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靜
跟隨著亥姆霍茲和魏爾肖的步伐,洪堡節開啟了對氣候、移民、衛生健康等全球性議題的廣泛討論。
2021年8月中下旬,洪堡節活動在位于柏林米特區的洪堡大學校園內熱鬧開場。
今年的洪堡節,將科學與藝術相結合,在不到兩周時間內,為觀眾呈現了一系列精彩紛呈的活動,如音樂會、戲劇、舞蹈表演、展覽、討論會、遠足參觀等。所有活動在戶外舉辦,并向觀眾免費開放。
本次洪堡節還同時慶祝兩位著名德國科學家—赫爾曼·馮·亥姆霍茲和魯道夫·魏爾肖的200周年誕辰。赫爾曼·馮·亥姆霍茲是著名的德國物理學家、發明家、生理學家,還曾擔任軍醫;魯道夫·魏爾肖則是著名的德國病理學家、政治家和社會改革家,他在1858年出版了重要著作《細胞病理學》,被譽為“病理學之父”。
跟隨著亥姆霍茲和魏爾肖的步伐,洪堡節開啟了對目前全球性議題的廣泛討論,如氣候、移民、衛生健康等。
針對魯道夫·魏爾肖所提出的公共衛生思想,洪堡節開展了“旋毛蟲研究和魯道夫·魏爾肖”展覽。1864年,魏爾肖出版了關于旋毛蟲學說的介紹,該學說不僅具有科學性的意義,也對社會政策具有很強的信息性和實操性的意義,比如涉及針對肉類生產者和食用者的具體指導。
魏爾肖在知識和方法的傳播,以及研究社會政策貢獻方面,樹立了典范。他在教學中也非常注重實踐和理論的結合,踐行著“真理的文化”。他一直堅持對旋毛蟲的研究,并申請引入了“用顯微鏡對柏林豬肉進行強制性檢驗”的要求,還在包括屠夫行會在內的機構,開展有關旋毛蟲的講座。
1900年,隨著《屠宰牛和肉類檢驗法》的引入,魏爾肖的提議獲得了法律效力。旋毛蟲檢驗顯微鏡的標準化,也為之后獸醫學科的發展奠定了某種技術基礎。
此外,在魏爾肖的倡議下,“柏林人類學學會”于1869年建立,以此為基礎誕生了柏林人類學、民族學和史前史學會。學會收藏了魏爾肖的私人藏品,包括部分來自世界各地的人類頭骨。
回到洪堡節,該展覽闡明了魏爾肖在醫學、技術和社會政策之間的跨學科研究和貢獻,同時,也將他的作品放入了批判性的話語框架進行展覽。
其他富有意義且有趣的活動還包括:《Kosmos》雜志關于可持續漁業和現代奴隸制的閱讀活動;以未來為主題的論壇和相關可持續發展的工作坊;相關人類學主題的戲劇表演以及工作坊;有關探戈和移民結合的表演以及討論會;圍繞赫爾曼·馮·亥姆霍茲聲學實驗所開展的音樂會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1年7月到8月初,洪堡大學還曾在紅色市政廳前的廣場,參與舉辦了“2021年柏林知識之都”活動。當時,洪堡大學已經在市中心的校園舉辦了有關可持續漁業的閱讀活動,還在新的移動校園內舉辦了“可食用城市”為主題的戲劇表演和工作坊活動。這些活動都大受歡迎,吸引了除學生外的很多校外觀眾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