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根華
“龍塘自然資源所,你轄區東莊村附近有疑似違法建設正在施工,請立即派人前去查明情況。”
“收到,馬上處理。”
日前,民權縣自然資源局通過執法監管平臺指揮中心向自然資源所下達指令,及時查處了一處土地違法案情。這只是該縣自然資源局切實保護耕地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民權縣高度重視耕地保護工作,著力構建“黨委領導、政府負責、部門協同、社會參與、上下聯動”的耕地保護新格局,實現了全縣耕地面積不減少、質量有提高的總體目標,先后榮獲全省基本農田保護先進單位、節約集約用地模范縣等稱號。
健全耕地保護機制
“有了這‘緊箍咒,再像以前那樣對村里的違法占地、違規建設行為不聞不問就不行了,不然罰錢是小事,弄不好還要追究紀律和法律責任。”提起履行耕地保護責任,該縣林七鄉東付莊村黨支部書記陳永林說。陳永林口中所說的“緊箍咒”,便是該縣根據自然資源管理“一網兩長”制要求重新修改并層層簽訂的耕地保護目標責任書。
為切實保護耕地,該縣將耕地保護工作納入政府目標考核,相繼出臺《關于進一步落實最嚴格耕地保護制度的通知》等系列文件規定,縣、鄉、村、組逐級簽訂耕地保護目標責任書,全面推進自然資源執法監管關口前移、觸角下延。
為切實調動鄉(鎮)黨委、政府積極性、主動性,該縣改進考核獎懲措施,制定下發《民權縣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拆舊區土地整治工作方案》,明確規定在核算增減掛鉤土地整治復墾指標與補助資金時,各鄉(鎮)發生違法占用基本農田和耕地的,分別按照1∶5和1∶3的比例扣減轄區內城鄉建設用地拆舊指標和補助資金。新增違法用地占用林地的,按占用耕地標準執行。未發生新增違法用地行為的鄉(鎮),土地整治補助資金標準每畝增加1萬元。
據該縣自然資源局負責人朱昆郎介紹,今年初,縣政府專門拿出600萬元資金,對2020年度12個違法占用耕地為零的鄉(鎮)進行拆舊指標補助資金獎補。
夯實耕地保護基礎
民權縣委、縣政府不斷加大耕地保護和自然資源執法監管的投入力度,已累計投入資金300余萬元對全縣200多塊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牌進行修建完善。同時,在配齊基本農田管護車輛的基礎上,縣財政又專門拿出100余萬元資金,為自然資源執法監察大隊配備了8臺執法巡查車輛。
為解決工作人員后顧之憂,該縣將執法監察人員的工資全部列為財政全供,基層自然資源所執法經費按每人每年12800元足額發放。
“現在我們的執法經費有保障,工資發放及時,辦公、執法設備一應俱全,大家的干勁非常足。”該縣自然資源執法監察大隊負責人韓守才說。
為不斷強化執法監管平臺、遙感監測等現代科技手段對自然資源執法監管工作的支撐,該縣政府投入大筆資金在全縣范圍內建立了160個“國土衛士”執法監察監測基站,實現了對全縣自然資源全方位、全覆蓋、無縫隙監管。同時,購置配備無人機對重點區域進行常態化監測,實現了土地違法行為的實時監測、及時處置,取得了良好效果。
全面推進“一網兩長”制
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全面覆蓋、職責到人”的原則,該縣高效率、高質量全面推進自然資源管理“一網兩長”制工作,建立健全縣二級網格、鄉(鎮)三級網格、行政村四級網格的完整網格化管理體系,夯實管理責任,形成監管合力,落實日常巡查,切實守牢耕地保護紅線。目前,該縣劃分二級網格19個、三級網格532個、四級網格1243個,縣自然資源局259名黨員干部全部下沉鄉村一線,擔任田長聯絡員,配合田長履責管田。
“田長聯絡員入村開展工作每月不少于1次,對各自聯絡區域內自然資源保護工作進行督導,協調解決、匯總上報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并就自然資源法律法規和政策知識做好宣講工作。”朱昆郎介紹。
按照網格化管理要求,該縣十分重視發揮四級(村級)網格田長的“監視器”作用。四級(村級)網格、田長一般都由村委干部擔任,他們生活在村里,信息掌握及時全面,就像一個個“移動攝像頭”,時刻對網格內的土地利用、耕地保護情況進行全天候、全方位“掃描”,一有“風吹草動”,即可做到早發現、早制止,使土地違法行為得到有效遏制。(作者單位:民權縣自然資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