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i
2021年5月19日,阿富汗喀布爾,13歲的小號手Zohra(后排中位)在樂團排練。她的名字恰巧和樂團重名。
單簧管演奏者Marina。
15歲的Marzia在排練間隙休息,她是樂團的中提琴手。
排練結束后,Marzia在校車上等她的朋友。
2021年8月15日,塔利班以拉枯摧朽之勢取得了阿富汗的控制權。緊接著,阿富汗當地在校的女大學生被勸返,公共文化場所被關停,喀布爾街頭的女性廣告牌被涂抹至看不清模樣……
這一系列動作,讓人想起曾經的塔利班的“執政黑歷史”。
自1996年掌控阿富汗后,塔利班采取嚴刑峻法進行統治,對違規者施以極刑,比如以石塊砸死通奸者,砍斷竊盜者手腳等。在音樂藝術領域,塔利班也奉行極端反世俗的路線。他們認為音樂容易使人沉迷于感官享受而走上歧途,因此在其統治下,阿富汗的婚禮和葬禮上聽不到音樂,普通人在家里放音樂也要面對嚴酷的懲罰。
塔利班執政期間,本土音樂家要么到處流亡,要么含淚銷毀心愛的樂器,音符消失在阿富汗的上空。直到2001年塔利班政權被推翻,阿富汗的音樂文化才從緊箍咒中間逃離出來。
2003年,阿富汗第一支女子獨立搖滾樂隊布卡樂隊(Burka Band)成立,因一首抒發阿富汗女性困境的《藍色布卡》迅速風靡德國。垮臺的塔利班,仍多次宣揚要將她們當眾處死。這支樂隊不得不一直保持神秘。鼓手Nargiz、貝斯手Zamina和主唱Lorna三人,把自己隱藏在藍色罩袍下,將五官嚴嚴實實地包裹起來。
真正讓阿富汗音樂恢復起色的,是阿富汗國家音樂學院的建立。2013年,獲得音樂博士學位的阿富汗人艾哈邁德·薩馬斯從澳洲回到祖國,在這片幾近失樂的土地上創建了國家音樂學院,教授阿富汗傳統樂器和西方音樂等,并培養起阿富汗歷史上第一支全女性管弦樂團Zohra。
音樂學院成立前,阿富汗領土上根本找不到一個可以在國事活動上演奏國歌的樂隊,阿富汗國家音樂學院的出現填滿了這個空缺。不同性別、不同民族的樂手一起公開演奏,這在塔利班執政時期,絕對難以想象。
音樂學院的創辦并非一帆風順,2014年,一枚炸彈在一所高中禮堂爆炸,艾哈邁德·薩馬斯當時正在現場聽音樂會,這起襲擊導致他身負重傷,左耳失聰。隨后塔利班宣稱對襲擊負責,并在聲明中指責他腐化年輕人。盡管危險重重,音樂學院依然正常運轉,學校的交響樂團還多次受邀到海外演奏,向世界展現阿富汗的另一面。
如今,隨著總統加尼逃亡、塔利班奪權,國家音樂學院的命運幾何,阿富汗的音樂藝術會否被清除,暫時沒人知道。但愿塔利班能對新世界溫柔以待。
2021年4月29日,喀布爾,伊扎圖拉·尼馬特(左)在工作室制作阿富汗傳統樂器熱瓦甫(Rubab)。
13歲的穆罕默德·西迪克(左)和16歲的法亞茲·薩基在一家樂器店演奏樂器。他們經常來店里練習。
工匠用砂紙打磨熱瓦甫表面。
Sheer在居民區中建立了一個音樂工作室,日常在工作室內創作。
喀布爾的樂器店內,樂手在練習創作。店內掛有熱瓦甫、手鼓等傳統樂器。
熱瓦甫不但是少數民族喜歡的彈撥樂器,更是一件精致的純手工工藝品。
在音樂學院里,工匠在制作手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