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涑賢,石碧園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管理學院,陜西 西安 710055)
自2013 年以來,我國進入大規(guī)模開展PPP 項目階段,截至2020 年12 月底,我國累計入庫的PPP(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項目已達9 930 個,投資額更高達158 721 億元。PPP 項目模式的出現使政府找到了分擔財政負擔和風險的合作伙伴,通過建立政府和私人部門之間的長期伙伴關系,以各種合作方式提供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投資。然而,在以往合作中常因公私雙方缺乏信任、伙伴關系不穩(wěn)定而造成PPP 項目價值損失,給項目價值增值帶來一定困難。
已有文獻對影響項目績效的因素進行了大量研究,但這些研究僅集中于成本、工期、合同規(guī)定的質量等基本的項目績效指標[1-2]。隨著高新技術成果不斷滲透建筑行業(yè),建筑市場正在發(fā)生深刻變化。工程項目中,實現合同的基本目標已不能滿足各方參與者的期望,各方希望項目績效得到改善,甚至希望增加工程項目價值[3]。現有研究主要集中于合同對價值改善的影響,傾向于從提高合同的完備性來抑制雙方機會主義行為。但合同的完備性難以保證,加之PPP 項目一般周期較長、所處法律、市場等外部環(huán)境不穩(wěn)定等特點,依靠合同治理對項目價值增值帶來的效果并不理想。石世英等(2019)[4]的研究表明,PPP 項目中合作主體的伙伴關系將影響項目價值的實現。宋喜鳳等(2013)[5]指出關系質量作為一種治理機制,通過建立合作雙方間的信任、關系承諾等,能夠確保交易的順利完成。劉剛和王嵐(2014)[6]認為關系質量水平的高低影響著合作主體間的信息、技術資源的共享情況,進而影響信息和技術增值。在PPP 項目中,兩大參與主體(政府部門和私人部門)能在良好的關系質量的驅使下主動分享技術、資源、經驗,有利于項目價值增值的實現。
在PPP 項目中,現有研究并未對關系質量如何影響項目價值增值問題做出探討,二者之間的路徑關系有待明確。Liu 等(2010)[7]認為合作伙伴間良好的關系質量能促使各方進行密切的交流互動,從單純的商業(yè)交易升級為擁有長期合作關系的戰(zhàn)略聯盟。因此,PPP 項目中政府部門和私人部門間保持良好的關系質量能激勵雙方做到風險共擔、收益共享,為保持項目順利進行而積極實施合作行為,促進項目成果產出。
因此,本文將在以下兩個方面展開研究:其一,探究公私雙方的關系質量能否對PPP 項目價值增值起積極作用;其二,根據社會交換理論,探究公私雙方的角色內行為和角色外行為在關系質量與項目價值增值間的中介作用。綜上,本文通過建立一個新的理論模型,擴展了項目價值增值的相關研究,為PPP 項目管理提供相關建議。
關系質量的概念最初被應用于營銷領域,研究顧客與銷售人員間關系滿足雙方需求的程度,用來衡量一種關系對于特定的目的是否合適[8]。之后關系質量的應用領域擴展到了供應鏈管理,是對企業(yè)間關系的總體評估。何偉怡和張娉娉(2020)[9]指出建筑供應鏈中工程參與主體間的關系質量水平越高,越能促進建筑供應鏈上各參與主體信息共享。然而,對于建筑領域中各方關系的本質和發(fā)展,尤其是非正式關系的研究還比較缺乏[10]。以往的研究表明,締約方往往忽視了對其工作關系的系統評估,因為它們的關系往往被認為是一次性的,即在項目完成后結束[11]。但有學者認為,系統的構建、程序的進行和方法的實施都離不開合作主體間的基本關系[12]。因此,本文關注了PPP 項目主體間的關系質量,并鑒于研究情境和研究對象,將關系質量定義為PPP 項目中政府部門和私人部門對雙方密切程度和信任程度的綜合評價和認知。
關系質量的定義和概念層出不窮,因此,關系質量的維度也存在著分歧和共識。Crosby 等(1990)[8]認為信任和滿意是組成關系質量的兩個維度。Kumar 等(1995)[13]指出關系質量不僅包含信任和滿意,還有承諾和沖突。Hajli(2014)[14]認為在社交商務中認為人際關系質量包含信任、承諾和滿意。一些學者提出信任和承諾是關系質量的核心要素。Lai等(2009)[15]認為承發(fā)包商間的關系質量包括信任和承諾。Medlin 等(2005)[16]認為都應該基于企業(yè)間的信任和承諾來考慮其關系是否協調。馬鴻佳等(2017)[17]指出企業(yè)間良好的關系質量就是互相信任互相承諾。在上述討論之后,本文認為關系質量應包含信任和承諾兩個方面。信任是政府部門和私人部門對彼此具有可靠誠實的品質的信心,認為彼此不會實施投機行為。承諾表示公私雙方希望持續(xù)保持重要關系以及進行協作的程度。
Phua(2014)[18]將旨在完成相互依賴的共同工作,而自愿付出的努力定義為合作行為,他將合作行為視為一維結構。然而,有研究傾向于將合作行為視為多維結構。Katz(1964)[19]將合作分為角色內行為和角色外行為。角色內行為指的是在工作中指定的正式的、強制性的以生產功能為中心的行為;角色外行為是自愿的和自發(fā)的行為,通常超出特定的角色描述。顯然,角色內行為是工作的最低級別標準。如果僅僅依賴于最低層次的行為,組織很難有效運行。因此,角色外行為在組織運行中也至關重要。Lewin 和Gold(1999)[20]也確定了合作動機的兩種類型,一種是來自合同義務和控制的外部動機,另一種是來自個人的內部動機。進一步的研究基于行為的功能和來源,將合作行為分為角色內行為、角色外行為、服從行為以及恭敬行為[21]。PPP 項目績效持續(xù)改善不僅要求合作方完成職責范圍內的角色內行為,而且需要激發(fā)其職責范圍以外的角色外行為。合作伙伴的行為通常由規(guī)定行為和自發(fā)行為兩部分組成。因此,本文認為角色內行為和角色外行為的概念能夠更好地捕捉PPP 項目中合作行為的真實情況。
價值增值來源于波特的價值鏈理論,被廣泛應用于市場營銷等不同領域:供應鏈管理[22]、大眾媒體傳播、教育[23]等。隨著對價值增值的研究,丁士昭提出了建設項目管理的“價值增值”概念,并將其分為建設過程中的附加值和運營過程中的附加值[24]。葉曉甦等(2017)[25]認為PPP 項目價值是由伙伴關系價值、企業(yè)價值、公共價值組成的,其中伙伴關系價值即為PPP 項目價值中的增值部分。Liu 等(2019)[26]指出工程項目的價值增值應從時間維度和利益相關者維度進行定義。從時間的角度來看,項目價值增值包括從項目決策和實施到項目運營和處置的整個項目生命周期。從利益相關者的角度來看,項目價值增值是各利益相關者對項目成果感到滿意。其中,“硬”指標方面的項目增加價值包括項目管理中的“質量—時間—成本”分析。而“軟”指標包括利益相關者滿意度、合作愉快度、雙方聲譽、能力提升等。徐永順等(2019)[27]進一步指出,PPP 項目的價值增值分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短期目標指顯性需求的改善,長期目標包括隱形需求的實現。因此,本文結合Liu 和徐永順的研究,將PPP 項目價值增值定義為顯性需求目標的改善和隱性需求的實現。顯性需求指按照合同規(guī)定盡可能降低成本,縮短工期,改善功能結構。而隱性需求則是合同規(guī)定之外的對項目長期運營有利的目標實現,如政府部門和私人部門之間的信息溝通順暢、雙方對彼此的信任增強、擁有更多合作機會、雙方名譽提升以及降低項目的環(huán)境污染程度、項目使用者對項目成果感到滿意、滿足政府部門的治理目標等。
Morgan(1994)[28]指出合作伙伴間相互信任程度越高,相互之間的承諾越強,則雙方長期合作的可能性及意愿也越強。因此,高水平的關系質量能夠促使公私雙方進行更多的溝通交流,真誠地分享技術和經驗,獲得更加完備的建設方案,進而提高項目建設效率,提升項目完成質量,創(chuàng)造項目的額外價值。同時,公私雙方能夠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商討更加公平合理的風險分配方案,提高了雙方信譽,更好地實現項目價值增值。良好的關系質量使得公私雙方能積極、及時地解決項目生命周期內出現的問題,不僅提升了雙方對合作的滿意度,獲得更多未來合作機會,也降低了項目成本,加快了項目進度,為項目價值增值的實現提供保證。此外,良好的關系質量有助于公私雙方進一步投入用來維護關系的資產,Steijn 等(2011)[29]指出這種專用性資產并不簡單是一筆資金,它具有價值創(chuàng)造的潛力,未來會為項目帶來價值增值效果。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設:
H1:在PPP 項目中,公私雙方的關系質量與項目價值增值正相關。
PPP 項目所處的外部環(huán)境不斷變化以及公私雙方的消息不對稱等問題使得合作過程中充斥著機會主義的可能性。此時,僅僅依靠合同的強制性規(guī)范雙方的行為并不能達到預期的合作效果,建立公私雙方良好的關系質量對促進雙方合作行為至關重要。在PPP 項目中,良好的關系質量代表著公私雙方間存在高水平的信任和承諾,這不僅抑制了雙方各自行使投機行為,更激發(fā)雙方考慮對方的利益和需求,對發(fā)展長期合作關系充滿信心[30]。基于互惠原則,良好的關系質量帶來的相互信任相互承諾的狀態(tài)會約束合作雙方為了追求自身利益而放棄承擔自身責任的思想,促使角色內行為的履行[31]。同時,一旦伙伴之間建立了信任,伙伴往往會積極參與工作,甚至自愿承擔額外的任務。雙方締結了緊密的關系時,將增進組織內團結氛圍,使公私雙方形成共同體。在這種情況下公私方不再僅關注自身利益,而是追求雙方的合作共贏,有助于實現角色外行為。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設:
H2:在PPP 項目中,公私雙方的關系質量與雙方合作行為正相關;
H2a:在PPP 項目中,公私雙方的關系質量與雙方角色內行為正相關;
H2b:在PPP 項目中,公私雙方的關系質量與雙方角色外行為正相關。
在PPP 項目中,公私雙方盡職履行合同規(guī)定的任務目標保證了項目的順利推進,也提高了雙方對彼此的合作滿意度和合作信譽,為將來的合作提供機會,促進項目價值增值。Liu 提出在工程項目建設過程中承包商的角色外行為有利于促進項目價值增值[26]。角色外行為這種利他行為的實施不僅激勵了自身[32],也給合作伙伴帶來信心,因此,公私雙方能感知到彼此的道德品質和影響力,帶來長期合作機會[33]。在實施合作行為的過程中,公私雙方能積極分享專業(yè)知識及相關管理經驗[34],主動提出有利于項目建設的合理化建議,帶來工程建設周期縮短、工程建設投資減少等經濟效益的提高,也使得結構功能改善,提升公眾項目的滿意程度,從而實現項目價值增值。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設:
H3:在PPP 項目中,公私雙方的合作行為與項目價值增值正相關;
H3a:在PPP 項目中,公私雙方的角色內行為與項目價值增值正相關;
H3b:在PPP 項目中,公私雙方的角色外行為與項目價值增值正相關。
根據關系交換理論研究,公私雙方對彼此的信任和承諾能夠影響雙方的合作態(tài)度,進而對雙方的合作行為產生影響。王雪青指出建設項目的成功離不開項目參與方的合作,合作行為在改善項目績效的路徑中起關鍵作用[35]。項目組織中關系質量作為一種衡量雙方關系親密程度的標準,會對政府部門和私人部門的實際行為產生影響。當公私雙方的關系質量越良好,其采取合作行為的可能就性越大。雙方在積極履行角色內行為,完成既定要求的前提下主動實施對項目有利的角色外行為,如彌補合同漏洞、積極互幫互助等來減少工程投資、縮短工期,積極打破信息不對稱來提高各參與方滿意度等[30],以此實現PPP 項目的價值增值。由此可以判斷,在PPP 項目中,公私雙方的關系質量通過合作行為這一行為變量對項目價值增值產生影響。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設:
H4:在PPP 項目中,公私雙方的合作行為在關系質量與項目價值增值中起中介作用;
H4a:在PPP 項目中,公私雙方的角色內行為在關系質量與項目價值增值中起中介作用;
H4b:在PPP 項目中,公私雙方的角色外行為在關系質量與項目價值增值中起中介作用。
圖1 為本文的理論模型。

圖1 理論模型
本文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對數據進行收集,調查對象主要為PPP 項目中政府部門和私人部門的管理人員。問卷分線上和線下兩種方式發(fā)放。其中,線上方式是通過電子郵件發(fā)放問卷,線下方式為向參與過或正在參與PPP 項目的管理人員實地發(fā)放問卷。共發(fā)放問卷500 份,有效回復296 份,有效回復率為59.2%。表1 顯示了樣本分布統計特征。

表1 樣本分布統計特征
本文的問卷內容均引用現有文獻中的成熟量表,并根據本文的實際背景進行了修改。正式問卷中,除控制變量外,所有變量均采用5 級李克特量表進行評估(1=“非常不同意”,5=“非常同意”)。量表來源如表2 所示。

表2 問卷來源表
此外,根據以往研究,本文將項目類型、項目工期和項目投資設為控制變量。
在統計過程中,本文對變量使用Harman 單因素檢驗。第一個公因子解釋了40.106%的方差,不到總方差的50%,表明共同方法偏差對研究結果的影響較小。
本文使用SPSS 22.0 軟件檢驗各觀測指標。采用Cronbach's α系數對問卷的信度進行檢驗,平均方差提取量(AVE)檢查變量的聚合效度。關系質量的Cronbach's α系數為0.902,平均方差提取量為0.576;角色內行為Cronbach's α系數0.820,平均方差提取量為0.602;角色外行為Cronbach's α系數為0.811,平均方差提取量為0.589;項目價值增值Cronbach's α系數為0.919,平均方差提取量為0.610;所有題項的因子載荷在0.710~0.814 之間。
各變量的Cronbach's α系數均大于0.8,以上數據表明本文的量表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其次,采用AMOS 22.0 進行驗證性因子分析,結果顯示,四因子模型的x2/df=1.226,CFI=0.985,CFI=0.920,IFI=0.985,RMSEA=0.028,表明四因子模型具有良好的擬合優(yōu)度。所有變量的AVE 算數平方根均大于該潛變量和其他潛變量間的相關系數(見表3),說明潛變量間具有較好的區(qū)分效度。

表3 各變量的均值、標準差和Pearson 相關系數
C1 為項目類型,C2 為項目投資,C3 為項目工期,RQ為關系質量,CN為角色內行為,CM為角色外行為,PV為項目價值增值。
本文采用分層回歸分析方法對研究假設進行檢驗。
由表4 可知,關系質量對項目價值增值有正向影響(M2,β=0.598,p<0.001),H1 得到驗證。角色內行為對項目價值增值有正向影響(M3,β=0.578,p<0.001),角色外行為對項目價值增值有正向影響(M4,β=0.542,p<0.001),假設H3a、H3b 得到驗證。由表5 可知,關系質量對角色內行為有正向影響(M8,β=0.510,p<0.001),關系質量對角色外行為有正向影響(M10,β=0.550,p<0.001),假設H2a、H2b得到驗證。

表4 以項目價值增值為因變量的分層回歸結果

表5 以角色內行為和角色外行為為因變量的分層回歸結果
為了驗證中介效應,本文采用Baron 和Kenny(1986)[36]的建議,擬用四個步驟進行檢驗:(1)考察自變量關系質量對因變量項目價值增值的影響;(2)考察自變量關系質量對中介變量角色內行為和角色外行為的影響;(3)考察中介變量角色內行為和角色外行為對因變量項目價值增值的影響;(4)在模型中同時引入自變量關系質量和中介變量角色內行為、角色外行為,判斷其回歸系數。回歸結果如表4、表5 所示,加入角色內行為后,關系質量對項目價值增值的影響仍然顯著,但系數明顯降低(M5,β=0.410,p<0.001),而角色內行為對項目價值增值仍具有顯著正向影響(M5,β=0.368,p<0.001)。加入角色外行為后,關系質量對項目價值增值仍具有顯著正向影響(M6,β=0.430,p<0.001),但系數亦降低。此時,角色外行為對項目價值增值仍具有顯著正向影響(M6,β=0.430,p<0.001)。因此,H4a 和H4b得到部分支持,即角色內行為和角色外行為在關系質量與項目價值增值的關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本文基于社會交換理論,將合作行為作為中介變量,揭示了PPP 項目中公私雙方關系質量對PPP項目價值增值的影響機理,主要研究結論如下:
(1)PPP 項目中公私雙方間良好的關系質量促進了項目價值增值的實現。PPP 項目因外部環(huán)境不穩(wěn)定、工期較長、參與主體較多等特點使得僅依靠合同治理提升項目價值的效果并不顯著。而在公私雙方間建立良好的關系質量促進了公私雙方資源交換、提升了默契程度、提高了合作效率;令人滿意的合作過程為未來合作機會打下基礎,實現項目價值增值。
(2)良好的關系質量能促使公私雙方實施合作行為。本研究引入角色內行為和角色外行為這兩個概念,為理解公私雙方合作提供了一個全面的視角。公私雙方提升關系質量不但有利于兩方履行各自職責,更為雙方互相幫助,實施角色外行為提供動力。實際上,建筑項目并不同于傳統觀念中所謂的一次性、離散的項目,這與社會學家強調交易的相互關聯性和社會環(huán)境是一致的[37]。因此,維持公私雙方間良好的關系質量能夠鼓勵雙方在長期的共事過程中除了根據合同規(guī)定履行角色內行為之外積極實施角色外行為,為合作伙伴提供幫助以維持雙方合作關系。
(3)合作行為對實現項目價值增值起正向影響。由于PPP 項目通常工程量大、技術復雜、周期長,雙方僅承擔角色內行為并不能靈活適應市場、法律、政策環(huán)境的變化,難以充分實現價值增值,因此,PPP 項目中比一般項目更需要參與主體發(fā)揮角色外行為。公私雙方的合作行為為項目順利進行提供了保證,促使公私雙方協同解決問題、提高建設效率、建立長遠合作關系,實現項目價值增值。
(4)合作行為在關系質量和項目價值增值間起中介作用。在建設項目組織中,使項目參與主體之間形成充分的合作關系以順利實現項目預期目標是關系治理的核心。這意味著,公私間關系質量和項目價值增值之間并不僅僅是簡單的直接關系,而是雙方合作行為的結果。良好的關系質量促使雙方投入更多資源、做出更大貢獻,并通過合作行為將這種良好的狀態(tài)所帶來的影響轉化為項目價值產生。
經過本文研究,得到如下啟示:隨著PPP 項目的應用愈加廣泛,無論是項目參與方還是社會公眾都對PPP 項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PPP 項目的目標不應只是簡單按照項目規(guī)定的進度、功能、成本完成任務,而應更多關注物有所值的實現。在原定的基礎上努力做到縮短工期、改善結構功能、降低成本。除此之外也應注意政府部門和私人部門的名譽提升以及降低項目的環(huán)境污染程度、公眾對項目成果感到滿意、滿足政府部門的治理目標等,也即實現項目價值增值。
公私雙方應意識到良好的關系質量的重要性。為了提高相互信任、相互承諾的水平,政府方應做到:秉持公正公開、合作共贏的理念,通過合理的風險分擔機制以及相應的政策支持、融資擔保等減少私人方的顧慮,激發(fā)其合作的積極性,提高其投入程度。而私人方應做到:堅定與政府方保持統一的目標,響應政府號召,相信政府部門在合作中是真誠的。同時,充分發(fā)揮自身在項目管理中的經驗優(yōu)勢,積極與政府部門進行信息溝通、資源共享。
本文仍存在以下不足之處:(1)未對關系質量的不同維度區(qū)分研究,未來可以從動態(tài)角度分析關系質量下不同維度對項目價值增值的作用差異。(2)未考慮到因PPP 項目類型不同而造成的特征差異給結果帶來的影響。未來可嘗試就某種特定PPP項目或某一行業(yè)進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