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帆
摘要:早在2008年,教育部就已下發過有關“京劇進課堂”的試點工作文件,但在實施過程中,由于各種原因,高校戲曲社團文化建設的效果并不顯著。2016年,教育部門再次提出“戲曲進課堂”的試點工作,國家及有關領導人多次提出要將戲曲文化引入高校校園。本文將圍繞江蘇宿遷泗州戲在高校校園中的傳承現狀,研究促進江蘇宿遷泗州戲在高校校園傳承中存在的具體問題。
關鍵詞:江蘇宿遷? 泗州戲? 高校? 傳承
中圖分類號:J8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3359(2021)17-0145-03
江蘇宿遷的泗州戲融合了當地習俗,有時還會添加方言和其他當地語言,以營造一種親密的氛圍。目前最重要的是讓江蘇宿遷泗州戲進入大學生的眼中,有必要讓泗州戲進入高校,并且把泗州戲教育落實在高校教育中去,大學生可以通過學習感受泗州戲的魅力,從而使江蘇宿遷泗州戲更加直觀性和時效性,同時也達到推廣江蘇宿遷泗州戲的目的。推廣江蘇宿遷泗州戲教育,讓“泗州戲進高校”活動精神和理念用大學生喜聞樂見的傳播途徑,運用互聯網高科技工具和手段,把泗州戲與現代精神結合起來,才能使其樂于接受,感受到泗州戲的魅力,享受精神愉悅,與大學生產生共鳴。
一、江蘇宿遷泗州戲走進高校的必要性
作為一種體現中國傳統文化的藝術形式,泗州戲融合并吸收了詩歌,音樂,舞蹈,藝術,服飾,武術等藝術精髓,可以充分展現中國美學。通過泗州戲,我們講藝術、精神和道德,并帶領人們走向真理,善良和美麗,很好地傳達了中國精神。因此,泗州戲進校園在大學生的文化聯系與未來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大學生自覺地從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中汲取了力量,推動整體社會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鑒于泗州戲的存在和發展,在討論繼承與創新之間的關系時,還存在習慣于本能保持繼承價值的現象,強調對泗州戲主體的承諾是很好的,但是這些價值觀已經保證了泗州戲生存了很多年,但是對于尋求更好發展的泗州戲來說,另一種關系,即泗州戲的繼承和傳播同樣重要。繼承可以確保泗州戲曲的本身在發展過程中不會變形,保持自己的規則,確保該文化種子的基因不發生變異,并保持其特殊的美學品質和精神。在泗州戲復興的初期,有必要特別注意傳播價值,抓住傳播機會,選擇正確的傳播方法,并確定傳播優先群體。泗州戲努力適應變化,將多年積累的成就轉化為整個社會的寶貴資源,注重傳播,并率先在初中和大專院校傳播泗州戲的常識。講述泗州戲的故事,并指導大學生學習了解泗州戲,增加泗州戲年輕的聽眾。泗州戲的入學政策為泗州戲的繼承和普及提供了無限的可能性。
二、高校開展泗州戲社團文化建設的現狀分析
(一)重視程度不夠
就部分高校而言,對于泗州戲社團文化建設的重視程度還有待提高。雖然,相較傳統的高校教育,現今的高校教育已經有了很大的轉變,對于泗州戲文化的引入和推進做出了不少的努力,但就成效來看,還面臨著重重困難。有的高校只是口頭上宣傳泗州戲社團文化建設,實際上并未采取措施發揚泗州戲文化的精神和內涵;有的高校雖偶爾在開展泗州戲社團活動,但對于真正的泗州戲理解、泗州戲學習還有很多的不足;有的高校仍然受“應試教育”理念束縛,沒有讓泗州戲文化真正深入到課堂、深入到人心之中。多所高校已經多次提出要重視開展泗州戲社團文化建設,但在建設途中屢屢受挫,未能如愿進行,大學生學習時間的匱乏、高校資源的缺失、大學生自身傳統文化素養的欠缺等等,這些都是阻礙泗州戲社團文化建設的原因。為此,要想開展泗州戲社團文化建設,落實教育部門所提出的“泗州戲文化進課堂”的教學目標,高校必須重視泗州戲社團文化建設,給出足夠的時間和空間,提供足夠專業的師資力量,引導大學生認識我國的泗州戲文化、了解我國的泗州戲文化,進而繼承和弘揚我國的泗州戲文化。
(二)專業力量不夠
以高校泗州戲文化建設為探討目標,泗州戲自然是研究的重點,但目前的高校并沒有充足的專業力量引導大學生領略本地的戲曲文化,缺乏足夠的師資力量和泗州戲設備以及相應的課程來完善這一文化建設,為此,應當定期開展相應的“泗州戲進高校”的活動,引入一批專業的“泗州戲”演唱者,為大學生定期開展演出,邀請大學生共同參與到泗州戲的學習和表演當中,將泗州戲的精髓和文化內涵傳承下去;高校還可以完善泗州戲文化活動建設的相關設施設備,比如提供足夠的社團活動研究經費、泗州戲演出機會、多方高校聯誼活動機會等等,給大學生更多的時間和空間深入了解泗州戲。
三、促進江蘇宿遷泗州戲在高校中的傳承對策
(一)激發大學生對江蘇宿遷泗州戲的興趣
江蘇宿遷泗州戲都是這個地方的文化縮影。歷史是主題,通過觀看戲曲和談論歷史,大學生可以思考江蘇宿遷市泗州戲的發展,鼓勵大學生演唱和演奏,大膽地釋放自己的表演能力,并找到自信和光榮點。激發大學生對江蘇宿遷戲曲的興趣,使大學成為江蘇省宿遷市傳播和推廣宿遷戲曲的種子。江蘇宿遷的泗州戲繼承了當地的民俗風情,生動地詮釋了該地區的本質,有必要在大學里傳播江蘇省宿遷市的泗州戲知識,使大學生愛聽和演唱,并增強大學生對家鄉的熱愛。泗州戲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化身,具有很高的藝術和教育價值,是人道主義精神和傳統文化的瑰寶。大學生通過學習戲曲,可以了解傳統知識和文化的涵義,相互討論發現戲曲表演的潛力和創造力,老師可以將戲曲的元素融入大學教育中,演奏和演唱的過程將帶給大學生一種豐富的戲曲氛圍,并幫助大學生提高他們的實際藝術經驗,使他們欣賞和表演。團隊合作的能力可以激發人們對藝術的持久興趣和愛好,并提高他們的綜合素養。文化的傳承需要世代相傳,江蘇宿遷的泗州戲是獨特的,具有獨特的歌唱風格、表演藝術、古裝道具和劇本,有很高的整體美學價值,值得繼承。作為大學審美教育的一種教學手段,泗州戲戲曲教育可以更好地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戲曲是舞臺表演的一種形式,身體姿勢,線條,與其他演員的協調以及對表演技巧的記憶等等這些都會影響戲曲的完成度,可以通過定期鍛煉來改善大學生的身體素質。隨著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泗州戲教育的作用以及提高大學生整體素質的重要性,在中等和高等教育中推廣泗州戲教育將變得越來越容易。
(二)提高教師的泗州戲專業能力
在大學里引進泗州戲教學,這對中華民族文化的傳承和共享精神家園的建設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通過開展“泗州戲進校園”活動,可以提高大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興趣,豐富大學生的課堂生活,減輕大學生學習壓力,并繼承過渡戲曲文化。培訓宿遷市大學生了解當地文化,使他們熱愛當地文化,熱愛家園,這也巧妙地提高了大學生的整體素質。“泗州戲進校園”活動也保護了當地文化。傳統文化與泗州戲文化的繼承和發展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途徑之一。俗話說,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在泗州戲教育的發展過程中,必須不斷提高泗州戲教師的專業能力。大學生泗州戲表演是對江蘇宿遷泗州戲藝術魅力的某種精確和可靠的再現,如果有高水平的教師教育質量,大學生將享受更多的利益,教育質量自然提高。此外,我們可以邀請戲院前輩對大學老師進行培訓,使他們可以更規范地學習,從而使大學老師能夠精準地展示泗州戲的技巧,用專業技藝知識感染大學生。當大學生融入到場景中時,他們可以更生動地模仿江蘇宿遷市泗州戲的表演特征,老師對大學生表現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評論,并激發了大學生表現的樂趣。
(三)江蘇宿遷泗州戲進高校的途徑和形式
作為江蘇泗州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利用“動態”表演來代表該地區的傳統文化和歷史文化傳統。時代精神創造性地改變了文化傳統。泗州戲表現出了泗州戲演員身體動作中的舞蹈之美,再現了藝術的歷史和現實,并為觀眾帶來了愉悅的享受。
1.泗州戲文化環境的布置
要讓大學生感受到江蘇宿遷泗州戲所擁有的魅力,就要讓大學生在日常的學習中對江蘇宿遷泗州戲具有一定的了解,了解的途徑和形式可以多樣化。如:舉辦泗州戲知識講座、舉行泗州戲繪畫和征文比賽、舉行泗州戲知識手抄報比賽等活動,在學校的櫥窗張貼關于泗州戲的相關知識,讓江蘇宿遷泗州戲融入高校的方方面面,讓學生通過讀和看加深對江蘇宿遷泗州戲的了解,這樣也會使學生對江蘇宿遷泗州戲產生興趣。
2.營造江蘇宿遷泗州戲的欣賞環境
戲曲,說到底是說唱藝術,光靠看,難以感受到它的魅力。江蘇宿遷泗州戲進高校,那就需要高校借助先進的多媒體設備,讓大學生受到江蘇宿遷泗州戲文化的熏陶。如:高校的廣播可以開辦泗州戲專欄,播放一些好聽、優美的江蘇宿遷泗州戲,還可以開展江蘇宿遷泗州戲校本課程,讓教師在課堂上播放江蘇宿遷泗州戲的有名片段,使大學生欣賞到泗州戲的美感,這樣做會激發大學生對江蘇宿遷泗州戲的興趣,對以后的泗州戲學習具有很大的幫助,也可以在音樂課堂上融入泗州戲,這就需要教師有堅實的泗州戲基礎,將江蘇宿遷泗州戲和現代音樂進行融合,幫助大學生近距離感受到江蘇宿遷泗州戲的魅力。教師還可以把泗州戲所用的道具服飾帶入課堂,讓大學生在觀察以及觸摸中產生想學江蘇宿遷泗州戲的念頭。高校通過這些途徑加強大學生對江蘇宿遷泗州戲的了解,讓江蘇宿遷泗州戲深深烙印在大學生的腦海中。
3.開展江蘇宿遷泗州戲演出活動
高校僅僅讓大學生通過看和聽的方式了解泗州戲的知識還是遠遠不夠的,高校畢竟缺少專業的泗州戲表演人才,所以可以邀請專業的泗州戲藝術團在高校開展江蘇宿遷泗州戲的表演,讓大學生能夠在現場看到真正的江蘇宿遷泗州戲表演,感受到江蘇宿遷泗州戲的魅力,讓大學生真切感受到泗州戲演員的專業性,使大學生對泗州戲產生興趣。高校還可以聘請專業的演員來學校開展泗州戲表演的課程,并成立社團,讓有興趣的大學生參與進來,并且可以提供場地以及服裝,讓大學生在學校進行表演,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大學生學習泗州戲的積極性,也可以引導不敢加入的大學生加入其中,加強江蘇宿遷泗州戲的普及范圍。
4.邀請泗州戲票友進高校
充分利用身邊的資源,就高校學生對泗州戲的了解做過調查,在調查中,發現有的學生的家長本身就是戲迷,這些老戲迷本身就是優秀的泗州戲文化的傳承者,我們如果能充分發揮學生身邊的資源,可能對于江蘇宿遷泗州戲、傳統文化的傳播更為有利。此外,當地還活躍著一些深受基層百姓喜愛的江蘇宿遷泗州戲班子,可以說,這些都是高校所具有的得天獨厚的條件,完全可以邀請這些人深入高校“傳經送寶”。
(四)提升學生文化素養,開展泗州戲文化進課堂的活動
綜合以上所提到的問題,本文認為,要真正落實“泗州戲文化進課堂”的教育目標,真正實現泗州戲社團文化建設,學校必須重視泗州戲文化課程化這一方面。將泗州戲文化融入到課程之中,才能夠實現潛移默化的熏陶,大學生能夠通過書面的學習和實踐經驗的積累,全方位地了解泗州戲文化,了解其來源、發展以及經典曲目,在全方位了解的基礎之上,大學生自身的文化素養才能夠得到有效的提升。為實現這一目標,校方要盡可能多地開展泗州戲文化進課堂地活動,認真編寫本地泗州戲文化的教材,將本地泗州戲文化的故事寫進課本,激發大學生對泗州戲文化的熱情和興趣,調動大學生參與泗州戲文化建設的積極性,引導大學生樹立傳承和發揚泗州戲文化,尤其是泗州戲文化的意識和精神,以此促進高校泗州戲社團文化建設的開展。
四、結語
大學是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時期,在此期間,大學生可以體驗泗州戲文化,并在傳統戲曲文化的影響下學習和生活,逐漸地對泗州戲產生了興趣。這樣,江蘇宿遷泗州戲就有了新生一代的觀眾基礎,必將有利于江蘇宿遷泗州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江蘇宿遷泗州戲進入高校并非只是江蘇宿遷泗州戲的單方面推動,還需要高校的積極配合、家長和教師的共同參與,這樣才能使江蘇宿遷泗州戲真正進入高校,讓江蘇宿遷泗州戲得到繁榮和發展。
參考文獻:
[1]連俊杰,周靜,張雷.高校戲曲社團傳承與傳播模式研究——以蚌埠醫學院梨園風戲曲社戲曲藝術傳承與傳播模式為例[J].文藝生活·文藝理論,2019(02):263-264,280.
[2]涂仁明.芻論地方戲曲在貴州師范類高校中的傳承與發展——以黔劇《奢香夫人》為例[A]//2019年南國博覽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三)[C].2019年.
[3]孫焱.星星之火等待燎原——戲曲音樂在高校社團的傳承實踐[J].音樂生活,2020(05):42-44.
[4]肖姝.傳統文化傳承在高校公共藝術教育中的實踐探索——以《戲曲鑒賞》課程為例[J].大眾文藝,2020(09):241-242.
[5]鮑震培.高校曲藝鑒賞課與社團建設在曲藝活態傳承中的作用[J].曲藝,2019(05):57-59.
[6]周雪.泗州戲在高校思想道德價值觀的開發探討——以鑒賞泗州戲《秦香蓮》為例[J].池州學院學報,2017(04):123-125.
[7]劉艷敏.高校地方劇種教學初探——以宿州學院音樂學院泗州戲教學為例[J].廣西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18(03):11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