,將“似”和“不似”的別具風格的美感嵌入平面設計中。人們欣賞作品的過程中,會在不同的情境中徘徊,所以,要利用中國水墨畫的獨特筆勢構造充滿意象之美的造型,并利用粗細相間的線條營造具有立體感的視覺效果。例如,設計人員可從廣告領域較為有影響力的作品《杭州印象》中獲得啟發,基于確立的主題有針對性地融入水墨墨色。利用并不完整的造型,設計一個具有文化性和氣韻的平面設計作品。
(三)利用水墨畫簡約的構圖凸顯平面設計的寓意
關于中國水墨畫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設計人員要對作品的主題設定、構圖結構、觀點表達進行全面的了解。根據中國水墨畫的特點,選取最能體現其特殊藝術性和文化性的元素在平面設計中應用,同時,按照平面設計的既定創意和主題構思,將中國水墨畫和平面設計進行深度的融合。如中國水墨畫注重利用簡約的構圖表達極具現象空間的意境,使人們從看似簡單的線條和濃淡相宜的色彩中有所提體悟。設計人員應將中國水墨畫中的虛像巧妙地應用到平面作品中,利用簡約的水墨圖形和色彩,達到擴展作品藝術形象空間的作用。設計人員應利用淡淡的水墨色彩,更加直接地突出平面設計的主體思想和創意內涵。剔除煩躁的色彩搭配,令平面設計作品的背景更加空靈和干凈。同時,將有獨特意境的圖形和文字進行藝術化的羅列,采用象征性的方式激發大眾深層次地探索其背后文化內涵的欲望。即利用水墨畫虛實相統一的特點,構建具有無限遐想空間的構圖,令平面設計作品更加具有藝術性和美學價值。設計一個簡約風格的平面藝術作品,為人們提供與眾不同的韻味體驗。例如,設計人員可借鑒很有代表性的中國水墨畫,即《朱熹榜書千字文》,利用文字的偏旁部首進行平面設計。以此,真正利用水墨畫的簡約構圖凸顯平面設計的寓意,在閱讀千字文的過程中,能獲得思想的升華和心靈的放松。
四、結語
總之,設計人員應根據平面設計的表達特征,從藝術和文化視角出發,選擇適合的水墨作品中的元素進行應用。將中國水墨畫獨有的韻味浸入平面設計中,使人們從現代藝術設計作品中感受到別樣的情調和風韻。
參考文獻:
[1]馬玉山.水墨意境與平面設計的本土化[J].美與時代(上),2020(09):23-24.
[2]陳林.論中國水墨畫元素在平面廣告設計中的應用[J].明日風尚,2020(12):10-11.
(作者簡介:徐軍,男,本科,蘇州職業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傳統美術與現代設計)
(責任編輯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