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嘉成
摘要:把學歷證書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結合起來,探索實施1+X證書制度,是職教20條的重要改革部署,也是重大創新。中職學校在推進“1”和“X”的有機銜接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對于進一步發揮學歷證書作用、夯實學生可持續發展基礎、積極發揮職業技能等方面具有積極意義。在此背景下,探究在當前大力推進1+X證書制度下,如何對中職平面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將首先分析1+X證書制度下進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必要性,隨后探討改革路徑,以期為中職平面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提供建議。
關鍵詞:1+X證書制度;中職學校;平面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3315(2021)6-081-002
新媒體時代推動了產業的升級與轉型。平面設計中以靜態的圖形表現的印刷媒體市場逐漸萎縮,動態性、交互性圖文信息設計需求量大增。創造了新市場與新崗位。“平面設計師”延伸出的新崗位“電商設計師”“UI設計師”以更高薪酬的吸引力對平面設計畢業生提出更新技術的要求。中職學校平面設計專業學生的知識與技能儲備顯然落后于市場需求。為此,結合1+X證書制度,探討中職平面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路徑迫在眉睫。
1.基于1+X證書制度下中職平面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1.1新媒體時代推動了產業的升級與轉型
當今時代,互聯網、數字技術、交互體驗、APP等新興媒介充斥著我們的生活,新媒體時代推動了產業的升級與轉型。平面設計中以靜態的圖形表現的印刷媒體市場逐漸萎縮,動態性、交互性圖文信息設計需求量大增。平面設計專業教學應該順應時代需求,在傳統的課程設置上融合新的設計思想與課程內容,培養適應社會飛速發展的創新型、應用型人才。
1.2中職校平面設計專業的課程體系不完善,與社會需求脫節
目前我國多數中職校平面設計專業的課程體系是由“公共基礎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方向課程”三大模塊構成,主要課程仍是以版式設計、包裝設計、招貼設計、圖形創意設計、海報設計和VI設計等傳統課程為主干課程,體現新媒體時代特點的課程少之又少,專業課程設計沒有特色化。有的中職校雖然將數字化藝術納入到課程體系之中,但只是增加網頁設計和數字媒體設計課程,沒有抓住教學重點和學科特色,也沒有把握科技與社會發展最新趨勢,很難培養出具有新媒體時代特點的專長人才。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進一步深入,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充滿機遇與挑戰的時代,以中等職業教育為主導的各種形式的培養應用型、技能型人才的教育來勢之迅猛,發人深思。中職校平面設計專業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2.基于1+X證書制度下中職平面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理論依據
2.1班杜拉——觀察學習理論
班杜拉把觀察學習過程分為注意、保持、動作復現、動機四個階段,簡單地說就是觀察學習須先注意榜樣的行為,然后將其記在腦子里,經過練習,最后在適當的動機出現的時候再一次表現出來。他認為以往的學習理論家一般都忽視了社會變量。他們通常是用物理方法來進行的動物實驗,以此來創建他們的理論體系,這種研究方法對于作為社會一員的人的行為來說,沒有多大的研究價值。因為人是生活在一定的社會條件下,所以他主張在自然的社會情境中來研究人的行為。事實上,人們在社會情境中通過觀察和模仿,學到了許多行為。
2.2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
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了需要層次理論。他認為任何人的行為動機都是在需要的基礎上被激發起來的,人的需要由低級到高級分為五個層次,后擴展為七個層次,這些需要從低級到高級排成七個等級: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認知和理解需要、審美需要、自我實現需要。
馬斯洛將前四種需要定義為確實性需要,這是我們生活所必需的,它們對生理和心理健康很重要,必須得到一定程度的滿足,但一旦得到了滿足,由此產生的動機就會消失;把后三種需要定義為成長性需要,這雖然不是我們生存所必需的,但對我們適應社會生活來說卻有很重要的積極意義。
一般情況下,當某種低層次的需要得到滿足之后,就會向高層次的需要發展。同一時期,一個人可能有幾種需要,但每一時期總有一種需要占支配地位,對行為起決定作用。任何一種需要都不會因為更高層次需要的發展而消失。各層次的需要相互依賴和重疊,高層次的需要得到發展后,低層次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對行為影響的程度大大減小。
2.3杜威的實用主義理論
杜威以其哲學、社會學、心理學理論為基礎全面闡述了他的實用主義的教育觀。概括起來,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關于教育本質。杜威在自己的教育理論中從各種不同角度,多方面且反復地論述了教育本質問題。他關于教育本質的觀點,基本可以用他提出的三個重要論點來加以概括,這就是:“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經驗的繼續不斷的改造”。
第二,關于教育目的。杜威從多方面論述過教育目的問題,而最重要的是他關于“教育無目的”的論述。
第三,關于教學的基本原則。杜威教育理論體系的核心部分是他的教學理論,而“從做中學”又是他全部教學理論的基本原則。
3.基于1+X證書制度下中職平面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路徑
3.1優化課程設置
要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改革,首先要優化課程設置。以動畫設計為例,學生在進行動畫設計課程學習時,不能僅僅孤立地學習動畫設計單一的課程,還需要結合其他前導課程與后續課程進行綜合的學習以及訓練,確保學生在動畫設計方面切實掌握該學習的知識與能力。將1+X證書中的UI界面設計、插畫設計等新媒體時代環境下市場需求的課程有機地融入課程體系,優化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培養適合社會飛速發展的創新型、應用型人才。
具體而言,中職學校在制定平面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時,要充分結合1+X證書制度以及市場需求,最大限度地優化課程設置。當前許多中職學校在平面設計專業的課程設置方面具有滯后性,仍然采用多年前的理論課的方式進行。實踐證明,這種培養方式并不能為我國平面設計行業提供優質人才。因此,中職學校一方面要提高對實踐課程的重視程度,加強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另一方面也要結合當前平面設計的新元素、新技術,進一步優化課程設置。通過融入當前1+X證書制度下的UI界面設計、插畫設計等課程到平面設計的課程體系中,加強學生對1+X證書制度的了解,推動學生發展專業技術能力。
3.2加強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的鍛煉
要在課程中加強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的鍛煉,這要求平面設計專業教師善于運用各類教學方法,例如案例教學法、小組合作法等,以動畫設計為例,教師可通過案例教學法與小組合作法等教學方法的綜合運用,加強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的鍛煉。
小組合作法的運用。在開展動畫設計課程之前,教師需要首先對學生進行分組。分組的方式多種多樣,可選擇讓學生自行組隊的方式確定學習小組。學習小組內盡可能保證學生的多樣性,既要包括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也要包括學習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避免出現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都在同一個小組,盡可能使得每個學習小組的平均學習能力與水平相對平均。在后續的課程開展過程中,學習小組將起到重要的作用。
案例教學法。在動畫設計過程中,教師應當善于運用案例教學法,將生活中與市場上普遍運用的動畫設計的案例呈現于課堂中,讓學生提前了解市場的需求與變化,更好地鍛煉自身的能力。以動畫設計課程為例,教師在開課前需要認真篩選教學案例,可選取國內外知名的平面設計大賽的獲獎作品作為教學的案例。同時,教師在課前應當對教學案例充分熟悉,并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對教學案例進行全面的分析。在課堂上教師首先將選取的教學案例呈現給學生,并讓學生獨立思考10分鐘左右,隨后以小組為單位,對獲獎作品進行分析討論。小組討論完畢后,小組派代表對該教學案例進行分析與評價。為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師還應當適當選取知名平面設計大賽的主題或平面設計公司的設計要求等作為教學案例,讓學生自行設計并在班內進行展示。隨后再結合平面設計大賽獲獎的作品進行比較討論,分析學生在當前設計中的亮點與不足之處,從而指導學生更好地提高平面設計能力,并在不斷的訓練與討論中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與創新能力。
3.3加強前導課程與后續課程之間的縱向聯系
要加強前導課程與后續課程之間的縱向聯系。當前中職學校在培養平面設計專業學生方面存在的一個顯著問題便是課程的孤立性,學生在學校接受的知識尚未形成體系化,在職場上表現出來的競爭力自然也就弱了。因此,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與市場競爭力,中職學校在設置平面設計專業課程體系時要加強課程的體系性,在課程設置中體現前導課程與后續課程的深層次聯系。在平面設計專業培養方案中,對于一年級的專業新生而言,其要學習的內容主要是平面設計的基礎性知識,包括理論知識以及實踐能力的培養。因此,在第一年的培養方案中,學校應當側重于安排平面設計基礎理論、基礎軟件(如photoshop、flash等軟件)的初階課程。學生在經過一年的專業基礎學習后,對平面設計的了解與掌握程度逐漸提升,學校在此基礎上可以給學生安排進階的課程。學生在第一年學習過的基礎軟件的操作等課程,此時可以晉升為進階級的課程。同時,教師在第二年的教學中也要有意識地向學生傳授當前市場的變化情況以及平面設計的前沿動態,通過教師帶動學生了解行業前沿動態的方式,逐漸培養學生自覺了解市場變化的能力。第三年的課程則可以主要分為兩個部分,一為學生的實踐,二為對學生三年學習與實踐的考察。在開展學生實踐工作上,可通過校企合作等方式,為學生的專業實習提供基礎。在開展對學生三年學習與實踐的考察工作上要注意靈活考察方式,可通過讓學生提交畢業設計等具有實際意義的方式開展。
4.結束語
隨著數字信息處理技術、計算機技術、數字通信和網絡技術的發展與融合,一門新的藝術設計學科隨之產生。數字媒體技術是通過現代計算和通信手段,綜合處理圖形、圖像、文字、聲音等信息,使抽象的信息變成可感知、可管理和可交互的一種技術。數字媒體學科著重培養影視后期、動畫設計、游戲開發方面的人才。如何既保持傳統的平面設計專業課程優勢,又能夠利用數字媒體技術、但又區別于數字媒體專業,這是平面設計專業需要研究的課題。在1+X證書制度下探究中職平面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有助于解決上述問題,更好地推動學生成為領域內的專業人才,適應社會的需要。
校級項目:新媒體時代背景下中職平面設計專業課程設置改革的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HQJG202005
參考文獻:
[1]張巖,孟春榮.高校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創新[J]教育教學論壇,2020(40):137-138
[2]徐景福,周慧.民辦高校藝術設計專業“菜單式”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20(08):89-90+ 148
[3]宋云凱.淺談1+X證書制度下中職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J]現代職業教育,2020(31):200-201
[4]蘭曉娜.藝術設計專業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美術文獻,2020(04):88-89