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濤
“我們采取‘長牙齒的硬措施,堅決守牢耕地保護紅線,保證了耕地數量不減少、質量不降低,全市糧食種植面積穩定在410萬畝以上,糧食產量穩定在200萬噸以上。”近日,說起全市防止耕地“非糧化”工作,焦作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耕地保護監督科科長周楓說。
近年來,焦作市實施最嚴格的耕地用途管控制度,落實耕地保護目標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規范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管理,加大糧食生產政策支持,堅持科學合理利用耕地資源,將有限的耕地優先用于糧食生產,不斷鞏固提高糧食主產區綜合生產能力,守牢糧食安全底線。
加強監測? ?遏制“非糧化”
該市不斷加強糧食生產功能區監管,要求各縣(市、區)把糧食生產功能區落實到地塊,保障主要糧食作物種植面積。組織開展糧食生產功能區劃定“回頭看”,對糧食種植面積大但劃定面積少的進行補劃,對耕地性質發生改變、不符合劃定標準的予以剔除并及時補劃。
同時,該市要求不得擅自調整糧食生產功能區,不得違規在糧食生產功能區內建設種植和養殖設施,不得違規將糧食生產功能區納入退耕還林還草范圍,不得在糧食生產功能區內超標準建設農田林網,保證永久基本農田內小麥、玉米等谷物的種植面積,禁止閑置、荒蕪永久基本農田,嚴格落實對非法占用永久基本農田的處罰措施,守牢耕地保護紅線。
為加強對耕地種糧情況的監測,該市定期開展農業遙感地面樣方調查,為農作物種植分布“一張圖”遙感監測工作提供數據支持,提高監測精度。建立耕地“非糧化”情況通報機制,每半年開展一次耕地種糧情況監測評價,定期對糧食生產功能區內目標作物種植情況進行監測評價,加強信息化、精細化管理,從實際出發,分類穩妥處置存量問題,堅決遏制耕地“非糧化”,并要求各縣(市、區)加強耕地種糧情況動態監測評價力度,發現問題及時整改,重大情況及時報告。
壓實責任? ?規范土地流轉
該市嚴格實行糧食安全責任制,落實黨政同責要求,不斷加強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優化考核指標,將防止耕地“非糧化”作為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重要內容,提高糧食種植面積、產量和高標準農田建設等考核指標權重。強化考核結果運用,對成績突出的縣(市、區)進行表揚,對落實不力的進行通報約談,并與相關支持政策和資金掛鉤。
該市持續規范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管理,建立健全工商資本流轉土地資格審查和項目審核制度,強化租賃農用地監測監管,對工商資本違反相關產業發展規劃,大規模流轉耕地不種糧的“非糧化”行為,一經發現堅決予以糾正,立即停止其享受的相關扶持政策,并鼓勵和引導工商資本到農村從事良種繁育、糧食加工流通和糧食生產專業化、社會化服務。
落實獎補? ?提高種糧積極性
耕地要產量,農民積極種糧是關鍵。為此,該市強化糧食種植政策支持,落實產糧大縣獎勵、農業支持保護補貼等政策,積極爭取國家對糧食主產區給予利益補償,著力保護和調動各級政府保護耕地、重農抓糧和農民務農種糧的積極性。
該市將高標準農田建設產生的新增耕地指標調劑收益優先用于農田建設再投入和債券償還、貼息等,相關農業資金向糧食生產功能區傾斜,優先支持糧食生產功能區內目標作物種植,加快把糧食生產功能區建成“一季千斤、兩季一噸”的高標準糧田,切實保障糧食安全。
該市不斷加強對種糧主體的政策激勵,支持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糧食適度規模經營,大力推行代耕代種、統防統治、土地托管等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提高種糧規模和效益,完善聯農帶農機制,讓種糧農民合理分享糧食增值帶來的收益。同時,貫徹落實國家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鼓勵各類市場主體積極開展預約、訂單收購,推進優質小麥等專種、專收、專儲、專用,確保實現優糧優價;圍繞玉米籽粒機收、高效植保、烘干等糧食生產薄弱環節開展機械化技術試驗示范,鞏固提升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水平;支持建設糧食產后烘干、加工設施,延長產業鏈條,提高糧食經營效益。
“我們還充分利用信息網絡、廣播、電視、報刊等媒介,加強耕地保護的政策宣傳,增強全社會‘愛耕地、廣種糧、種好糧的自覺性,為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營造良好氛圍?!敝軛髡f。(作者單位:焦作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